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項羽救趙領上將軍》

(節自 《項羽本紀》)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①,在楚軍,見楚王曰: 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②,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 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

目錄

原文

   (節自 《項羽本紀》)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①,在楚軍,見楚王曰: 「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②,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 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③,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行至安陽④,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⑤,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 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⑥,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 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 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因下令軍中曰: 「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⑦,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曰: 「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⑧,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併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 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掃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⑨,非社稷之臣。」 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 「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 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⑩。皆曰: 「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 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11),救巨鹿。戰少利,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12),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13),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14),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譯文

從前,宋義所遇到的齊國使者——高陵君顯,這人現在楚軍中。他在與楚王相見時說道: 「宋義說武信君的兵必定要敗。過了幾天,武信軍果然打了敗仗。兵馬尚未交戰,然而他卻事先發現兵敗的徵兆,這可見他是懂得軍事的喲!」 楚王便召見宋義並與之商議大事。楚王對他十分滿意,因而用他做上將軍,項羽做了魯公,為宋義的副將,范增做末將,要他們去救趙國。其餘的所有將領都由宋義管轄,宋義號稱卿子冠軍。

宋義發兵到了安陽,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不再進發。項羽見此說道: 「我聽說秦軍將趙王圍困在巨鹿那裡,我們應趕緊渡河,楚軍從外攻擊秦軍,趙軍在內接應,那必定能打破秦軍。」 宋義說: 「不能這樣! 可以和牛拼搏的虻,卻不能打敗小小的蟣蝨,現在秦國攻打趙國,秦國倘若打勝,他的兵必然疲憊不堪,我可趁其疲憊去攻他; 秦國若不勝,我就領兵鼓氣向西進發,那秦國必定被我打敗,所以我們不如先讓秦國和趙國去斗。如果披堅甲執銳器衝鋒陷陣,我宋義不如你; 坐軍帳中籌劃調度,你項羽就不如我!」 因而,宋義向軍中下令道:「兇猛像虎,狠毒像羊,貪心像狼。若倔強不聽我差遣的,通通殺掉!」 還派遣其兒子宋襄去齊國做宰相,並親自送去。送到無鹽這個地方,便置備酒筵,大會賓客。此時,天氣寒冷,又下大雨,士兵們饑寒交迫。項羽說: 「將軍應竭力攻擊秦軍,現卻久留不前。目前年歲荒歉,百姓貧窮。士兵們每天以芋頭和豆充飢,軍中又無現存的糧食。他自個兒卻大會賓客,大擺酒宴,不領兵渡河,利用趙國那邊的糧食,與趙國合力攻打秦國,卻說什麼要趁秦的疲憊才去打。要知道,秦國這樣強大,去攻打一個新建的趙國,其勢力是必要滅趙; 趙滅了,秦國就更強了,那有什麼疲憊的機會可趁呢? 加之,楚國的兵不久前才打了敗仗,弄得楚王坐都坐不安穩。我王把國境內的所有軍隊都交付給將軍,國家的安危,就在這一次了。他現在不體恤士兵的凍飢,卻徇自己的私利,他不是國家的臣子了!」 項羽便趁清晨去上將軍宋義處朝見之機,在其軍帳中砍掉了宋義的頭,出來對軍中命令道: 「宋義與齊國密謀反楚,楚王密令我項羽殺了他。」此時,諸將都畏懼懾服項羽,沒人敢出來抗拒,都說: 「第一個創立楚國的人,是將軍的家族,現在將軍誅殺了亂黨,是大好事!」 於是,大家一齊擁立項羽暫為上將軍。並派遣人馬去追宋義的兒子,在齊國地界追着了,便殺了他。又派桓楚把軍中情形通報懷王,懷王因此而任命項羽做了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屬項羽管轄。

項羽殺了卿子冠軍,威風振動了楚國,名聲傳到各諸侯的耳中。項羽立即派遣當陽君、蒲將軍領兵兩萬渡過漳水,解救巨鹿。戰事取得進展,陳余又來請求增兵。項羽便帶領全部兵馬渡過了河,然後將渡船全部沉下水,擊破所有釜甑,燒毀所有房屋,只帶三天的糧食,以此表示: 士卒決一死戰,一心向前,絕不後退。於是,楚軍一到便把秦將王離圍住,恰巧碰着秦軍,經過多次戰鬥,斷絕了秦軍的甬道,大敗秦兵。殺了秦將蘇角,俘獲秦將王離。秦將涉間不肯降楚,自焚而死。

此時,楚兵強盛,聲勢足以壓倒諸侯之兵。當時,諸侯來救巨鹿的,有十多個軍營,沒一個敢出兵。等到楚軍攻打秦軍時,諸侯都站在自己的壁壘上觀戰。楚軍將士,人人都能以一當十,楚兵的喊殺聲震動天地。諸侯軍個個惶恐不安,人人驚慌失措。秦軍既破,項羽便召喚諸侯來相見,他們將要進入轅門時,個個都跪下伏行,沒人敢抬頭往上看。項羽因此做了諸侯的上將軍,諸侯都屬他管轄了。

鑑賞

項羽殺宋義,救趙,領上將軍,是他由小而大的轉折點,也是他的事業走向興旺的開始。本文對這一事件作了詳細的敘述。

首先,寫卿子冠軍宋義的 「不義」。(一) 他本領兵救趙去巨鹿,卻長留安陽不進,擬在秦、趙兩敗俱傷時收漁人之利; (二)強令士卒服從自己,否則「皆斬之」; (三) 親送其子宋襄相齊,徇其私; (四) 不顧軍中無糧,士卒飢困,卻飲酒宴會,有負楚王對他的希望。這裡,文章以宋義的 「不義」 為下文項羽誅殺宋義作了鋪墊。

其次,寫項羽當機立斷誅殺宋義。項羽先在軍中大造輿論,列數宋義的「不義」,再趁「晨朝」之機而誅殺之; 然後指斥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以光明正大的理由說服諸將。進而追殺宋義之子宋襄,報命於楚王,領上將軍銜。

再次,寫項羽引兵渡河救趙,破釜沉舟,燒廬舍,持三日糧,以必死之心與秦軍決戰,大破秦軍,使作壁上觀的諸侯軍「人人惴恐」,個個折服。項羽的英雄壯舉使他成為諸侯上將軍,聲威大振,勢力大增,充分展現了項羽的豪壯與勇猛!

巨鹿之戰是體現項羽英雄本色的重大戰役。司馬遷在寫作這一事件時,用先墊後揚的手法,以宋義之「不義」 為鋪墊,以揚項羽殺宋義、救趙之「義」,及其敗秦軍的威猛和霸諸侯的氣勢。項羽的英雄形象,在其簡樸的語言和行動中得到了鮮明突出的表現。[1]

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