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川詞》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蘆川詞》是張元乾的詞集。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長沙本1卷。明吳訥《百家詞》、毛晉汲古閣《六十名家詞》本均作1卷。吳昌綬雙照樓影印宋本作2卷。唐圭璋《全宋詞》對影宋本、明抄本中的誤收,已作訂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 《蘆川歸來集》校點本10卷,內有詞2卷,180多首。
張元干(1091—約1170),字仲宗,自號真隱山人,又號蘆川居士、蘆川老隱。福建永福縣(今福建永泰)人。南宋詞人。出身於世代仕宦家庭,祖父、父親、伯父都是進士出身。徽宗時為太學上捨生。政和年間擔任過縣丞一類小官,已顯露詩詞創作的才華。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汴京,曾為主戰派李綱的幕僚。不久得罪去職。紹興元年(1131)秦檜當權,張元干因「不屑與奸佞同朝,飄然掛冠」,寓居於三山。後因作詞送李綱、胡銓,遭秦檜迫害,於紹興二十一年(1151)被削籍下獄。秦檜死後,張元乾重新出山,但不詳何職。[1]
目錄
《蘆川詞》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張元乾的詞衝破了傳統的相思離別題材,把時代的國家的重大事件引為主題。如紹興八年(1138)李綱上書反對宋高宗向金稱臣,張元干便寫了 《賀新郎》(曳杖危樓去)寄給他。一方面對李綱表示支持、慰勉,另一方面抒發了自己「氣吞胡虜」的壯志豪情。同年,胡銓上書請斬秦檜,遭貶。眾官多畏懼,不敢與胡銓來往,而張元干在胡銓離開福州時,獨以《賀新郎》(夢繞神州路)相贈。詞中描繪了在金兵占領下「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的荒涼景象,抒發了對祖國山河淪陷的悲痛,對入侵金兵的仇恨。而「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則表現出對朝中投降派的昏庸誤國、屈辱苟安的憤慨。結句「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充滿壯志豪情,鼓勵胡銓以慷慨豪邁的氣概回答投降派的打擊。這兩首《賀新郎》是《蘆川詞》的代表作,尤其是後一首更被視為 《蘆川詞》的壓卷之作。《四庫全書提要》評此二首: 「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在張元乾的詞中,還有一些是通過自己的飄泊生活和寫景記游,抒發國破家亡的沉痛心情以及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如 《石州慢》等。同時,也不乏感情淒婉、清麗嫵秀之作,呈現出多姿的藝術風格。
《蘆川詞》以它高昂的愛國主義激情奠定了在詞史上的地位。它繼承並發揚了蘇軾開創的豪放詞風,又是南宋辛棄疾愛國詞派的先導。影響非常深遠。據楊冠卿《客亭類稿》記載,南宋詞人楊冠卿秋日乘船過吳江垂虹橋時,旁有溪童,具能歌張元乾的「目盡青天」等句,「音韻洪暢,聽之慨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