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雕》 舒婷 詩詞
詩歌原文
沒有天鵝絨沉甸甸的旗幟 垂拂在他們的雙肩
紫丁香和速寫薄 代替了鐮刀、衝鋒鎗和鋼釺
汨羅江的夢 在姑娘的睫毛下留有尾聲
但所有風霜磨礪過的臉頰上 看不到昨夜的淚痕
是極光嗎?是雷電嗎 是心靈的信息爆炸
吸引了全部緊張急迫的視線 是時遠時近的足音
響過。在一瞬間 頓時,生命如沸泉
慷慨挺拔的意志 使軀體開放如晨間的花
歌謠架着烏雲之軛冉冉上升 追求,不再成為一種祈願
在歷史的聚光燈下 有最粗糙的線條打鑿出來的
這一群戰士 本身便是
預言中年輕的神
作者簡介
舒婷,當代女詩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於福建石碼鎮,生長在廈門。初中未畢業即「插隊落戶」。1969年開始寫作,其時詩已在知青中流傳。回城後當過多種臨時工:水泥工、擋車工、漿紗工、焊錫工。1979年開始在民間刊物《今天》發表詩作,同年在《詩刊》正式發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藝》編輯部對她的作品展開近一年討論,討論涉及到新詩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1981年福建省文聯專業創作,現為中國作協理事;作協福建分會副主席,兩次獲全國性詩歌獎。1982年出版詩集《雙桅船》和《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6年出版《會唱歌的鳶尾花》等。
[1]。
人物經歷
50年代中期,母親帶着她和兄妹三人從漳州回到廈門,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裡。舒婷從小隨母親在外婆家長大。
四歲起,外祖父就拿唐詩當兒歌教她念,外婆則娓娓講述「三國」、「水滸」、「聊齋」哄她上床睡覺。小學三年級,有了一點閱讀能力,便開始取五花八門的書籍來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來越壞。
1964年就讀於廈門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鄉」洪流中插隊到閩西山區。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媽的繼女身份,被照顧回城。
1979年4月,《詩刊》從《今天》上選發了舒婷的《致橡樹》,兩個月後,又發表了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當選廈門文聯主席。
參考資料
- ↑ 朦朧詩派的殿堂——奇女子舒婷(一) ,搜狐網,:2018-01-10
- ↑ 舒婷評價中雁盪山有獨特神韻,人民網,: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