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牙》
《白牙》
《白牙》White Fang;又譯:(白獠牙)。
獲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在青少年讀者中尤其流行。
羅伯特·格林伍德將《白牙》稱為「傑克·倫敦最有趣和最具野心的作品之一」。
維吉尼亞·克蘭則稱這部小說「一般認為其藝術性不如姊妹篇《野性的呼喚》,但幫助了傑克·倫敦建立起美國流行文學人物的地位。」[1]
目录
作者簡介
傑克·倫敦John Griffith "Jack London" Chaney;(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出身於美國舊金山的破產農民家庭,美國20世紀著名現實主義作家。[2]
1900年起,他連續發表和出版了許多小說,講述美國下層人民的生活故事。
他的作品大都帶有濃厚的社會主義和個人主義色彩,因此有人認為他是宣揚社會主義的作家,也有人認為他是表現個人主義和民眾哲學的自然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廣為流傳,也深受華語讀者歡迎。
1916年,傑克·倫敦(Jack London)死在了他的豪華牧場裡。醫生趕到時,發現他的桌子上有一張草稿,上面是他計算完的藥物劑量,藥物則是他用來治療剛剛出現的尿毒症症狀的。但這個劑量過於誇張了,沒人會相信這位曾經接觸過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的作家,會看不出劑量上顯而易見的錯誤。所以,大部分人都將傑克·倫敦的死看作是自殺。[3]
作品
傑克一生著述頗豐,留下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短篇小說以及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和論文,最著名的有《馬丁·伊登》、《野性的呼喚》、《白牙》、《熱愛生命》、《海狼》、《鐵蹄》、《前所未有的入侵》等小說。
最早的商業作家之一
他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商業作家之一,因此被譽為商業作家的先鋒。
內容
一隻混血狼
白牙是一隻混血狼,因為體內流淌著四分之一屬於狗的血液,所以兼具著狼的野性與狗的忠誠。
白牙很小就懂得狼的生存原則:生活總是殘酷的展現在牠面前。直到有一天,斯科特先生的出現,使得牠的生命有了溫情。 一天夜裡,斯科特法官的仇人潛入莊園中,他以魔鬼般的殘忍而著稱,這時,敏銳的白牙看到了,牠身上的毛已經在根根豎起… [4]
成為一隻兇惡至極的斗狼
故事從以冰雪中二位旅人遭狼群劫掠引出白牙具有一半狗血統的母親「傑茜」和其父「獨眼」開始說起。
白牙出世後不久,與其在叢林中偶遇從前的印第安主人「灰海瀨」並向其效忠。灰海瀨的棍棒相加和以「里普-利普」為首的小狗群的迫害造就了白牙孤獨而兇惡的性格。後來灰海瀨在淘金熱中被兇殘的白人「美人史密斯」引誘,為換酒而把白牙易手。美人史密斯以虐待白牙為樂,同時逼迫白牙與其他狗咬斗並通過打賭贏錢,使得白牙成為一隻兇惡至極的斗狼。
漸漸熟悉文明世界的生活法則
白牙在打鬥中戰無不勝,但在跟牛頭犬「切洛基」相鬥時被對方死死咬住咽喉,生命垂危,幸虧偶然路過的礦業專家威登·司各特和雪橇夫馬特救下並贖買了垂死的白牙。
新主人用仁慈和愛心照料白牙,使之很快痊癒,並變得善良、忠誠,開始漸漸熟悉文明世界的生活法則。
評論
湯姆·費勒將這部小說描述為「一個關於人性從野蠻到文明發展歷程的寓言」。他同時指出:「這部小說暗示了個體和社會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都需要暴力的參與。」
保羅·迪恩則指出:「這部小說體現了社會需要一種準則來抑制個人主義。」
文獻
指出《白牙》一書體現了自然主義創作手法,同時白牙從荒野走向文明的生命歷程體現了傑克·倫敦積極、樂觀、具有進化論的一面。
[亦有文獻認為傑克·倫敦「在《白牙》中闡述了他對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的理論的另一種理解,即適者生存不僅指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只有強者能生存下來,而且也指另外一種適應,是對文明的適應,在其過程中愛起到了關鍵作用。」
還有文獻認為該部作品反映了作者的生態倫理意識,「即對建立和諧的人類與動物關係的嚮往以及對人類殘酷對待動物的行為的批判」,同時認為傑克·倫敦摒棄了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將動物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的核心,為20世紀美國生態文學的蓬勃發展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改編電影 入圍上影節金爵獎
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公布了「金爵獎國際動畫片競賽單元」的入圍名單,由亞歷山大·埃斯皮加雷斯執導,尼克·奧弗曼、拉什達·瓊斯、保羅·吉亞瑪提聯合配音的動畫電影《白牙》成功入圍,將角逐「金爵獎最佳動畫片」這一獎項。該片於2018年3月在法國上映後好評不斷。[5]
視頻
【白牙 White Fang OST電影推廣曲】官方高畫質 Official HD 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