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唐朝·杜甫
[1] 《狂夫》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寫居住環境,在飽經喪亂後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曠放。頷聯寫浣花溪的美麗景色,與頸聯寫自己靠人接濟,一旦故人音信斷絕,一家人就不免挨餓的淒涼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在幾乎快餓死的情況下,卻還在興致勃勃地讚美美麗的自然風光,更顯狂態。尾聯寫出這種飽經患難,卻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的打擊,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義。這首詩以「狂夫」這一形象將賞心悅目之景和可悲可嘆之事統一起來,在藝術上是服從內容需要,是十分成功的。
作品名稱 狂夫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目錄
作品原文
狂夫
萬里橋西一草堂⑴,百花潭水即滄浪⑵。
風含翠篠娟娟淨⑶,雨裛紅蕖冉冉香⑷。
厚祿故人書斷絕⑸,恆飢稚子色淒涼⑹。
欲填溝壑唯疏放⑺,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萬里橋:在成都南門外,是當年諸葛亮送費禕出使東吳的地方。杜甫草堂就在萬里橋的西面。
⑵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滄浪:指漢水支流滄浪江,古代以水清澈聞名。《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有隨遇而安之意。
⑶筱(xiǎo):細小的竹子。娟娟淨:秀美光潔之態。
⑷裛(yì):滋潤。紅蕖(qú):粉紅色的荷花。冉冉香:陣陣清香。
⑸厚祿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書斷絕:斷了書信來往。
⑹恆飢:長時間挨餓。
⑺填溝壑(hè):把屍體扔到山溝里去。這裡指窮困潦倒而死。疏放:疏遠仕途,狂放不羈。
白話譯文
萬里橋西邊就是我的破草房,沒幾個人來訪,百花潭與我相伴,隨遇而安,這就是滄浪。
和風輕輕擁着翠綠的竹子,秀美光潔,飄雨慢慢洗着粉紅的荷花,陣陣清香。
做了大官的朋友早與我斷了書信來往,長久飢餓的小兒子,小臉淒涼,讓我愧疚而感傷。
我這老骨頭快要扔進溝里了,無官無錢只剩個狂放,自己大笑啊,當年的狂夫老了卻更狂!
創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詩人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草堂,在飽經戰亂之苦後,生活暫時得到了安寧,妻子兒女同聚一處,重新獲得了天倫之樂。這首詩正作於這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