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憶故人·暮春》宋朝·蘇軾
[1] 《桃源憶故人·暮春》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上片描繪出了詞人夢醒後在友人家看到的景象,下片寫詞人和友人春遊中的所見情景,進而回答上片提出的問題。全詞借用神話故事,以象徵的筆法與寫實結合,借景喻意,文字雖然含蓄,但表達了詞人對官場、功名現實殘酷的不滿。
作品名稱 桃源憶故人·暮春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蘇軾集》
文學體裁 詞
詞牌名 桃源憶故人
目錄
作品原文編輯
桃源憶故人①·暮春
華胥②夢斷人何處,聽得鶯啼紅樹③。幾點薔薇④香雨,寂寞閒庭戶。
暖風不解⑤留花住,片片着⑥人無數。樓上望春歸去,芳草迷歸路。
注釋譯文編輯
字詞注釋
①桃源憶故人:詞牌名,又名《虞美人影》或《胡搗練》。上下兩闕均為七六六五句,48字,句句用韻。
②華胥(xū):《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弈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黃帝既痞,怡然自得。」後用以指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境,也作夢境的代稱。
③紅樹:盛開紅花之樹。唐時對黃鶯有「紅樹歌童」的美稱。
④薔薇(qiáng wēi):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清孫枝蔚《揚州竹枝歌》:帶露薔薇入夜香,屏開孔雀喜燈光。
⑤解:懂得。
⑥着(zhe):表示動作、狀態的持續。
白話譯文
如同華胥一樣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夢做完了,人在何地?只聽得黃鶯啼於紅樹。薔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進入了閒空的庭院。
溫暖的春風不懂得留住花,卻將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們身上。樓上人遠看着春天快要過去,滿地長長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見歸路。
創作背景編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暮春,蘇軾在常潤道中。該詞是蘇軾回憶起同友人陳襄,在寒食節出遊西湖的情景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