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青坂》唐朝·杜甫
[1] 《悲青坂》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於天寶十五載(756年)作者在長安城聽到唐軍慘敗於安祿山叛軍的消息後,與《悲陳陶》寫的是同一時間同一事件。前半部分說唐朝官軍占據了太白山高地堅守着,可是黃頭奚兵非常驕橫;後半部分寫唐軍的敗相,以及被困在長安城內的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表現出一種悲壯的美。
作品名稱 悲青坂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杜工部集》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目錄
作品原文
悲青坂
我軍青坂在東門⑴,天寒飲馬太白窟⑵。
黃頭奚兒日向西⑶,數騎彎弓敢馳突⑷。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⑸。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青坂(bǎn)、東門:都是唐軍駐軍之地。
⑵太白:山名,在武功縣,離長安二百里。這裡泛指山地。飲(yìn)馬:給馬喝水。此句寫出唐軍當寒天,住寒山,飲寒水,見得處於劣勢。
⑶奚(xī)兒:猶胡兒。奚是東胡的一種。有一個名為室韋的部落,以黃布裹頭,故稱為「黃頭奚」。《新唐書》卷二百十九:「室韋,契丹別種。分部凡二十餘:日嶺西部、山北部、黃頭部,強部也。」又:「奚,亦東胡種。元魏時,自號庫真奚。至隋,始去庫真,但曰奚。」《安祿山事跡》:「祿山反,發同羅、奚、契丹、室韋、曳落河(胡言壯士)之眾,號父子軍。」
⑷「數騎」句:寫安史叛軍得勝後的驕橫。
⑸白人骨:即白是人骨。「是」字從上文而省,文章中也常有此格。這兩句寫敗後慘景。
⑹倉卒(cù):猶倉猝。是說要作好準備:不要魯莽急躁,忍:堅忍。《房琯傳》說:「琯與賊對壘,欲持重以伺之,為中使(宦官)邢延恩等督戰,蒼黃失據,遂及於敗。」所以希望我方忍待。杜甫這時正陷安史叛軍中,行動不自由,又找不到捎信的人,所以很焦急。
白話譯文
我軍駐紮在武功縣東門外的青坂。天氣嚴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飲馬。可是黃頭的奚兵每天向西推進,只有幾個騎兵,居然敢彎弓射箭向我軍衝擊。這時,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曠野里一片蕭瑟氣象。青的是報警的烽煙,白的是戰死兵士的枯骨。怎麼能托人帶個信給我軍,囑咐他們暫時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來反攻,千萬不要急躁。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於靈武,改元為至德。九月,左相韋見素,文部尚書房琯,門下侍郎崔渙等奉玄宗遜位詔書、皇帝冊書及傳國璽等自蜀郡至靈武完成禪讓大典。十月,房琯自請為兵馬大元帥,收復兩京。肅宗同意並令兵部尚書王思禮為副元帥,分兵為南、北、中三軍。楊希文、劉貴哲、李光進各將一軍,共五萬人。南軍自宜壽進攻,中軍自武功進攻,北軍自奉天進攻。房琯自督中軍為前鋒。十月辛丑,中軍、北軍與安祿山部將安守忠的部隊在陳陶斜遭遇。房琯是個空有理論的書生,他效法古代戰術,採用車戰,被敵軍放火焚燒,又受騎兵衝突,人馬大亂,不戰而潰。楊希文,劉貴哲投降敵軍。房琯狼狽逃回。本想暫時堅守壁壘,卻被監軍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於是房琯又督率南軍,與安守忠軍戰於青坂,再吃了一次大敗仗。兩次戰役,死傷了四萬餘人,殘餘者不過幾千人。這時杜甫淪陷在長安城中,聽到這一消息,便寫了《悲陳陶》《悲青坂》兩首詩。這兩首詩所反映的都是這次唐軍慘敗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