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女第三章》(張愛玲散文)
作品欣賞
三朝回門那天,店裡上了排門,貼出一張紅紙,"家有喜事,休業一天。"店堂里擺上供祖先的桌子,牆上掛着舊貨攤上買來的畫像,炳發揀了長得富態些的男女,補服的品級較低的。這也不算太過於,現在差不多過得去的人家都捐官。椅帔桌圍是租來的,瓷器與香爐蠟台都是辦喜事現買的,但是這錢花得心安理得。
親戚已經都到齊了,吳家嬸嬸忽然來送信,說今天不回門,二爺不大舒服,老太太不讓他出來,他向來身體單弱。炳發夫婦猜着這是避免給柴家祖宗磕頭,當然客人們也都是這樣想,一方面表示關切,也不便多問,話又回到新娘子身上,從小就看得出她為人,又聰明又大方,待人又好,是個有福氣的人。吳家嬸嬸本來今天不肯來,說當着二爺和新二奶奶,沒有她的坐處,現在沒關係了,炳發夫婦忍着口氣,拉着她留吃飯。菜是館子裡叫來的,冷盆已經擺在祭桌上許多時候,給祖宗與蒼蠅享受。開飯另外擺上圓桌面,吳家嬸嬸一吃完就推有事,匆匆走了,不讓柴家有機會對她抱怨。
大家都還坐着說話,街上孩子們喊了起來,"看新娘子,看新娘子嘔!"不是我們家的?
一擔擔方糕已經挑到門口,一疊疊裝在朱漆描金高柜子里,上面沒有蓋,露出一片刺眼的深粉紅色糕面。柴家忙着放炮仗,撤台面,騰地方,打發挑夫,總算趕上轎子到門放鞭炮。兩輛綠呢大轎,現在不大看見轎子了,這是特為雇的,男女 仆坐着人力車跟着,下了車黑壓壓圍上來。男傭把新郎抱了出來,背在背上背進去,一個在旁邊替他扶看帽子,瓜皮帽鑲着紅玉帽正,怕掉下地去。炳發這還是第一 次看見他妹妹嫁的人,前雞胸後駝背,張着嘴,像有氣喘病,要不然也還五官端正,蒼白的長長的臉,不過人縮成一團,一張臉顯得太大。眼睛倒也看不大出,眯縫 着一雙吊梢眼,時而眨巴眨巴向上瞄着,可以瞥見兩眼空空,有點像洋人奇異的淺色眼睛。他先怔住了,看見姚家僕人驅逐閒人,他連忙幫着趕,賠笑張開手臂攔 着。對不起,對不起,大家讓開點,今天只有自己家裡人。
大家也微笑,仍舊挨挨擠擠踮着腳望,這一會工夫已經圍上許多人。新娘子跟在後面,兩個喜娘攙着,戴着珍珠頭面,前面也是人字式,正罩住前劉海。頭上像長了一層白珊瑚殼,在陽光中白爍爍的,累累的珠花珠鳳掩映下,垂着眼睛,濃抹胭脂的眼皮與腮頰紅成一片,穿着天青對襟褂子,大紅百褶裙,每一褶夾着根裙帶,吊着個小金鈴鐺。在爆竹聲中也聽不見鈴聲,拜祖先又放了一通炮仗。兩個喜娘攙着新娘子,兩個男傭人搬弄着新郎,紅氈上簡直擠不下。
柴家雇來幫忙的人早已關上那扇門板,門口的人還圍着不散,女人抱着孩子站着。有兩個半大的男孩子嘰咕着,"什麼稀奇,不給人看。要不要到城隍廟去,三個銅板看一看。"三個銅板看一看,三個銅板看一看!去攆,一窩蜂跑了又回來,遠遠的在街角跳跳蹦蹦唱着。
裡面另擺桌子,一對新人坐在上首,新郎坐不直,直塌下去,相形之下,新娘子在旁邊高坐堂皇,像一尊神像,上身特別長。店堂里黑洞洞的,只有他們背後祭桌上的燭火。兩個喜娘一身黑,都是小個子,三十來歲,嘰哩喳啦應酬女家的親戚,只聽見她們倆說話。炳發老婆捧上茶來,茶碗蓋上有隻青果。"姑爺姑奶奶吃青果茶,親親熱熱。"
兩個喜娘輪流敬糖果。"新郎官新娘子吃蜜棗,甜甜蜜蜜。"吃"歡喜團,團團圓圓。""新娘子吃棗子桂圓,早生貴子。"
坐了一會,炳發老婆低聲附耳說:"姑奶奶可要上樓去歇歇?"
銀娣站起來,跟着她上樓去,看見她自己房裡東西都搬空了,只剩一張床,帳子也拆了下來,只鋪着一張破蓆子。桌子椅子都拿到樓下去了,因為今天人多,不夠用。她像是死了,做了鬼回來。姑奶奶到我房裡去,這裡沒地方坐。
但是她仍舊進去坐在床上。炳發老婆在她旁邊坐下來。她哭了起來。姑奶奶不要難過。姑爺雖然身體不好,又不靠他出去掙飯吃,他們那樣的人家還愁什麼?姑爺樣樣事靠你照應他,更比平常夫妻不同。姑奶奶向來最要強的,別人眼紅你還來不及,你不要傻。"
銀娣別過身去。姑奶奶不要難過,明年你生個兒子,照他們這樣的人家,將來還了得?你享福的日子在後頭呢。"
銀娣臉上的胭脂把濕手帕都染紅了。姑奶奶不要難過了,臉上又要補粉。我去打個手巾把子。
正說着,樓下忽然一陣喧譁,似乎是外面來的,嚇了她一跳,連忙到窗口去看,是那班轎夫在門口嚷成一片。舅老爺高升點!舅老爺高升點
有人噔噔噔跑上樓來,是她大兒子。"爸爸說再拿點錢來,"他輕聲說,站在門口等着。曉得了。我馬上下去。
她走了,銀娣才站起來,躲在窗戶一邊張看。門口人圍得更多了。灰色的石子路上斑斑點點,都是爆竹的粉紅紙屑。
一隻梯子倚在隔壁牆上,有一個梯級上搭着一件柳條布短衫,挽了個結。是那木匠的梯子,她認識他的衣服。他一定是剛下工回來,剛趕上看熱鬧。小劉也在,他的 臉從人堆里跳出來,馬上別人都成了一片模糊。他跟另一個夥計站在對過門口,都背剪着手朝這邊望着,也像大家一樣,帶着點微笑。所有這些一對對亮晶晶的黑眼 睛都是蒼蠅叮在個傷口上。她不是不知道這一關難過,但是似乎非挺過去不可。先聽見說不回門,還氣得要死。辦喜事已經冷冷清清的。聘禮不過六金六銀,據她哥 哥說是北邊規矩。本地講究貴重的首飾,還有給一百兩金子的,銀子論千。沒吃過豬肉,也看見過豬跑,就當他們這樣沒見過世面,沒個比較。她哥哥嫂嫂當然是揀 好的說,講起來是他們家少爺身體不好,所以沒有鋪張,大概也算是體諒女家。替他們代辦嫁妝,先送到他們店裡,再送到男家,她看着似乎沒什麼好。等過了門,嫁妝擺在新房裡,男家親戚來看,都像是不好說什麼,連傭人臉上的神氣都看得出。再沒有三朝回門,這還是娶親?還是討小?以後在他家怎樣做人?
她來到他家沒跟新郎說過話。今天早上確實知道不回門,才開口跟他說他家裡這樣看不起她。你坐到這邊來。眼睛瞎,耳朵也聾?
他沉下臉來,恢復平時那副冷漠的嘴臉,倒比較不可惡。
兩人半天不說話,她又坐到床上去。坐在他旁邊,牽着鈕扣上掖着的一條狗牙邊湖色大手帕,抹抹嘴唇,斜瞟了他一眼,把手帕一甩,撣了撣他的臉。"生氣了?"誰生氣?氣什麼?不要鬧。噯——!上床夫妻,下床君子。噯——!再鬧真不理你了。你今天不跟我回去給我爹媽磕頭,你不是他們的女婿,以後正好不睬你,你當我做不到?"又不是我說不去。
但是她知道他怕出去,人雜的地方更怕。"那你不會想辦法跟老太太說?"從來沒聽說過,才做了兩天新郎就幫着新娘子說話,不怕難為情?你還怕難為情?都不要臉!怕有人進來。
他神氣僵硬起來,臉像一張團皺的硬紙。她自己也覺得說話太重了,又加上一句,"男人都是這樣",又把他一推。
他馬上軟化了。"你別着急,"他過了一會才說。"我知道,這都是你的孝心。"
歸在孝心上,好讓他名正言順地屈服。於是他們落到這陷阱里,過了陰陽交界的地方,回到活人的世界來,比她記得的人世間仿佛小得多,也破爛得多,但是仍舊是唯一的真實的世界。她認識的人都在這裡——鬧轟轟的都在她窗戶底下,在日常下午的陽光里。她恨不得澆桶滾水下去,統統燙死他們。
樓下鬧得更厲害了。新的一批紅封想必已經分派了出去,轎夫們馬上表示不滿。舅老爺高升點!好了好了,你們這些人,心平點,爺對你們客氣,你們心還不足?"好了好了,舅老爺給面子,你們索性上頭上臉的。看我們回去不告訴。舅老爺高升點!舅老爺高升點
老夏媽的闊袖子空垂在兩邊。她把手臂縮到大棉襖里當胸抱着,這是她冬天取暖的一個辦法。在暗黃的電燈泡下,大廚房像地窖子一樣冷。高處有一隻小窗戶,安着鐵條,窗外黎明的天色是蟹殼青。後院子裡一隻公雞的啼聲響得刺耳,沙嗄的長鳴是一支破竹竿,抖呵呵的豎到天上去。
廚子去買菜了。"二把刀"與另一個打雜的在後院子裡拖着腳步,在水龍頭底下漱口,淘米,打呵欠,吐痰咳嗽,每一個清晨的聲音都使老夏顫慄一下,也不無一種快感。
她在姚家許多年,這房派到那房,沒人要,因為愛吃大蒜,後來又幾乎完全禿了,腦後墜着個洋錢大的假髮,也只有一塊洋錢厚薄。亮晶晶的頭頂上抹上些煙煤,也是寫意畫,不是寫實。現在她在二奶奶房裡,新二奶奶和別的少奶奶一樣有四個老媽子,兩個丫頭,所以添上她湊足數目。
一個女孩子穿着粉紅斜紋布棉襖,棗紅綢棉褲,揉着眼睛走進來,辮子睡得毛毛的。"夏奶奶早。"她伸手摸摸白泥灶上的黑殼大水壺,水還沒熱。她看見手指染黑了,做了個鬼臉,想在老夏頭上擦手。小鬼,你幹什麼?讓我替你抹上。臘梅,別鬧
臘梅看看手指比以前更黑了。"原來你已經打扮好了,"她咕噥着,在牆上一隻釘上掛着的廚子的藍布圍裙上擦手。"不怪你下來得這麼早,不叫人看見你裝假頭髮。"別胡說,下來晚了還拿得到熱水?天天早上打架一樣。
臘梅把袖子往後一捋,去摸灶後另一隻水壺。"這隻行了。"她拎了起來。噯,那是我的,我等了這半天了。大奶奶等着洗臉呢,耽誤了要罵。二奶奶不罵?還是新娘子,好意思罵人?嚇!你沒聽見她。哦?怎麼罵?還不拿來還我?也有個先來後到的。廚子現在不知道在哪兒買油。在別處買二奶奶不生氣?還要瞎說?快還我。你看你看,水潑光了大家沒有。你拿那一壺不是一樣?
都快滾了,嗡嗡響。"我怎麼不聽見?你耳朵更聾了,夏奶奶。
那女孩子把水拎走了,老夏發現她上了當,另一壺水一點也不熱。廚房裡漸漸人來得多了,都是不好惹的,不敢再等下去,只好提着壺溫吞水上去。樓上一間間房都點着燈,靜悄悄半開着門,人影幢幢。少奶奶們要一大早去給老太太請安,老太太起得早。[1]
作者簡介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