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棹》唐朝·杜甫
《回棹》唐朝·杜甫
回棹是漢語詞彙,解釋為作"回棹"。其中「棹」是指划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相似。
中文名 回棹
外文名 Back to the table
拼 音 huí zhào
類 型 文學
目錄
作品原文
回棹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排】
宿昔試安命,自私猶畏天。勞生系一物,為客費多年。
衡岳江湖大,蒸池疫癘偏。散才嬰薄俗,有跡負前賢。
巾拂那關眼,瓶罍易滿船。火雲滋垢膩,凍雨裛沉綿。
強飯蓴添滑,端居茗續煎。清思漢水上,涼憶峴山巔。
順浪翻堪倚,回帆又省牽。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几杖將衰齒,茅茨寄短椽。灌園曾取適,游寺可終焉。
遂性同漁父,成名異魯連。篙師煩爾送,朱夏及寒泉。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唐朝著名詩人,漢族,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等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 《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 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 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流亡時期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 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