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陳丞相世家陳丞相平少時》
原文
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1]。方其割肉俎上之時[2],其意固已遠矣。傾側擾攘楚魏之間[3],卒歸高帝。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4],振國家之患[5]。及呂后時,事多故矣[6],然平竟自脫[7],定宗廟[8],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 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9]?
段意
這是作者的論贊,慨嘆陳平智謀超群。
注釋
[1]黃帝老子之術:即道家學說。
[2]方其割肉俎上之時:當他主持分配祭肉的時候。俎(zu):砧板。
[3]傾側擾攘:猶豫不定的樣子。
[4]紛糾之難:非常複雜的危難。
[5]振國家之患:排除了國家的災禍。
[6]事多故矣:事情多變莫測。
[7]脫:免禍。
[8]定宗廟:指誅諸呂,迎立漢文帝,穩定了劉氏政權。
[9]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如果不是智謀出眾,誰能做得到這一點呢? 知:通「智」。[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