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之困固陵》
原文
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3]。
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4]。」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5]。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 殺之無名[6],故忍而就於此。」
項王亡將鍾離昧家在伊廬[7],素與信善。項王死後,亡歸信。漢王怨昧,聞其在楚,詔楚捕昧。信初之國[8],行縣邑,陳兵出入[9]。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10],南方有雲夢[11],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游雲夢。」實欲襲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12],信欲發兵反,自度無罪[13],欲謁上,恐見禽。人或說信曰:「斬昧謁上,上必喜,無患。」信見昧計事。眛曰:「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乃罵信曰:「公非長者[14]!」卒自剄[15]。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繫信[16]。至洛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信知漢王畏惡其能[17],常稱病不朝從[18]。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19],羞與絳、灌等列[20]。信常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21]!」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22]!」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23],各有差[24]。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25]?」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26],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陳豨拜為巨鹿守[27],辭於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28],辟左右與之步於庭[29],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 欲與子有言也。」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30],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31],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32],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33],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34],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35],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36],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37]:「雖疾,強入賀[38]。」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39]。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40]。
段意
垓下戰後,項羽被徹底消滅,劉邦毫不遲疑地立即剝奪了韓信的兵權,把他遷到下邳去作楚王。接着,劉邦以到雲夢巡狩會諸侯為名,襲擊韓信,韓信欲反又止,終於被擒,赦罪後降為淮陰侯。韓信日益不滿,與巨鹿陳豨相約謀反,因事機泄漏,韓信被呂后、蕭何誘殺於長樂鍾室,結束了他轟轟烈烈而又悲慘的一生。
注釋
[1]固陵:即固始,地在今河南淮陽西北。
[2]垓(gai)下:劉、項最後決戰地,在今安徽靈壁縣。
[3]下邳(pi):秦所置縣,故治在今江蘇邳縣東。
[4]為德不卒:做好事沒有做到底。
[5]中尉:掌管巡城捕盜的武官。
[6]無名:無名義,無意義。
[7]鍾離眜(mo):姓鍾離,名眜。楚之勇將,素與韓信相善。項羽敗死垓下後,鍾離眜改名潛逃,以躲避劉邦的緝拿。伊廬:邑名,在今江蘇灌雲東北。
[8]之國:到楚國。
[9]陳兵出入:出入都嚴陳兵衛。
[10]巡狩:同「巡守」,天子到諸侯國去。
[11]雲夢:古代澤藪名,在楚地,廣八九百里。
[12]且:將。
[13]度:揣測,考慮。
[14]長者:忠厚的人。
[15]剄(jing):割頸,抹脖子。
[16]械繫:用刑具鎖縛。
[17]畏惡:又害怕又惡恨。
[18]朝從:定時朝見,有事從行。
[19]鞅鞅:失意貌。
[20]羞與句:猶言羞與絳、灌為伍。絳,指絳侯周勃。灌,指潁陰侯灌嬰。二人皆劉邦名將,有勇而缺少文采謀略。
[21]大王句:樊噲(kuai)說:「您這樣的大王身分反肯下顧及我麼!」這是引為光榮的話。樊噲是劉邦的名將。
[22]生:猶言一輩子。
[23]不(fou):同「否」。
[24]各有差(ci):各有高低不同。差,參差。
[25]如我句:像我能帶多少兵?將,率領。
[26]將將:率領將軍。前者為動詞,後者為名詞。
[27]陳豨(xi):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從劉邦征討有功,拜為巨鹿郡太守。巨鹿,秦置縣,即今河北平鄉縣舊治。
[28]挈(qie):攜住。
[29]辟:迴避。
[30]畔:同「叛」。
[31]中:京城之中。
[32]第舉兵:只管起兵好了。第,只。
[33]夜詐詔句:乘黑夜假傳詔書,把沒入官中的罪人奴隸都釋放出來。
[34]舍人:門客。
[35]上變:出首告發。
[36]上所:劉邦所在的地方。
[37]紿(dai):欺騙。
[38]強:勉強。
[39]長樂鍾室:長樂宮中的懸鐘之室。
[40]夷三族:夷,平除,此指殺盡。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