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李斯列傳會韓人鄭國來間秦》

《史記•李斯列傳會韓人鄭國來間秦》

目錄

原文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於秦耳[3],請一切逐客[4]。」李斯議亦在逐中[5]。斯乃上書曰: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6],東得百里奚於宛[7],迎蹇叔於宋[8],來丕豹、公孫支於晉[9]。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10],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11],舉地千里[12],至今治強[13]。惠王用張儀之計[14],拔三川之地[15],西並巴、蜀,北收上郡[16],南取漢中,包九夷[17],制鄢、郢[18],東據成皋之險[19],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20]。昭王得范雎[21],廢穰侯[22],逐華陽[23],強公室,杜私門[24],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25]!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26],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27],有隨、和之寶[28],垂明月之珠[29],服太阿之劍[30],乘纖離之馬[31],建翠鳳之旗[32],樹靈鼉之鼓[33]。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34],鄭、衛之女不充後宮[35],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36],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37]。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38],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39]、傅璣之珥[40]、阿縞之衣[41]、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42]。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43],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44]。今棄擊瓮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製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45],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46],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47],卻賓客以業諸侯[48],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49]。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50],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51]。二十餘年,竟並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夷郡縣城[52],銷其兵刃,示不復用。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功臣為諸侯者,使後無戰攻之患。

段意

寫李斯為鞏固他在秦國的地位,上書諫逐客令。秦用其計,並有天下,李斯官至丞相。作者全文引錄李斯的《諫逐客書》,足見其對李斯的文才與辯才都十分欣賞。

注釋

  [1]鄭國:人名,韓國的水工。間:從事間諜活動。據史書載,韓國派鄭國說秦,令鑿渠三百里,溝通涇、洛二水,以勞其民,毋東伐。其渠為注溉渠,即日後所稱鄭國渠。

  [2]覺:發覺、發現。

  [3]游間:遊說,進行間諜活動。

  [4]一切:一律。

  [5]議:經大家議論之後。

  [6]由余:原晉人,因事亡入戎,穆公聞其賢,乃用反間計使由余歸秦。由余入秦後佐穆公併吞戎國,開地千里,使秦國稱霸西戎。

  [7]百里奚:原為虞國大夫,晉欲滅䝞,向虞國借道,百里奚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阻虞君,不聽,結果虞國也被晉國所滅。百里溪被俘,後潛逃又被楚人捕獲。秦穆公以五張羊皮將他換回,任以國政,遂佐穆公稱霸。

  [8]蹇叔:百里奚之友。百里奚在秦被任用後,向穆公推薦,穆公迎以為上大夫。

  [9]來:同「徠」,招納。丕豹:晉國大臣丕鄭之子,丕鄭被晉惠公所殺,丕豹遂奔秦。公孫支:岐州人,游晉,後歸秦。

  [10]殷盛:殷實、富足。

  [11]獲:降服。

  [12]舉:收、取。

  [13]治強:穩定而強盛。

  [14]張儀:戰國中期的大縱橫家,以連橫學說事秦,在為秦國的發展壯大,以及日後併吞六國的奠基工作中起過重要作用。

  [15]三川:古地區名,因其地有黃河、洛水、伊水三道河流而得名。

  [16]上郡:魏郡名,在今陝西省榆林東南。

  [17]包:占有。九夷:指楚國境內的許多少數民族部落。九:泛稱多數。

  [18]鄢郢:楚國的都城,這裡用以代稱楚國。

  [19]成皋: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滎陽西北。

  [20]施(yi):延續。

  [21]昭王:名則,是戰國中後期秦國最有作為的君主。范雎(ju):原魏人,後為秦相。

  [22]穰侯:即魏冉,秦昭王之舅,曾執秦政多年。范雎入秦後,說秦昭王將其罷免。

  [23]華陽:即華陽君,亦昭王之舅,貴盛跋扈。范雎入秦後,說秦昭王逐之。

  [24]強公室,杜私門:加強國王的權力,杜絕權臣貴戚把持國政的現象。

  [25]負:辜負、對不起。

  [26]卻:拒絕。內:同「納」。

  [27]崑山:即崑岡,在今新疆和田西北,以產玉出名。

  [28]隨、和之寶:指隨侯之珠,卞和之玉。

  [29]明月:寶珠名。

  [30]太阿:寶劍名。

  [31]纖離:駿馬名。

  [32]翠鳳之旗:用翠鳳羽毛裝飾的旗幟。

  [33]鼉(tuo):爬行類動物,其皮可以蒙鼓面。

  [34]犀象:犀角象牙。玩好:供人賞玩、令人愛好的東西。

  [35]鄭、衛之女:古時認為鄭、衛之地多出美女,且以能歌善舞著稱。

  [36]駃騠(jue ti):良馬名。廄(jiu):馬棚。

  [37]丹青:丹砂、青䨼(hu),泛指顏料。采:取用。

  [38]下陳:下列,指陪從侍奉的姬妾之類。

  [39]宛珠:宛地出產的珍珠。宛:古邑名,即今河南省南陽市。

  [40]傅璣之珥:裝飾着小珍珠的耳飾。

  [41]阿縞:齊國東阿出產的白色絲製品。

  [42]隨俗雅化佳冶窈窕:意謂順適人意,容貌身段都十分美好。

  [43]搏髀:拍大腿。

  [44]《鄭》、《衛》:指鄭、衛兩國的音樂。《桑間》:指桑間濮上(濮水之上)之音,以男女愛情為主要特徵。《昭》、《虞》:相傳為舜時的音樂。《武》、《象》:周武王時的舞曲。

  [45]讓:拒絕、推辭。

  [46]四方:邊界。

  [47]黔首:黎民百姓。

  [48]業:成就、造就。

  [49]藉寇兵而齎(ji)盜糧:供給敵寇兵器與糧食,使他來攻打自己。齎:供給。

  [50]損民以益仇:減少自己國家的人數,給敵國增加人口。

  [51]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長官。

  [52]夷郡縣城:拆除郡縣的城堡,使其不能據以為亂。夷:平掉、拆除。[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