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吳王濞列傳條侯將乘六乘傳》
原文
至洛陽,見劇孟[2],喜曰[3]:「七國反,吾乘傳至此,不自意全[4]。又以為諸侯已得劇孟[5],劇孟今無動[6]。吾據滎陽[7],以東無足憂者。」至淮陽[8],問父絳侯故客鄧都尉曰[9]:「策安出?」客曰:「吳兵銳甚[10],難與爭鋒[11]。楚兵輕[12],不能久[13]。方今為將軍計[14],莫若引兵東北壁昌邑[15],以梁委吳[16],吳必盡銳攻之[17]。將軍深溝高壘[18],使輕兵絕淮泗口[19],塞吳餉道[20]。彼吳梁相敝而糧食竭[21],乃以全強制其罷極[22],破吳必矣[23]。」條侯曰:「善[24]。」從其策,遂堅壁昌邑南,輕兵絕吳餉道。
段意
記條侯周亞夫討伐劉濞叛軍的策略。周亞夫經洛陽到達淮陽後,徵求並採納了他父親舊日門客鄧都尉的意見,避開攻勢凌厲的吳軍,往東北堅守昌邑,把梁國讓給吳軍,讓吳軍、梁軍相互削弱,而派輕裝部隊去截斷吳軍的運糧通道。
注釋
[1]乘傳(zhuan):古代驛站用四匹下等馬拉的車。
[2]劇孟:西漢河南洛陽人,以遊俠聞名於時。
[3]喜:高興。
[4]不自意全:不自料安全(到達)。
[5]又:還。
[6]無動:沒有行動。指沒有支持、參與叛亂的行動。
[7]據:占據。
[8]淮陽:郡名,在今河南淮陽縣。漢景帝子劉餘的封國。
[9]絳(jiang)侯:周勃。故客:原來的門客。都尉:郡的武官。職掌郡內武事,防備盜賊。
[10]銳:勇往直前的氣勢。
[11]爭鋒:爭鬥以決勝負。
[12]輕:輕率。
[13]不能久:不能持久。
[14]為:替。計:謀劃。
[15]莫若:不如。壁:修建營壘駐紮。昌邑:縣名,在今山東省巨野縣東南。
[16]以梁委吳:把梁國讓給吳軍。委,捨棄,丟棄。
[17]銳:精銳(部隊)。
[18]深溝:挖下深深的防禦壕溝。高壘:築起高高的壁壘。
[19]輕兵:快速部隊。絕:斷絕,截斷。淮泗口:淮水泗水匯合處。
[20]餉道:運輸軍糧的道路。
[21]敝:疲睏。
[22]強:指強大的兵力。罷(pi)極:疲睏到極點。指吳軍。罷,通「疲」。
[23]破:打敗。
[24]善:好。
[25]堅壁:堅守壁壘,不與敵方決戰。[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