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培训班”外议
“孵化培训班”外议,有幅漫画,煞是有趣: 孵化培训班门前,雏鸡问妈妈: 你为啥还排队呀?你会孵化呀!母鸡忧心忡忡地说: 傻孩子!妈妈还是混张文凭好,要不,有人不承认妈妈会孵鸡。 观画沉思,心中一阵酸楚。这决不
目录
原文
有幅漫画,煞是有趣: “孵化培训班”门前,雏鸡问妈妈: “你为啥还排队呀?你会孵化呀!”母鸡忧心忡忡地说: “傻孩子!妈妈还是混张文凭好,要不,有人不承认妈妈会孵鸡。”
观画沉思,心中一阵酸楚。这决不只是漫画家的浪漫,而是社会生活中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在漫画家笔下艺术地再现。
诚然,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贱视文凭的“文革”遗风为之一扫,重学历、重文凭,重知识之风蔚成大观,这是令人欣喜的。若说以文凭定学历,倒也顺理成章; 若说文凭即是水平,的确值得研究。人们毕竟有一个文凭以外的知识积累。所以,倘若唯文凭、唯学历察人识事,便有害于人才的成长与任用。不过,时下这个“唯”还颇有市场。
正因为“唯”,治愈了几百例疑难病症而没有文凭的青年中医,为评职称,要花费近一半的精力学习数学,以便参加那强人所难的数学考试。不知数学与中医的关系密不可分到何种程度。
同样,出过书,在文学创作上有赫赫业绩的作家协会会员,仅因没个文凭,还要到人满为患的夜校里去补习初中语文,准备在职称考试中碰碰运气。不知不考语文就认定作家起码具备初中语文水平有没有违反科学!
其实,人们真正所具有的知识,“科班” 时仅是其中一部分。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一个人的成才,绝大部分要靠自学。即便文凭在握的人,也还需要不断地由 “科班” 后的自学加以丰富与充实。真正自学者知识的获取,自然要花费较之“科班”更为艰辛的劳动。而身在“科班”却不思进取,或文凭在手,便混天聊日者也不乏人在。所以,一看没文凭,便断言 “水平了了” 者,实在幼稚得可以。试想: 武松本没有“打虎学校”颁发的文凭,谁能否定他是打虎英雄? 瓦特没有 “铁路大学” 的文凭,谁又能否定他在蒸气机上的杰出贡献? 更有几乎没上过学的高尔基、马克·吐温,在他们的巨著面前,谁能不肃然起敬? 倘一味以文凭察人识事,岂不要逼着他们到小学里去念“人之初” 吗? 也许,颇 “唯”者会说,这些名人不受其限。难道对成千上万在各自的岗位上司职胜任的无文凭者,就“唯”得合理、“唯”得自然吗?
愚以为: 有孵化之长的母鸡,在孵化事业中扬长、展才便是,没有必要去“孵化培训班” 混张文凭以炫耀自己真正的 “老正兴” ,有兴趣识别 “孵化文凭” 者,当既看那盖有朱红大印的一纸凭证,更应看那孵化出的鸡的后代……
(1984年10月13日《淄博日报》)
赏析
一位杂文作者应有自己的风格,不必一味模仿。孙继才的杂文是有自己的风格的,它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篇《“孵化培训班”外议》,其中许多事例是从生活中来的。象那苦于没有文凭的中医,没有大学学历的作家,等等。用人唯文凭,这是80年代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过去以八股取士,今天算是没有了,可现今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即以文凭取士。作者及时察觉到这种新的社会现象的不合理性,而且提笔成文,这是由于作者的思想敏锐,善于观察,敢于解剖这个热门话题。反之,如果只从报刊上找题目,从红头文件上求灵感,那就很难有多少新意了。
孙继才同志在一个市报任职,他很注意在实际生活中观察社会现象,所以,他的杂文总是新鲜活泼切中时弊的。已出版的《铺路集》题材广泛,言之有物,有些篇章曾受到奖励,或由新华社播发。《“孵化培训班”外议》是其中的一篇。
有人可能认为,身边生活多为细碎小事,不能登大雅之堂,于是不予以注意,让那些很有意义的事例从身边溜走了,这实在可惜。一叶可以知秋,小事可以反映出大问题。在基层看到的问题,在上层往往不易察觉;上层决策的成功与失败,多在基层表现出来。所以杂文作者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嗅觉,善于从生活中抓取新情况新问题。
孙继才的杂文多在千字之内,是比较精短的。当然杂文可长可短,不拘一格。但在地、市报纸上,由于篇幅有限,更适合发表短文。短文并不一定低下,几百字的短文,也可以有耀眼的火花,有令人难忘的警句。所以,为地市报纸写好短文是一种艺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