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老屋后的池塘(林珍启)

老屋后的池塘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老屋后的池塘》中国当代作家林珍启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老屋后的池塘

老家屋后的池塘打我记事的时候就有,池塘并不大,约半亩地,水也不是很深,深的地方约1米5左右,浅的地方可以看见水中淤泥。就是这口池塘,给我儿时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和至今都难以忘怀的回忆。

池塘的来历很简单,我的老家在江汉平原低洼湖区,为防备多雨时节动辄发生的水涝,老家的房子一般都要做在地势较高的地基上,每家每户的屋后,都会有一口因取土垒基形成的一口池塘。当然,池塘的形成也是有时代背景的,在那个计划经济什么都凭票供应的年代里,就这么一方小池塘,能养鱼养虾养蚌螺,种菱种藕种茭白,时不时给你的餐桌上添几道新鲜菜肴。所以,老家屋后的那方池塘留给我的记忆却总是十分甜美的。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的池塘一年四季都是饱满的景色。

阳春三月,几场春雨过后,池塘周边会长满了密密匝匝芦苇和蒿草,塘埂上的杨柳也挂满了新绿。池塘里的荷尖陆陆续续地破水而出,有的紧紧贴在池塘的面上,有的出水很高像一把把青翠的小伞高低错落、含羞带露、亭亭玉立;有的卷着卷儿;也有的浮在池塘水面上象一个个玉盘。如果你走近池塘,被惊动的青蛙“扑通!扑通!”地从荷叶上跳下了水后,溅起一颗颗圆滚滚的“珍珠”在“玉盘”里滚来滚去。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顺着伸出水面的“小伞”向下直至淤泥中的掏出藕稍(也称藕带),拿回家炒着吃。有时,我们也把塘边野蒿草嫩心拔出来,或挖几把嫩芦根,把这些弄上我们的餐桌。

到了夏天,池塘就热闹起来了,池塘里蛙叫、杨柳上的蝉鸣汇成一曲交响乐。趁你不注意时,池水里悄悄冒出来花骨朵,点缀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上,随之绽放开来。朵朵荷花姿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张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和嫩黄色的莲蓬,散发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来花蝶飞舞,嬉戏其间。在夏日娇阳照射下,虽没“接天莲叶无穷碧”,但也是“映日荷花别样红”。儿时的我们破坏性较强,时常摘下一只荷叶,或顶着头上,或扎成古时官帽形状戴着头上遮盖炎炎夏日,也经常采几朵鲜艳荷花玩耍。那时还不懂得用瓶插,只是将花瓣扯下,剩下金黄色的花蕊,将花茎干在手中来回搓,莲须随着旋转而散开发出阵阵清香。

记忆最深的还数芦叶和荷叶,每逢端午,各家各户都要吃棕子,棕叶就用芦叶,内馅是白糯米,不加花生红枣豆类,纯粹突出芦叶和糯米的清香。荷叶馒头又是另一道美食,新麦子收获后,要吃一餐抢新馒头,就是将发酵好的面团成形后放在荷叶上蒸成,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清香可口。那时还不懂得荷叶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效,只觉得荷叶馒头特别好吃。

最让我们开心的是秋天,饱满的莲蓬和繁茂的菱角早已清香四溢。调皮的我们,顶着一片荷叶,找来一根竹杆绑上一把镰刀,拔开荷叶,远远地将莲蓬钩下来,然后快乐享受莲蓬之美味,正如古代诗人辛弃疾的“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意境。摘菱角相对来说简单一点,慢慢翻开香菱的秧苗,在叶子的底部翻寻着一粒粒甜翠可口的香菱。当然,做这些时要防备被带刺的荷杆和芦叶挂伤脸和胳膊,也要防备水中蚂蝗和水蛇的侵袭。

池塘的冬天是幽静的,池塘里只剩枝枝残荷在寒水中呈现出多姿的素描画面。它们或相携而立,或虬曲水面,或躬身水中,一阵寒风吹过,干枯的荷叶发出轻柔的“沙沙”声。这种幽静在过年前的两三天被打破,每年每到这个时候,父母都要张罗着叫哥哥们将池塘里的水车干,为的是让过年时能够有藕吃,说不定还有鱼吃。

池塘的鱼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由于湖区地势较低,一般很少在池塘专门投放鱼苗,最多也是平时捕捉来的小青鱼、小草鱼放到池塘里,说是养,还不如说是放生。因为一到梅雨时节,连绵的梅雨一下就是五六天、十来天甚至二三十天,且如浇如灌、如泼如注,犹如天堤溃决、银河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家家屋后的池塘也早已因严重涨漫而连成一体,泱泱荡荡、几乎逼近墙根,池塘的鱼大多是在梅雨时节结束、内涝渐渐退去时来不及跑走的鱼。

池塘的水要抽干可不是容易的事,那个时候老家还没通电,没有抽水用的潜水泵,要排干池塘的水只有靠用人力水车,一拐一拐地将水车干,有时是用水桶一桶一桶往外排,要花费一、二天时间。随着水面越来越小,塘底的鱼越露越多,鱼嘴嗷嗷向上,鱼尾挤挤挨挨,大鱼在跳跃着,小鱼在乱窜着,有的则在泥巴上蹦跶着,这时我们既欢快,又兴奋,顾不得三九天寒冷,卷起裤腿,脱下鞋袜,享受捉鱼喜悦。所捉的鱼大多是草鱼和鲫鱼,有时还会有黑鱼、黄鳝、泥鳅和一些不知名的杂鱼。

捡完鱼后,清淤挖藕。藕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菜肴,买上几斤猪大骨或猪排骨,放在莲藕中一起炖,莲藕吃在嘴里粉粉的,浓浓香味让人回味无穷。还有炒藕片、炒藕丝、做藕夹和卤藕等,都是年饭桌上的一道好菜。

自打参加工作后,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喜欢站在池塘边上静赏池塘。如今的池塘形态虽然保存完好,但周边杂草丛生,塘埂上的树木已不复存在,塘淤了,水浅了,浮萍挤满了水面,完全失去往日美丽的“容颜”。尽管如此,圆圆的荷叶、连片的红菱、飘逸的水草、点点的野花等等与之相关的孩童趣事还是常在我脑中浮现...... 

老家的池塘,欢乐的童年,我心中永远最美的记忆[1]

作者简介

林珍启,湖北省汉川市人,生于1958年6月,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