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牛翹角保俶塔(李津軍)

金牛翹角保俶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金牛翹角保俶塔》中國當代作家李津軍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金牛翹角保俶塔

環視西湖群山,聳立在寶石山上萬綠叢中的保俶塔,最為引人注目。它秀麗挺拔,亭亭玉立,猶如一株剛剛破土而出的春筍,直刺藍天。塔影倒浸在晶瑩澄碧的北里湖湖水之中,隨着波光閃動,左右搖曳,景色非常嫵媚。南社詩人顧無咎說:「北里湖一名金牛湖,蓋以保俶塔為牛角也。」金牛翹角,是吉祥之景象。

保俶塔,又名寶所塔、應天塔,也叫保叔塔、寶石塔。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五代吳越最末一個國王錢俶,奉宋太祖之命進汴京(今河南開封)入朝,久留未回。他的大臣吳延爽,為了祝願錢俶能「順應天命」,平安歸來,在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建造了這座九級寶塔,故名「應天塔」「保俶塔」。在北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錢俶順應了人民群眾渴望結束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要求國家統一的時代潮流,避免了在吳越境內用兵,加速了祖國的統一。

北宋咸平年間(998-1003年),塔漸崩毀,有個瞎和尚叫永保的,為了向神靈祈求重見光明,發願重修此塔。他在杭城到處化緣,十年如一日,人們被他的「戒行」所感動,尊稱他為「保叔」。後來終於被他修成,據傳永保也果然因此重見光明,杭人因此稱此塔位「保叔塔」。這次修塔改九級為七級,《湖山便覽》轉引《霏雪錄》說:「原名寶所,俗誤保叔」。《西河詩話》又說:「保叔者寶石之訛,蓋以山得名也。」民國22年《重修寶石塔記》則說:「名寶所意義更無所征。」並認為《西河詩話》的說法「最為近理」。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保俶塔,是1933年的建築。保俶塔高45.3米,全用磚石砌成,中實不能攀登。塔基極小,加上沒有疊檐,只有半浮雕式的花窗,使塔身更加顯得玲瓏修長、高聳挺拔。據說,1933年重修保俶塔時,特意將一個經過密封的箱子藏在了塔頂,其中有餘紹宋書寫的《心經》《金剛經》,某女士所繪的觀世音像,還有修建保俶塔工程具體主持者吳寅撰寫的對聯:

三面雲林,六朝煙柳;

一池清水,十里湖山。

這美麗的保俶塔,就成了歷代詩人吟詠的題材,元代詩人錢惟善的一首詩寫道:

金剎天開畫,鐵檐風語鈴。

野雲秋共白,紅樹晚逾青。

鑿屋岩藏雨,黏崖石墜星。

下看湖上客,歌詠正沉冥。

有一副不知作者的對聯,寫的非常形象

保俶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

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

錦帶橋在白堤的中段,與保俶塔相對應。將保俶塔比喻為美人、巨筆,其實這美人的髻鬟,這巨筆的筆尖,也就是塔剎,竟是鐵鑄的龐大構件,約重數噸。

保俶塔不僅因塔身姿態優美為人們所喜愛,塔址也選擇得很好。它聳立在西湖北山東端的寶石山上,寶石山多奇岩異石,遠看象一隻展翅飛翔的鳳凰,而保俶塔正是這鳳凰的冠毛,它不長不短,不大不小,和周圍山勢非常和諧協調。它位置適中,全湖都可望見;無論從哪個角度眺望,構圖都非常優美,合乎繪畫布局。可見,當時設計保俶塔的建築師們,是有相當高的藝術修養,選擇塔址確是花了一番功夫的。

歷代聯集載有聞子將撰寫的一副對聯:

雷峰如老衲;

寶石似美人。

這裡的「雷峰」是指雷峰塔。

明人聞啟祥說:「湖山兩浮屠,寶石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確切地描繪了當年雷峰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風姿。

如果你有幸蒞臨實地,定可領略這西湖新十景之一的寶石流霞的迷人風采。[1]

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大學專科畢業,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