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廖道南(1494年11月11日-1548年1月29日),鳴吾洞野[1],又號玄素湖廣蒲圻(今湖北赤壁)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廖道南

大明翰林院侍講學士
籍貫 湖廣蒲圻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鳴吾,號洞野,又號玄素
出生 弘治七年十月十四日
(1494年11月11日)
湖廣蒲圻縣(今湖北赤壁市
逝世 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1548年1月29日)
湖廣蒲圻縣(今湖北赤壁市
親屬 曾祖父廖淵、祖父廖俊
廖漢,母江氏
出身
  • 正德十六年辛巳科二甲第一名進士出身
著作
  • 《楚紀》六十卷
  • 《殿閣詞林記》
  • 《藝苑》、《詞垣》、《講幄》、《拱極》、《玄素子》諸集
  • 嘉靖蒲圻縣志》

目錄

生平

湖廣鄉試第六十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會試第二名,殿試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2][3][4]。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右春坊太子中允,升侍講學士。與童承敍張治等人並稱為「楚中三才」。

生平著作

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四年(1525)因纂修《明倫大典》一書有功,提拔為中允,充日講官。官至侍講大學士。嘉靖十五年八月丁父母憂,歸家。嘉靖二十六年卒。家居期間,為世宗作《楚紀》六十卷。又有《殿閣詞林記》及藝苑、詞垣、講幄、拱極、玄素子諸集。

所著《楚紀》六十卷,洋洋24冊,是一部記述和保存楚地文獻之大成者,對兩湖的歷史文化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應該說是廖道南的代表作之一,可惜,由於各種原因,該書不被學者所重,《四庫存目》稱其「殊不足觀」,當代學者羅福惠寫有《值得重視的《楚紀》及其撰者》一文,發表於2007年的《江漢論壇》雜誌上,對其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應該說是具有一定的文獻價值。

所著《殿閣詞林記》22卷,描寫了唐宋元明各代的殿閣設置、職能以及人物故實頗詳。史稱他「在詞垣最久,嫻熟掌故。」因集詞林殿閣、宮坊、台省、諸臣舊事,分類記載,以成是編。其例凡仕至華蓋、武英諸殿者曰殿學;文淵、東閣者曰閣學;兼六館者曰館學;晉詹事者曰宮學;屬春坊者曰坊學;屬弘文者亦曰館學;典成均者曰雍學;升本院者曰卿學;有節義者曰贈學;擅書翰者曰藝學;終始本院者曰院學。大概仿列傳之例,悉載其官階恩遇,而事實亦附見焉。廖道南采掇黃佐《翰林記》之文,不沒所自,猶有前輩篤實之遺。

史上對於廖道南記述不多。據傳,在明代的嘉靖初年,因其博學多才,被同僚及其官宦嫉妒,遂生出詭計加以害之。一日,某知府送來一對玉雕花瓶,嘉靖甚為喜愛,把玩不已。令人將其分列於大殿兩側。群臣們指玉瓶對廖道南說:「廖大人,都說你藝高膽大,殿外兩玉瓶,你敢砸破一個嗎?」眾官皆附和之。廖道南笑答:「這有何不敢呢?不就一塊玉器花瓶嘛!」遂順手抄起一重物,將玉瓶砸成碎片。眾臣驚見,四散逃去。帝王大怒:「廖道南,你好大膽,心知朕深愛此物,竟毀之。如不能說明原因,斬立決!」廖道南笑曰:「我主息怒,人言道,一統江山。現君王殿前擺兩隻玉桶,乃不祥之兆,故砸之。」帝乃免去死罪。

不管是史傳也好,還是戲說也好,廖道南作為湖北籍的文化人,應該有其自己的特殊地位的。應該對其《楚紀》一書展開研究,並希望能納入《荊楚全書》中去。[5]

家族

曾祖父廖淵、祖父廖俊,曾任州學正、父親廖漢,曾任戶部主事。母江氏[6]

註釋

  1. 《原胄》、《敘宗》導讀_廖氏文化_廖氏聯盟
  2. (明)張朝瑞. 《皇明貢舉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3. 魯小俊,江俊偉著. 貢舉志五種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4. 朱保炯,謝沛霖.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 785-790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1-6. 台灣: 文海出版社. 1981. 
  5. 廖道南其人 新浪博客,2014-10-28
  6. 龔延明主編.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點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十六年辛巳科進士登科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