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
礼教,即礼仪教化,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分,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礼教思想诞生于西周时期,其本质上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对性别、伦理、生活方式等的礼仪控制,伴随着宗法制,统治影响着中华文明三千年之久。对名教系统的破坏行为称为“僭越”。
《孔子家语》称“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凌廷堪说:“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贤之所以教民者,一礼字而已”。魏晋时“名教”泛指整个社会人伦秩序。宋人袁燮《又乞归田里第一奏》:“公论弗容,士友交谪,皆以为名教罪人,臣实惧也。”
目录
僭越
僭越就是指做出超越自身阶级应有的行为,儒家认为这样会破坏名教系统[1]。
最经典也最常见诸典籍的“僭越”就是指颠覆国家政权正统,自立为皇帝的人,比如王莽和袁术等人(实际上袁术的僭越并非称帝)。
其他具体的僭越行为有拥有大量兵马刀甲(不符合身份或诏命者)、私造皇宫和皇帝用品(车乘、冠服、称号)等。
中国历史中把商人置放“士农工商”之末。商人的钱和权再大,也不能超越皇家,为皇家服务的士大夫地位最高,而把“投机者”的商人置于农民及工匠之下。所以贵族通常不会与商人家庭通婚。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颁令,商人只许穿布衣,不得穿绫罗绸缎。
相关信息
阮籍痛斥礼教毒害人民,鲍敬言认为礼教“救祸而祸弥深”。
「吃人的禮教」一語出自吳虞〈吃人與禮教〉一文:
“ | 孔二先生的禮教講到極點,就非殺人吃人不成功,這真是殘酷極了!一部歷史裡面,講道德、說仁義的人,時機一到,他就直接間接地都會吃起人肉來。就是現在的人,或者也有沒做過吃人的事,但他們想吃人,想咬你幾口出氣的心,總未必打掃得乾乾淨淨。……我們應該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講禮教的,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呀![2] | ” |
”
“ |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