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李佛拳,中國傳統拳術中的南拳之一。相傳為廣東省新會京梅鄉人陳享(1806年-1875年)所傳。他綜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長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它套路繁多,內容豐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靈活而穩健,發勁剛中帶柔,講究發聲與動作的配合,要求發聲以助威,發聲以助勢。動作舒展大方,拳路氣勢磅礴。
蔡李佛拳拳不僅在廣東地區,而且在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一帶也較盛行。此拳手法以拳、掌、橋為主。步法和腿法有弓、馬、虛、拐、撒、扭步和踢腿、橫踩、後釘、單飛腳和箭腿等。其特點是快速靈活,柔中帶剛,左右開弓,步法多變,具有勇猛、機智的風格。此拳共有四十九個套路,分初、中、高級。初級有四平橋、小梅花、截虎拳等;中級的有平拳、八卦心等;高級的有虎形、鶴形、醉七仙、佛拳等。
2008年6月7日,蔡李佛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錄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 蔡李佛 | 申報地區 |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
外文名稱 | Choy Li Fut,Choy Lee Fut,Choy Lay Fut | 批准時間 | 2008年6月7日 |
蔡李佛始祖館 |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京梅村 | 遺產編號 | Ⅵ-36 |
創始人 | 陳享 |
主要內容
蔡李佛拳共有49套拳,分初級、中級和高級,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初級拳套有走生馬四門橋、五輪馬,五輪捶,小梅花、十字截虎拳,小十字拳等;中級拳套有平拳、十字扣打拳、鐵箭拳、平爭拳;高級拳套有白毛拳、梅花八卦拳、達庭八卦、佛掌拳、虎形、鶴形、獅形、五形拳和十形拳等。
拳術套路
1.五輪馬 2、五輪槌 3、走生馬 4、四門橋 5、小十字拳6、小梅花拳7、十字截虎拳 8、工字伏虎拳 9、十八羅漢拳 10、平拳 11、平爭拳 12、十字扣打拳 13、鐵箭拳 14、白毛拳 15、小八卦拳 16、八卦心 17、大八卦拳 18、斗虎八卦拳 19、龍形八卦掌20、義壯八卦拳 21、雄人八卦拳22、達亭八卦拳 23、梅花八卦拳 24、龍形拳25、蛇形拳 26、虎形拳27、豹形拳 28、鶴形拳29、獅形拳 30、象形拳31、馬形拳 32、猴形拳33、彪形拳 34、龍虎拳、35、五形拳 36、十形拳 37、醉八仙拳 38、左右單腳拳 39、金剛羅漢掌 40、佛掌拳 41、太極拳、42、無極拳
器械套路
1.單腰刀 2、雙腰刀 3、單刀 4、馬刀 5、小梅花雙刀 6、十字梅花雙刀 7、七星梅花雙刀 8、連環梅花雙刀 9、子午七星跳刀 10、九環刀 11、蔡陽刀 12、大刀 13、攔門大刀 14、左右十三槍 15、左右八卦槍 16、英槍 17、勾鐮槍 18、蛇矛槍 19、兩頭槍 20、雙頭纏龍棍 21.雙夾單棍 22、梅花槍棍 23、雙頭偏拐棍 24、大雄旗棍 25、左右黏打棍 26.抽殺八卦棍 27、單頭蟠龍棍 28、雙龍夾氣棍 29、青龍劍 30、金龍劍 31.達摩劍32、飛龍梅花雙劍 33、雌雄雙劍34、金錢戟 35、方天戟 36.金剛鈀 37、小金剛鈀 38、九齒鈀 39、三節棍40、單板斧 41.雙板斧 42、雙金瓜錘 43、雙銅錘 44、金龍軟鞭 45、九龍叉 46.左右九節鞭 47、碎手扇 48、金龍扇 49、飛龍扇 50、雙鞭 51、關刀52、護手鈎 53、五龍金鐧 54、長凳 55、鐵鋤 56、單指揮刀 57、雙指揮刀 58、單刀蝶 59、四門橋凳 60、雙虎頭牌 61、雙蝶 62、飛鉈
拳術對練
1、截虎拳與金豹拳對練 2、白毛拳與蛇鶴拳對練 3、虎形拳與龍形拳對練 4、蛇形拳與鶴形拳對練 5、象形拳與馬形拳對練 6、猴形拳與彪形拳對練 7、鶴形拳與龍形拳對練 8、獅子與獅球對拆 9、五形拳對拆 10、四門橋對拆。
器械對拆
1.十八點棍與陰陽八卦棍對拆 2、雙夾單棍與大紅旗棍對拆 3.小旗棍與遮攔棍對拆 4、纏龍棍與橋凳對拆 5.虎尾棍與橋凳對拆 6、偏拐棍與雙虎頭牌對拆 7.七星銚刀與單刀蝶對拆 8、單刀蝶與金剛扒對拆 9、金剛扒與雙鐧對拆 10、青龍劍與雌雄劍對拆 11.指揮刀與腰刀對拆 12、雙刀與梅花槍對拆 13.梅花槍與三節棍對拆 14、單腰刀與英槍對拆 15.關刀與英槍對拆 16、白手與單刀對拆 17.梅花槍與左右槍對拆 18、英槍與大刀對拆 19.蝴蝶刀與五節棍對拆 20、五郎棍與蝴蝶雙刀對拆 21.指揮刀與行者棍對拆 22、三人拆英槍破二單刀 23.三人拆八卦刀破兩英槍 24、三人拆單刀破兩英槍 25.三人拆左槍串兩單刀 26、四人拆關刀對三英槍 27.四人拆單刀對三雙刀 28、四人拆單刀對三單刀 29.伏虎拳對雙刀 30、槍與槍對拆 31.行者棍對拆 32、五郎棍對拆 33.大關刀對橋凳
樁法類
1、秤樁 2、沙包樁 3、馬樁 4、碎手樁 5、三星刀樁6、三星拳樁 7、穿龍樁 8、小開門樁 9、大開門樁 10、小八卦樁 11、大八卦樁 12、小木人扇樁 13、大木人扇樁 14、小梅花拳樁 15、大梅花拳樁 16、小竹林樁 17、大竹林樁18、梅花棍樁 。
歷史沿革
"蔡李佛拳"是南拳優秀拳種之一。它套路繁多,內容豐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靈活而穩健,發勁剛中帶柔,講究發聲與動作的配合,要求發聲以助威,發聲以助勢。動作舒展大方,拳路氣勢磅礴。
"蔡李佛拳",顧名思義,這門拳法是由三家拳法合成的。不過,這個蔡不是指當年廣東省的洪、劉、蔡、李、莫五大名拳的"蔡"。五大名拳的創始人,是福建省少林寺至善禪師的高徒。那個"蔡"是指廣東番禺縣人蔡展光。而蔡李佛拳的"蔡",卻是指廣東省羅浮山白鶴觀的蔡福,另外,"佛"也不是指當代還流傳的南拳"佛家"的"佛",而只是用來代表獨杖和尚拳法的。蔡李佛拳的創始人是陳享,別字典英。廣東省新會縣京梅鄉人。
陳享自幼酷愛武術,十二歲(實為七歲-始祖拳會校正)起就正式跟從同村族叔陳遠護學拳,從小就打下了紮實的武術基礎。十七歲起,他又拜新會縣七堡村人李友山為師,學習李家拳。李友山是至善和尚的高足,是當年廣東省五大名拳之一的李家拳創始人。陳享二十二歲時,拳術已經相當精純,但他並不感到滿足,而上廣東省羅浮山的鶴觀跟蔡福學拳。一學就是十年。在這期間,陳享還曾受教於常來探訪蔡福的江湖俠士白玉峰。白玉峰的拳法類似北拳,腿法較精。
陳享三十二歲藝成下山。在長期的武術生涯中,他悉心研究各家拳法,綜合陳遠護、李友山和蔡福三家拳法,共冶一爐,創編出新的拳術套路,形成獨特的風格,命名為"蔡李佛拳"。這個名稱含有不記忘老師教導的意思。
蔡福的手法最好,而且在三家之中輩數最高,所以"蔡"字排在前頭,又因陳遠護善用掌法的拳術是在廣東省鼎湖山,向獨杖和尚學來的,和尚乃佛門,故以佛字作代表。
陳享創編的蔡李佛拳共四十九套,高級拳二十九套。高級拳的套路分別以龍、蛇、虎、豹、鶴、象、馬、猴、彪等命名的共十套,還有龍虎拳、虎豹拳、五形拳、十形拳、獨腳拳、佛掌以及帶有"八卦"兩字套路等。在手法內容上,高、中、初級拳均含三家手法,而其中初級拳又以李家拳手法為主。在蔡李佛的高級拳中,有一套叫"白毛拳"的,是陳享主要模仿白玉峰拳法進行創編的。
" 蔡李佛拳"誕生一百七十多年來,歷久不衰,除了它的拳法確實精湛之外,與陳享威名遠震是分不開的。
陳享離開羅浮山後,回到家鄉新會縣,在江門設館授徒(當時館名叫"洪聖館")。隨後太平天國運動興起,陳享參加了由其堂兄,也是他的師兄陳松年領導的廣東"天地會"武裝起義,並進軍省城,以奪取廣州。但起義遭到失敗,陳松年被俘就義。陳享不得不帶領殘部東走,當撤到增城一帶時,他們又被清軍包圍。義軍在突圍時被敵人衝散。陳享隻身逃至香港,又從香港轉到南洋。
陳享在南洋唔蒙、明古、吧城等埠,以教拳為生。在南洋各地教的一套鐵箭拳,有二百多個動作,稱蔡李佛長拳。以後,陳享以其精湛的拳術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當時,金山大埠(並非美國的舊金山)有一個叫基利士的惡霸,拳腳十分厲害,自稱是世界大力士,一向恃技橫行,尤其凌虐華僑,並向華僑勒收所謂年規。凡有不繳交者,便會遭到他拳腳的摧殘。當地政府也無視華僑權益,對此不聞不問,基利士更是有恃無恐。華僑迫不得已才以當地中國公館的名義,赴南洋聘請陳享去主持公道。陳享本來是愛國志士,聽到自己的僑胞遭受惡霸的折磨,十分氣憤,當即慨然應聘前去。
陳享到了金山大埠以後,先請基利士談判,勸他取消年規。但基利士還未領教過中國武術的厲害,自以為天下無敵,竟然提出公開比武。於是,二人立下生死文書,並請當地知名人士擔任公證。
比武開始後,基利士以凌厲的拳腳猛攻陳享的要害。但陳享有意消耗他的體力和麻痹他的思想,先採守勢。由於陳享身手靈活,加上蔡李佛拳擅走活步,所以在基利士狂攻的時候,陳享運用各種打法,忽進忽退,活似落葉飄絮,忽左忽右,矯如水中游龍。基利士見自己拳拳落空,氣得暴跳如雷,總想一拳置陳享於死地。但性越急,勢越莽。最後,基利士雙拳虛恍,右腳隨起,使出平生本領,向陳享心窩猛踢。但陳享毫不畏懼,從容將身稍側,施展出蔡李佛手法之一的"騎龍扛掌",橫托基利士的來腳,將他拋出一丈之外。基利士倒地之後,陳享停止了進攻。但基利士不知好歹,起身再戰,結果被陳享用右肘擊中胸口,胸骨折斷,口吐鮮血,倒地不起。陳享雖有生死文書在手,卻沒有乘機進攻,置基利士於死地。因為陳享知道,此行的目的是為了爭得華僑的權益,不是為了要基利士的性命。所以陳享叫人扶起基利士,讓他坐好,然後用少林跌打接骨藥給他治療。不出一月,就使基利士恢復健康。從此,基利士再也不欺侮華僑了。而陳享的威名則更加威震海外。
拳術傳人
陳享及其傳人
陳享在海外飄泊了幾年之後,又回到祖國。仍在新會老家設館授徒,館名改稱"鴻勝館",同時開始拳術套路的創編工作。蔡李佛拳的絕大部分套路,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他窮畢生的精力,集幾家之長,創造了蔡李佛拳,為中國武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值得後人懷念。
陳享的徒弟雖多,但能真正繼承他衣缽的,主要有其兩個兒子陳安伯,陳官伯、徒弟有龍子才和張炎等。
張炎是金山大埠華僑商人之子,在陳享打敗基利士之後,華僑十分振奮,他父親立即送他向陳享拜師學藝。
此後,從海外一直追隨到國內,他還以陳享的武館為名,改名張鴻勝。後來,張鴻勝主要傳人有陳盛,阮系,阮系主要傳人是劉彬。雷燦,雷燦主要傳人是譚三。
陳官伯主要傳人是自己的兒子陳耀墀和徒弟顏耀庭。陳耀墀乃是蔡李佛始祖陳享公的孫子。在廣州授拳有30多年,他的徒弟極多。最出色的是以"四賢八俊"。四賢 就是他的四個傑出的弟子,號稱 四大天王。雖然這四位老前輩已故,但是他們今天還有傳人繼續把蔡李佛拳在國內外發揚光大。
蔡李佛四大天王
蔡李佛四大天王是胡云綽,郭天揚(外江揚)夏碧慈,簡英傑四人。他們都是前廣州市蔡李佛三祖陳耀墀在解放前早期收的入室弟子。
胡云綽是以中國劍術出名的。在1945年胡云綽曾經與俄國大力士在佛山市比武得勝。名震一時。他的繼承人是他的大弟子黃德輝博士。黃德輝是美籍華人。1968年就在美國開館授徒。如今他的門人遍布世界37個國家。學會與武館300多間。學員有55萬多。
郭天揚,在廣州武林中人都叫他做"外江揚"。他的蔡李佛九節鞭練得出神入化。到了晚年,他常用一條毛巾放在脖子上。要是遇到了有人要攻擊他,他就馬上把毛巾捲起來當做鞭子用來防身。他的繼承人乃是他的兒子郭貴波、郭桂添以及郭桂南。郭桂添現在廣東清遠開館授徒與行醫濟世。桃李滿門。
夏碧慈是一位在省港澳很有名氣的武術家和傷科醫生。他的拿手武藝是蔡李佛的醉八仙拳。夏碧慈有女兒夏劍萍繼承了他的衣缽。夏劍萍師傅曾在香港九龍開館授徒多年。門徒甚多,遍港澳。她的跌打傷科在港非常的有名氣。她退休了以後就移民到加拿大去定居了。
簡英傑是一位很受人尊重的武術家。他的蔡李佛拳功力深厚。尤其是他的"十字扣打拳"練得剛柔並濟。與人交手時,手法變化無窮。甚得同門讚嘆。(他的門人資料還沒有,日後再補。)
龍子才主要傳阮駭。阮駭主要傳方玉書。區漢泉十二起在廣州跟方玉書學習蔡李佛拳和洪拳。他後來又得到陳耀墀的精心指教,終於把蔡李佛拳的初、中、高級套路全部繼承過來。他還掌握了三星樁、十字樁、梅花樁、竹樁、稱樁、大開門樁、小開門樁等少林樁法,以及南拳的棍術、槍術和刀術的套路十幾套。此外,還懂得大鈀、鋤頭、鐵扇、橋凳、雙鈎、銅錘、五節鞭、雙鞭等傳統套路。區漢泉在南拳方面的淵博知識,為他研究和發展南拳,培養武術人才,提供了優越條件。
在迄今170多年的歷史中,蔡李佛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陳享之嫡孫陳耀墀(新會洪聖始祖館三祖),另一位就是原籍江門白沙的陳長毛。他們是蔡李佛百年傳播史上承前啟後之人,屬第三傳的佼佼者,桃李遍天下。
已故江門四邑雄勝--陳長毛
陳長毛 陳長毛(1862-1953年)是江門市白沙廟前里(俗稱陳屋)人,世代務農,年幼時父母雙亡,與胞兄陳朝相依為命,因家境貧窮,兄弟二人生活維艱,幸得族叔陳裕照顧。
陳裕與新會陳享是好朋友,過從甚密。當年,陳享外出傳授武藝,若路經江門,必到白沙陳裕處歇宿相聚,並教陳裕子弟習武。陳享多次見到長毛,覺此小子雖年紀輕,但品格好,勤勞誠實,聰敏過人,心中憐愛,有意栽培,將已意向陳裕說。陳裕覺好事一椿,乃與長毛商量,長毛萬般喜悅,經陳裕撮合,12歲那年,長毛跟隨陳享左右,勤勞侍奉,勤奮學藝。陳享愈愛之,視如已出,親自教導,長毛進步甚快,也可以說,陳長毛是陳享的關門弟子。
豈料翌年1875年,陳享祖師在其故鄉病逝。陳享之長子陳安伯秉父臨終所託,將其父所授悉教給長毛,長毛更是勤奮習武。安伯對長毛愈加器重,視如手足。數年後,長毛武技醫術俱進,小有名氣。1882年因館務發展需要,安伯遣派長毛到台山大江擔任教務,協助陳享幼子陳官伯二祖。
清末年間,各地義軍突起,長毛毅然投入義軍隊伍並率部分弟子隨軍屢戰屢勝,官至營長,在粵西下四府邊沿地區活動。後因餉斷絕,軍旅作鳥獸散。弟子中有20餘人隨毛公退歸江門。長毛重操舊業,開班教武授課,設館在白沙陳氏雙祠堂,留5名武藝最強者號稱"五虎將"之弟子:伍時歡、雷良(花名雷公)、余春、黃番(花名大隻番)、湯養在身邊。其餘10多人則推薦分發四邑及珠三角各地拓展教務。
白沙雙祠堂開班,蔡李佛武館館長兼總教頭是赫赫有名的大師陳長毛消息一傳,江門及鄰近各縣武術愛好者紛至沓來,投於門下學藝。武館最初起名"雄勝蔡李佛拳館","雄勝"與"洪聖"一脈。數年後,即1936年隨着館務的日益壯大,遂更名為"四邑雄勝總館",創立者為陳長毛。隨後館址又兩度搬遷,一度是蓮平路橫巷名叫七屋,另一度是象溪路的呂氏公祠。在這期間,四邑的蔡李佛拳師中,若論資排輩,首推陳長毛。其後,陳長毛應邀赴澳門進行教務。現在,在澳門有60多年歷史,獅藝亨譽世界的羅梁體育總會其鼻祖羅悅勝正是陳長毛的高徒。羅梁總會創辦人之一潘樹森則是羅悅勝的真傳弟子。至今,蔡李佛在濠江發揚光大,陳長毛功不可沒。
1942年至1946年,陳長毛已耄耋之年,然而,他壯心不已,為了"強國健民,保家衛國"的抱負,仍默默耕耘,他專門挑選了一批在校讀書的學生作為學徒。結果,就是這批學生湧現出10名優秀的高足,為蔡李佛的後繼和傳播起到很大作用。這些高足包括其子陳熊煥,曾委派到新會沙堆分館任教,後參加抗日救國,轉戰沙場奮勇殺敵,屢立戰功,最後英勇殉國;弟子趙錦榮得陳長毛真傳,武、醫皆能,曾任江門市中醫院首席骨傷外科主治醫師,趙是陳的繼承人,陳將"四邑雄勝總館"傳位給他為"掌門人",因年事已高,趙錦榮於去年2月將此位轉給其在香港的師弟黃江。呂社根於1987年受廣東省外事辦派遣到日本教授蔡李佛拳技。甄松彬在加拿大溫哥華(已故),陳象雄在越南西貢(已故),周帶勝(已故)、陳北英(已故)、黃勤富。他們為蔡李佛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貢獻。當年播種今已碩果纍纍。
現任四邑雄勝館館長--黃江
陳長毛宗師門下最有影響力和業績的高足,當數已年過80高齡的黃江大師。黃江原籍江門,現居香港,乃當今國際知名的蔡李佛武術大師,他秉承先師的遺願,在海外授武數十年,徒兒徒孫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傑出的弟子是美國的黃德輝博士,查黃博士在全球的35個國家發展了有200多間蔡李佛的武館,門人超達50萬人。在美的門人還有衛文杰;在泰國的兒子黃達華;澳門李劍青;香港弟子有蕭偉明、黎根、徒孫有黃宇帆等。他們都在有影響力的國際武術大賽上披金戴銀。
黃江師傅近年來頻繁回到故鄉授徒,用他的話說:"師傅陳長毛將武藝傳給我,由我帶出海外,現在又帶回江門。" 在2005年經江門市的市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創立了"江門市蔡李佛武術協會",並擔任永遠監督,並於當年由他點撥的江門市蔡李佛武術隊,參加廣東省傳統武術比賽一舉奪得15枚金牌,參加比賽的有其徒弟林汝江、林汝海、黃德彪、肖靖等。
陳長毛畢生致力於武術教育事業,桃李滿門,當年播下的種子,今天已經碩果纍纍。晚年,陳長毛在江門市浮石路設醫館懸壺濟世,醫治跌打骨科,由於他醫術高明,對貧苦大眾施醫救藥,深得群眾愛戴。1953年夏,南粵武壇一代名宿陳長毛仙逝,享年91歲。
區漢泉的貢獻
今天傳播蔡李佛拳卓有成就的,為首當推廣廣東省武術館蔡李佛拳主教練區漢泉。
區漢泉是廣東省雲浮縣人,從1936年在雲浮縣開辦"健民國術社"起,他踏上了傳授武術的道路。此後,在廣州先後創辦了"城西全義堂武術社"、"西山武術社"。幾十年來,他培養出眾多武術人材。其中佼佼者有國家級裁判、廣東省武術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武術隊教練陳昌綿,1979年全國武術觀摩會一等獎獲得者彭正庭,廣東省武協秘書長董德強。第六屆全國南拳冠軍丘建國,曾在早期受過區漢泉的指導。此外,在歷屆省市賽名次獲得者中,區漢泉的學生還有:何駒、梁華添、洪永興、麥浩然、彭志輝、黃湛榮、蔡錦棠、梁錦炫、區偉昌、何三妹、洪少珍等。
區漢泉在長期教學活動中,以鑽研精神,敢於革新,善於總結教學經驗,取得了優異成績。他既繼承了傳統套路,又不被傳統套路所束縛。他先後改革過十幾個如白模拳(白毛拳)、十字扣打等較重要的一些高、中級套路。如刪去一些過多的重複或不合理部分,或對套路的動作進行適當的調整。使這些傳統套路更臻完善,因而在比賽和表演中,更能顯示出蔡李佛的風格特點。
在長期的武術教學活動中,區漢泉總結了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行之有效。特別是他根據學員的體形而因人施教的方法是成功的。如身體粗胖的,多授與穩打穩紮的套路;身材適中的,則教以彈跳多的為主。教學因人而有所側重,並進行重點不同的訓練。因而培養出風格各異的人材。如陳昌綿以虎鶴雙形拳(洪拳)、行者棒見長;而彭正庭則以白毛拳、單頭棍為勝等等。總之,他的不少學生,都能以自己獨特的風格而躋身於武壇。
1984年4月起,廣東省武術館舉辦首期武術訓練班,內容就是蔡李佛拳,該班由武術館顧問區漢泉主教練,彭正庭、董德強、洪永興等任教練。開辦時報名十分踴躍,報名開始不久,人數已是原計劃一百人的兩倍。只好提前截止報名,把學員分為兩個班來上課。學員的積極性很高,也打破了原來的訓練計劃。現在,年過花甲的區漢泉主教練已擬了一個兩年制的教學計劃,他每晚親臨訓練場進行指導,決心把這兩個班辦成蔡李佛高級班,培養出更多的武術人材。
區漢泉還十分重視中醫正骨學的研究。數十年的行醫實踐經驗,使他在治療傷筋骨及腰椎肥大等症方面頗有成效。早年他設館授徒時,還開辦跌打診所。近十多年來,雖然他的診所停業了,但他至今仍然在家裡為上門求醫的病人義務治病。他近年編寫了一個約兩萬字的跌打傷科講義,常給學生傳授醫療知識。廣東省武術館開辦以來,他每天都準備藥物,隨時為受傷的學員治療,深受大家的愛戴。
區漢泉最近已經開始動筆整理寶貴的武術遺產。其中,蔡李佛拳的初級套路《小扣打》已經脫稿。他決心讓蔡李佛拳廣泛傳播於世。
功法特色
此拳特點是快速靈活,柔中帶剛,步法多變,左右開弓,動作舒展,長短橋混合使用。基本動作是穿、撈、掛、掃、插。拳法有直衝、橫衝、直掃、橫掃、斜掃。掌法有鏟掌、拋托等。橋法有沉橋、截橋、纏橋等。該拳不僅有豐富的手法,而且腿法動作也多種多樣,主要有前踢、側踢、橫踩、後蹬、單飛腿和箭彈等。手法與腿法互相配合,可使動作開展,勇猛靈活。
蔡李佛拳總結了蔡、李、佛三家之長。如"佛"家擅長掌法,攻防多用掌。長短橋結合左右並用。"李"家則偏重長橋大馬與偏身側馬,直臂揮舞,步穩架大,勢雄力猛。多以左掌為防,右拳為攻。而"蔡"家(非五大名家之蔡)則技法較全面,長、中、短橋並用,左右手並用,攻防嚴謹,手法多變,招打連環。尤以馬步靈活,閃轉進退騰躍自如。腿法更為獨特,與南、北各派尤有不同,非但凌厲速疾,一發連環,更兼手腳並用。總括"蔡李佛"拳風格特點為:
1.身形端正,腰活肩松,動作舒展大方,活動幅度大。套路結構的活動範圍較南派各家頗大。
2.步法穩健而靈活,快速而多變。有"定步如坐鐘,活步似浮雲"之喻。
3.腿法凌厲而速疾,有"腳法似流星"之喻,更有"無影腳"之稱。多屈膝性腿法、一發連環,更兼手腳齊發。
4.手法全面,長、中、短橋並用,左右開弓,講究攻防技法配合,招式勢勢相連,變化莫測。"姜子捶"是本派獨特之手型。
5.勁力充沛,剛柔相濟。剛而不僵,勢雄力猛,有推山移海之勢。柔而不軟"手出如輪轉"多以圓弧運動,有四兩撥千斤之妙。力點準確,用力順達,多爆發勁,有如小捶敲破大石之象,一觸即發。
6.吸氣以蓄勁,呼氣以助發力,發聲更為吐氣以助發力。發聲與動作配合,助威助勢。蔡李佛以"域"(音畫),"的,益、嚇、鶴"五音為本門標式。一般虎爪發"域"聲,踢腳發"的"聲,出拳發"益"聲,蛇形發"嚇"聲,鶴形發"鶴"聲。最常用的為"益、的、域"三聲,故有謂:聽出拳發聲為"益、的、域"三聲者則可知其為蔡李佛派也之說。[1]
練功方法
1.走生馬:
是蔡李佛步法練習的套路,把八種主要步型:子午馬(丁字馬)、四平馬、拐馬、偷馬、纏絲馬、跪馬、騎龍馬、吊馬連貫或穿插變換,其中加上踢腿與坐馬擰腰打膊以及發聲呼氣等配合。不僅入門者必須學習,而訓練有素者仍需堅持操練。要求做到步法進退閃轉自如,變換迅速,以達到步穩而捷靈。
2.扯拳:
是蔡李佛拳法的練習:有單式(插、掛、拋、啃、鞭、扭插等)。雙式(掛劈、截撒、千字標撞、給揪等)。多式(多種手法、拳法之組合,如掛閘哨,攻穿撐等)。通過練習領會力從腰發,做到馬(腿)腰及肩膊之協調連貫,練就蔡李佛拳勢特色:迅猛而帶韌性之爆發勁,掌握每一招式之技法寓意以及手法變化之方法,扯拳也可結合打沙袋與打木人樁練習,以鍛煉與橋臂之硬度。
3.打三星:
可兩人對練或對樹幹(初練時可選芭蕉樹)木樁練習。動作為三個,(1)下掃;前臂尺部為觸點,拳心向下。(2)上挑:前臂尺部為觸點,拳心斜向上。(3)下劈:前臂撓部為觸點,拳心向下,左右手輪換做練習,鍛煉前臂的橋力及硬度。(即承受碰撞或擊打能力)。
4.拍上臂:
兩人對練,用掌背從上向下拍對方上臂的二頭肌及用掌背從下向上撞擊對方上臂的三頭肌,用軟掌爆發力拍擊。此練習是鍛煉掌力及上臂肌肉之耐受力及硬度。
5.拋石鎖:
弓步直臂上拋,弓步或上步直衝,橫掃,鞭撻等動作,主要練習臂力與腕力(石鎖可以用啞鈴代替,重量以適合自己為度)。
6.拋石耳牌:(形狀如圖)可用三合土自己搗制。重量和尺寸大小可按自己適合為度弓步直臂上拋,練習臂力與腕力,因石耳牌比石鎖較長,易於左右擺動,故側重於腕力的訓練。
7.拋滾石擔:
可用槓鈴代替,重量以適合自己為度,練習時石擔由雙臂的上臂向下滾轉至腕部,然後再向上拋回上臂位置,再沿臂向下滾轉,周而復始,以練習雙臂橋力及硬度,亦可兩人進行練習,練習時對拋。
8.抓沙袋:
以體制體積,重量較大的沙袋練習(以適合為度)先以一手把沙袋向上拋起,另一手以虎爪抓,後反腕轉馬向上拋起,另一手繼以虎爪抓,如此重複動作進行鍛煉,以練臂力,腕力及爪指力。
9.扔沙袋
可二人或三四人同練,沙袋體積小,重量輕。練時一方用力向對方猛擲,對方用爪抓挒(左右手均可),然後迅速地向對方再猛烈重複轉續練習,要求投擲速度要快,勁力要大以練習指、腕的力量及眼力之靈敏度。
10.打沙袋:
用體積,重量較大之沙包懸吊,以拳打、掌劈,腳踢來訓練。以練拳、掌、腿各種技擊方法和勁力沉實。
11.打木人樁(秤樁)
特點:練習各種技擊方法,鍛煉實戰意識。樁法如下:
秤樁(樁法)
第一段:
1.向前上步立正、運手雙掛槌、抱拳(預備式)。
2.左轉向東、上左馬、左掛槌、上右馬、右閘橋、左抄拳。
3.扭右馬、右掛槌、上左馬、左閘橋、右抄拳。
4.雙上穿手、上右四平馬、右反撞。
5.雙撥手、左踢腳、落左馬、左給拳。
6.扭左馬、右攻橋、上右馬、左撐掌。
7.坐右四平馬、右劈拳。
8.扭右馬、右攻橋、左攻橋、上左弓步、右穿心拳(左手擋頭)。
9.左撐掌、右閘腳、退右腳、左弓步、右搶眼拳。
10.上右拐步、右掛槌、左撐掌。
11.坐右四平馬、右千字、雙攻掌。
第二段:
12.回頭向西轉左弓步、左掛、右給拳。
13.卸左馬、右橫弓步、左千字。
14、上左拐步、左右撈手、右踢腳、左殺手。
15.落右弓步、右掛槌、左撐掌、右陽插拳。
16.右反撈爪、右側踢腿、右馬踏東、轉身向西、四平馬、左鞭槌。
17.雙纏絲手、上右掃腳、右鞭槌。
18.左撥手、卸右馬、運手、右斜下推掌(即退彈腳)。
19.上右弓步、右攻橋、左攻橋、轉四平馬、右斜劈拳。
20.扭右馬、右攻橋、左攻橋、上左弓步、右撐掌(即攻攻撐)。
21.卸左馬、左盤橋、右千字、上右馬、右標撞。
22.左穿撓、右側踢、落右馬、右插槌。
第三段:
23.提左腳、跳起轉身、向東右四平馬、左冚、右企劈拳。
24.退右馬、左四平馬、左捆橋(挷手)。
25.上右弓步左上穿手、右下撥掌、右頭槌。
26.卸右馬、左跪步、右捆橋。
27.上右馬、扭步、右轆橋、上左弓步、左殺掌。
28.上右弓步、右穿撞、左中攬槌。
29.右卷掛槌、退右馬、吊左馬、左卷掛槌。
30.左反撈、左踢腿、上右馬、弓步、左擒右給槌、右上鞭槌。
31.左馬偷橫、左擒手、右馬退橫、弓步、右斜下給槌。
32.右馬上橫、右掛槌、左馬上橫、右弓步、左攬槌。
33.上左馬、拐步、右截?、上右四平馬、右橫削拳。
第四段:
34.回頭向西、左馬卸橫半步、左弓步、左劈右拋拳(左拳向後提)。
35.上右橫弓步、右劈槌、左拋槌(右拳拉後)。
36.左拳劈下、左橫釘腳、右平插槌、左腳落橫、右弓步、左搶眼槌。
37.上左馬、左掛槌、右給槌、左斜掃槌、左標撞。(即連環掛、給、掃)
38.左盤手、上右四平馬、右擔?。
39.雙撥手、右撞膝、落右四平馬、右撼掌。
40.右反撈爪、左閘腳。
41.上左四平馬、左釘槌。
42.上右弓步、右攻橋、左撐掌。
43.坐四平馬右撐掌。
44.回頭向東、左弓步、左掛右搶眼槌(左手在後)運手雙掛槌、收左腳向南立正收式。
武術學校
2007年,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黃沖小學,正式成為"蔡李佛武術學校"
2010年廣東省傳統武術項目錦標賽共獲得一個集體項目和兩個單項比賽三枚金牌。
2011年廣東省傳統武術項目錦標賽名次賽男子小學組南派短器械第四名(單刀碟)
2011年廣東省傳統武術項目錦標賽榮獲男子小學組集體項目比賽(小梅花拳)一等獎
2013年4月11日新會區第十四屆中小學生文藝調演二等獎(舞蹈獎)
2013年4月11日新會區第十四屆中小學生文藝調演一等獎(綜合獎)
瀕危狀態
武術運動發展至今,多以體育運動的形式出現,由於工業化、全球化及市場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衝擊,蔡李佛的發展和傳承面臨困境,其文化內涵逐漸消亡,其文化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原有的許多拳路面臨失傳。儘管蔡李佛拳術在世界武術界享有盛譽,並成為國際武術南拳競賽規定套路的主要來源,但談到蔡李佛文化發展現狀,京梅村眾多蔡李佛弟子都說了這麼一句話:牆內開花牆外香。如今,世界上蔡李佛組織及習拳的人不計其數,然而在國內,蔡李佛拳術並沒有得到切實推廣,呈現出「內地不如港澳,港澳不如國外」的景況。甚至有很多江門人都不知道蔡李佛拳發源地就在新會京梅村。
- ↑ 集三大名家精粹 成嶺南一大名拳,鳳凰新聞.2013/06/20[引用日期20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