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瞿塘峽口水煙低》唐朝·白居易
《竹枝詞》原為巴、渝間民歌,唐詩人顧況、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有擬作,以七言絕句的形式,歌詠地方風物習俗及男女戀情。此詩為白居易於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所作,敘寫聽唱《竹枝》歌及其感受。原詩四首,這是第一首,寫深夜聽唱《竹枝》。
[1] 作品名稱 竹枝詞·瞿塘峽口水煙低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中唐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目錄
作品原文
竹枝詞 瞿塘峽口水煙低,
白帝城頭⑴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
寒猿闇鳥⑵一時啼。
注釋
⑴四川奉節白帝山上,西漢末公孫述據此,自號白帝,山、城因此得名。劉備伐東吳敗歸就死在白帝城。用地名即景,亦有懷古意。
⑵ 《水經注》卷三十四《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白詩《下江陵》「兩岸猿聲啼不住」,到唐代還是那樣。「闇」同「暗」。傳世本《尊前集》,如黃堯圃舊藏明抄本,《唐宋名賢百家詞》本,汲古閣本,具作「闇」,疆村本作「閒」,蓋誤。殘夜鳥啼,作」闇「自好。白氏本集亦作」闇「。
作品鑑賞
四句之中沒有介紹是什麼人在唱《竹枝》,是男還是女,以及他因為什麼要唱這樣一種淒涼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說在瞿塘峽口,白帝城頭,月亮西沉時,煙霧迷漫,一陣陣歌聲遠遠傳來,悲涼淒楚,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唱到聲情悽苦之處,音調梗塞,致使周圍宿猿棲鳥,齊聲悲啼,更烘托出這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交代地點、時間和周圍的環境。「水煙低」描寫江面上煙霧迷漫,給人造成一種壓抑之感;「月向西」說明時間之晚。在這煙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應該是遇到了極其悲傷的事,鬱憤不能自已,故發而為歌,聲調悽慘。末句「寒猿暗鳥一時啼」以環境烘托歌聲的悲哀。《水經注》引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鳴鳥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涼的歌聲牽動了鳥啼猿鳴,而猿鳥鳴啼又成為《竹枝》的協奏曲,更加倍襯托出悲歌悽愴的情境氣氛。詩歌寫得如此淒婉動人,與當時詩人寂寞的心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