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兴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兴良
出生 浙江
国籍 中国

陈兴良,男,1957年3月21日出生,中國浙江义乌人。1977年12月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1981年12月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攻读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1987年12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人物经历

1984年至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先后任助教(1985年)、讲师(1987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3年)、博士生导师(1994年)。

1998年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3] ,并担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1] 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

现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哲学、刑法教义学、判例刑法学。

主要贡献

学术思想

陈兴良教授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是刑法哲学研究,二是规范刑法学研究,三是判例刑法学研究。前者的贡献在于提升刑法学的学术品味,后二者的作用在于指导刑事司法实践。[3]

刑法哲学

陈兴良教授始终认为,刑法条文背后蕴涵着深刻的法理,这是刑法理论的主体内容,应当把刑法学从对刑法条文的注释提升为对刑法法理的阐述,从而建构刑法理论的宏大体系。为此,陈兴良教授开始了刑法哲学三部曲的"创作",其标志便是如下三本著作。

其一,《刑法哲学》。该书是一部以犯罪与刑罚及其罪刑关系为研究内容的学术专著,在对我国现行的刑法理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一个以罪刑关系为中心的刑法理论体系。全书共分三篇:犯罪本体论、刑罚本体论和罪刑关系论。在该书中,作者分别提出了犯罪本质二元论、刑罚目的二元论和罪型关系论等一系列全新的刑法命题,由此而开创了我国刑法哲学研究之先河。

其二,《刑法的人性基础》。该书以人性--理性与经验以及人的意志自由问题,作为一个理论视角,审视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建构起来的基本框架。作者提出人性的理性与经验二重性的原理,肯定人在存在论意义上的行为决定论和在价值论意义上的意志自由论。由此出发,该书分别考察了犯罪与刑罚、立法与司法的人性基础。该书以人性为切入点,对刑法进行了哲学的综合分析,其中包含大量哲学、法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等内容,使该书具有相当的理论包含量和逻辑穿透力。

其三,《刑法的价值构造》。该书以价值为理论视角,审视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的基本理念,揭示两大学派之间在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这两种刑法机理上的对峙与冲突,并从社会本质论的角度,基于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性,提出了刑法机理二元论的原理。由此出发,该书分别考察了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这就是刑法的公正性、刑法的谦抑性与刑法的人道性。之后,作者还对罪刑法定与罪刑均衡这两大刑法基本原则进行了价值分析,是作者在刑法哲学研究领域一部具有理论广度与学术深度的力作。

规范刑法学

陈兴良教授长期从事刑法哲学研究,但他从不否认规范刑法学的功绩,而是认为规范刑法学与理论刑法学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规范刑法学是刑法哲学的基础,为刑法哲学的发展提供滋养;刑法哲学是规范刑法规范学理论层次提升的标志,是规范刑法学以及刑法史学等理论形态抽象发展的结果。基于这一正确认识,陈兴良教授将大量的精力投向了对规范刑法学的关注。在10余年的刑法学研究生涯中,他积极参与刑法修订、司法解释的论证等活动,接受权威司法机关的邀请参加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讨论,并撰写大量的刑法学论文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重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间接,涉及到对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的反思,职务犯罪、经济犯罪、证券犯罪、共同犯罪、法条竞合的立法完善,间接正犯、身份、罪数、犯罪数额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等。

此外,陈兴良教授还对刑法基本原理展开研究,在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批判、对人权保障机能的坚守、对形式理性的批判等方面有颇多建树;在犯罪论、刑罚论以及刑法各论等领域也都提出了独到见解,涉及死刑存废论、自杀相关行为的定性、婚内强奸等热点问题。

判例刑法学

判例刑法学是陈兴良教授在刑法哲学与规范刑法学以外的又一个学术领域。判例刑法学采用判例研究的形式进行法理的叙述,是陈兴良教授探讨刑法理论的一种尝试。判例刑法学采用判例研究法,对刑法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我国尚未建立正式的判例制度,因此,判例一词不见于官方文献。近些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在推行案例指导制度。这里的指导性案例,就是陈兴良教授所称的判例,这是一种具有判例性质的案例。陈兴良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完成了《判例刑法学》一书。该书以82个判例为经,以117个主题范畴为纬,共形成63专题,通过对典型判例的裁判理由进行法理探讨,交织勾勒出判例刑法学的基本面貌;其中,既涉及刑法总论的一般理论,也涉及对刑法分则的个罪研究,并且从个案出发,涉及到在刑法研究方法上的示范功能。

陈兴良教授认为,在从文本刑法学到实践刑法学的转变过程中,判例刑法研究是一座必经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说,判例刑法学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刑法学的一个知识增长点。 陈兴良教授开创的判例刑法学研究,为我国刑法研究扩展了空间,对于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真正体现了刑法学作为部门法学的实用价值。

科研成果

专著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刑法的知识转型(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系《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教义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判例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刑事法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口授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版

《刑法总论》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刑法的启蒙》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刑法适用总论》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

《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一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3版

《遗传与犯罪》 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共同犯罪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论文

1.《中国社会科学》(2篇)

主观恶性论,《中国社会科学》1992/02

罪刑关系论(与邱兴隆合著),《中国社会科学》1987/04

2.《法学研究》(27篇)

犯罪论体系的位阶性研究,《法学研究》2010/04

走向学派之争的刑法学,《法学研究》2010/01

客观归责的体系性地位,《法学研究》2009/06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刑法学的反思性检讨,《法学研究》2008/06

犯罪范围的合理定义,《法学研究》2008/03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价值论与方法论的双重清理,《法学研究》2007/05

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法学研究》2006/02

刑法教义学方法论,《法学研究》2005/02

目的犯的法理探究,《法学研究》2004/03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法学研究》2000/01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结构调整,《法学研究》1998/06

刑法公正论,《法学研究》1997/03

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法学研究》1996/02

刑法的价值构造,《法学研究》1995/06

刑法的人性基础,《法学研究》1994/04

论人身危险性及其刑法意义,《法学研究》1993/02

论刑法哲学的价值内容和范畴体系,《法学研究》1992/02

论主观恶性中的规范评价,《法学研究》1991/06

资格刑比较研究,《法学研究》1990/06

论共同犯罪立法与司法的完善,《法学研究》1989/06

刑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与邱兴隆合著),《法学研究》1988/05

经济犯罪的立法对策(与赵国强合著),《法学研究》1988/02

论中国刑法中的共同正犯,《法学研究》1987/04

论身份在定罪量刑中的意义,《法学研究》1986/06

论中国刑法中的情节加重犯,《法学研究》1985/04

论中国刑法中的片面共犯,《法学研究》1985/01

论教唆犯的未遂,《法学研究》1984/2

3.《中国法学》(15篇)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中国法学》2010/04

行为论的正本清源--一个学术史的考察,《中国法学》2009/05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以罪责构造的变动为线索的考察,《中国法学》2008/05

违法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中国法学》2007/03

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中国法学》2006/04

违法性认识研究,《中国法学》2005/04

一般预防的观念转变,《中国法学》2000/05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中国法学》1999/06

论证券犯罪及其刑法调控(与陈正云、张旭合著),《中国法学》1994/04

挑战与机遇:面对市场经济的刑法学研究(与高铭暄合著),《中国法学》1993/06

转化犯与包容犯:两种立法例之比较,《中国法学》1993/04

九十年代刑法学的理论走向(与马克昌、杨敦先合著),《中国法学》1992/05

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中国法学》1992/04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经济犯罪(与杨敦先合著),《中国法学》1990/02

论中国刑法的发展完善--关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考,《中国法学》1989/03

4.《中外法学》(12篇)

犯罪构成论:从四要件到三阶层---一个学术史的考察,《中外法学》2010/01

利用柜员机故障恶意取款行为之定性研究,《中外法学》2009/01

中国死刑的当代命运,《中外法学》2005/05

"无行为则无犯罪"--为一条刑法格言辩护,《中外法学》1999/05

刑法修改的双重使命:价值转换与体例调整,《中外法学》1997/01

金融诈欺的法理分析,《中外法学》1996/03

论刑罚权及其限制,《中外法学》1994/01

经济领域中失范行为的评判及其法律抗制(与刘华合著),《中外法学》1993/03

刑法哲学研究论纲,《中外法学》1992/03

死刑存废与人权保障(与杨敦先合著),《中外法学》1991/06

论主观恶性中的心理事实,《中外法学》1991/01

呼唤法学研究的主体意识,《中外法学》1989/02

5.《政法论坛》(6篇)

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政法论坛》2006/05

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之引诱行为的研究--从张耀喜案切入,《政法论坛》2004/05

未完成罪研究,《政法论坛》2000/03

故意责任论,《政法论坛》1999/05

经济犯罪的防治对策(与曲新久合著),《政法论坛》1992/04

受贿罪构成新探(与王作富合著),《政法论坛》1991/01

6.《法律科学》(15篇)

刑法学:向死而生,《法律科学》2010/01

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6/03

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法律科学》2005/04

奸淫幼女构成犯罪应以明知为前提--为一个司法解释辩护,《法律科学》2003/06

部门法理学之提倡,《法律科学》2003/05

限权与分权: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法律科学》2002/01

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正,《法律科学》1999/06

法的解释与解释的法,《法律科学》1997/04

罪刑均衡的价值蕴涵,《法律科学》1996/04

腐败的成因及其抗制,《法律科学》1995/06

论量刑情节(与莫开勤合著),《法律科学》1995/02

论意志自由及其刑法意义,《法律科学》1993/05

论客观危害中的行为事实,《法律科学》1992/06

论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法律科学》1991/06

论中国刑法中的连累犯,《法律科学》1989/01

7.《法学》(30篇)

罪刑法定原则的本土转换,《法学》2010/01

刑法因果关系:从哲学回归刑法学--一个学说史的考察,《法学》2009/07

婚内强奸犯罪化:能与不能--一种法解释学的分析,《法学》2006/02

"应当知道"的刑法界说,《法学》2005/07

论犯罪构成要件的位阶关系,《法学》2005/04

为辩护权辩护--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辩护权,《法学》2004/01

司法解释功过之议,《法学》2003/08

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法学》2003/04

入罪与出罪:罪刑法定司法化的双重考察,《法学》2002/12

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理性思考,《法学》2002/08

劳动教养:根据国际人权公约之分析,《法学》2001/10

劳动教养之权力归属分析,《法学》2001/05

相似与区别:刑法用语的解释学分析,《法学》2000/05

论无过当之防卫,《法学》1998/06

刑法司法解释的限度--兼论司法法之存在及其合理性(与周光权合著),《法学》1997/03

刑法价值序说,《法学》1996/10

金融犯罪的特征及立法完善,《法学》1996/01

法律解释的基本理念,《法学》1995/05

证券犯罪的立法构想,《法学》1994/02

刑法改革的基本思路,《法学》1993/04

晚近刑事立法中的共同犯罪现象及其评释,《法学》1993/01

中国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的反思,《法学》1992/07

对两个刑法司法解释的理论探究--兼论法条的从重选择,《法学》1991/10

建立受贿罪罪名体系的构想(与王玉珏合著),《法学》1991/06

关于设立非法竞争罪的建议,《法学》1990/02

对经济犯罪疑案的反思,《法学》1989/06

修改刑法与关系法规的处理(与青峰合著),《法学》1989/03

数额与共同经济犯罪,《法学》1988/12

从犯如何比照主犯处罚之我见,《法学》1988/10

试析诈骗保险金的犯罪,《法学》1987/02

8.《现代法学》及改版前的《法学季刊》(9篇)

四要件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失及其颠覆--从正当行为切入的学术史考察,《现代法学》2009/06

共同犯罪论,《现代法学》2001/03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现代法学》1999/05

法律多元:理念、价值及其当代意义──尤其从刑事角度的思考(与周光权合著),《现代法学》1996/06

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现代法学》1996/03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现代法学》1994/01

群体犯罪学初探,《现代法学》1990/01

经济犯罪学初探,《现代法学》1989/01

论共同犯罪与一罪数罪,《法学季刊》1987/04

9.《法商研究》及改版前的《中南政法学院学报》(7篇)

刑法竞合论,《法商研究》2006/02

不以骗取税款为目的的虚开发票行为之定性研究-非法定目的犯的一种个案研究,《法商研究》2004/03

犯罪构成:法与理之间的对应与紧张关系,《法商研究》2003/03

正当化事由研究,《法商研究》2000/03

一般预防论,《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3/02

刑罚目的二元论,《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02

论中国刑法中的刑罚执行,《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9/04

10.《法制与社会发展》(6篇)

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05

论犯罪的对合关系,《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04

犯罪构成的体系性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03

犯罪不作为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05

刑法机能二元论,《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04

犯罪价值论,《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06

11.《法学家》及改版前的《法律学习与研究》(12篇)

四要件:没有构成要件的犯罪构成,《法学家》2010/01

刑罚改革论纲,《法学家》2006/01

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刑法,《法律学习与研究》1997/03

侵占罪与贪污罪之比较,《法律学习与研究》1996/04

克拉玛依"12·8"特大火灾案代理词(与赵秉志、邓又天、赵长青合著),《法律学习与研究》1995/06

关于贿赂的比较研究,《法律学习与研究》1993/Z1

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界限的法律思考,《法律学习与研究》1992/05

论出版活动中犯罪的司法与立法问题,《法律学习与研究》1990/04

共同犯罪人分类的比较研究,《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03

浅论经济违法,《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03

关于司法机关等三个问题的简答,《法律学习与研究》1986/03

试析中国刑法中的法条竞合,《法律学习与研究》1986/03

12.《法学杂志》(12篇)

宽严相济政策与刑罚规制,《法学杂志》2006/0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下),《法学杂志》2006/0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上),《法学杂志》2006/01

死刑限制论的一个切入--以故意杀人罪为线索的展开(与葛向伟合著),《法学杂志》2005/05

故意杀人后取财行为之定性研究--计永欣案分析,《法学杂志》2004/05

走向理性思辨的犯罪学──读《预防犯罪学导论》,《法学杂志》1995/04

犯罪概念之比较及其意义(与李贵方合著),《法学杂志》1993/01

论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与王晨合著),《法学杂志》1992/01

论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及其两者关系,《法学杂志》1991/04

论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法学杂志》1989/06

中国刑法中的法条竞合及适用,《法学杂志》1986/06

论中国刑法中的间接正犯,《法学杂志》1984/01

13.《法学评论》(5篇)

非家庭成员间遗弃行为之定性研究--王益民等遗弃案之分析,《法学评论》2005/04

过失责任论,《法学评论》2000/02

论法人共同犯罪,《法学评论》1991/06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犯罪原因(与王作富合著),《法学评论》1990/04

论经济犯罪的内在结构(与赵国强合著),《法学评论》1989/06

14.《当代法学》(4篇)

面向21世纪的刑事司法理念,《当代法学》2005/03

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从被害与加害的关系切入,《当代法学》2004/02

行为科学视野中的刑法学,《当代法学》1993/04

晚近刑事立法中的法条竞合现象及其评释,《当代法学》1992/01

15.《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及改版前的《华东政法学院学报》(6篇)

人格刑法学:以犯罪论体系为视角的分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06

独立而中立:刑事法治视野中的审判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06

转型与变革:刑法学的一种知识论考察,《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03

合法贷款后采用欺诈手段拒不还贷行为之定性研究--从吴晓丽案切入,《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03

刑罚目的新论,《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03

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8/01

16.《政治与法律》(7篇)

犯罪客体的去魅--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政治与法律》 2009/12

刑法修改中的若干主要问题,《政治与法律》1997/01

罪刑均衡的理论建构,《政治与法律》1996/04

刑罚存在论,《政治与法律》1995/04

刑事干预的理论基础,《政治与法律》1995/02

科学性与人文性──刑法学研究的价值目标,《政治与法律》1995/01

回扣对策论(与黄振中合著),《政治与法律》1993/02

17.《环球法律评论》(2篇)

刑法机能的话语转换--刑法目的论的一种探讨路径,《环球法律评论》2008/01

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于中国刑法的探讨,《环球法律评论》2003/03

18.《清华法学》(2篇)

从刑事责任理论到责任主义--一个学术史的考察,《清华法学》2009/02

构成要件的理论考察,《清华法学》2008/01

19.《北大法律评论》(4篇)

关于死刑的通信,《北大法律评论》2005/01

受雇佣为他人运输毒品犯罪的死刑裁量研究--死囚来信引发的思考,《北大法律评论》2005/01

犯罪:规范与事实的双重视角及其分野,《北大法律评论》2000/02

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与周光权合著),《北大法律评论》1998/01

20.《刑事法评论》(18篇)

走向共犯的教义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刑事法评论》第25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老而弥新:储槐植教授学术印象,《刑事法评论》第 2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共同正犯:承继性与重合性--高海明绑架、郭永杭非法拘禁案的法理分析,《刑事法评论》第21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正当防卫的制度变迁:从1979年刑法到1997年刑法--以个案为线索的分析,《刑事法评论》第19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对68起无罪案件的实证分析,《刑事法评论》第1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怀念振想教授--《公务犯罪研究综述》序,《刑事法评论》第1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判例教学法:以法系为背景的研究,《刑事法评论》第1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劳动教养制度:一个文本的研究,《刑事法评论》第10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刑法的宪政基础,《刑事法评论》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我所认识的邱兴隆:其人其书与其事---《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代序,《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法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考察--尤其以刑法学为视角,《刑事法评论》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刑事法治的理念建构,《刑事法评论》第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理念、规范、体制之考察,《刑事法评论》第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一个刑法学人的心路历程,《刑事法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论不作为犯罪之作为义务,《刑事法评论》第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困惑中的超越与超越中的困惑--从价值观念角度和立法技术层面的思考(与周光权合著),《刑事法评论》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版

历史的误读与逻辑的误导--评共同犯罪的修订,《刑事法评论》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版

从政治刑法到市民刑法--二元社会建构中的刑法修改,《刑事法评论》第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版

21.《刑事法判解》( 7 篇)

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之定性--韩正连故意杀人案,《刑事法判解》第1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非法占有贷款目的之认定研究,《刑事法判解》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正确对待口供,《刑事法判解》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受贿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侵占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盗窃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2.《河北法学》(4篇)

拘禁他人并向其勒索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杨保营案的分析,《河北法学》2005/03

罪犯处遇的法理分析,《河北法学》1997/01

论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不特定性(与黄振中合著),《河北法学》1992/05

论胁从犯的认定,《河北法学》1989/02

23.《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7篇)

作为义务:从形式的义务论到实质的义务论,《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03

故意毁坏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以朱建勇案和孙静案为线索的分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01

当代中国的刑法理念,《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03

组织男性从事同性性交易行为之定性研究--对李宁案的分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01

罪刑均衡的司法体认,《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02

刑种设置的法理分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6/04

犯罪认定论,《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4/01

24.《中国审判》(7篇)

挂失并取走自己账户下他人款项构成盗窃罪,《中国审判》2010/05

受贿罪的未遂与既遂之区分,《中国审判》2010/02

在ATM机上存假币取真币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中国审判》2009/06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中国审判》2008/10

抢劫性勒索行为的性质如何认定,《中国审判》2008/01

始于综述的刑法学术之路--师从高铭暄教授研究刑法的个人经历,《中国审判》2007/09

绑架罪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审判》2007/05

25.《人民检察》(12篇)

类型性的思考与个别性的思考--刑法方法论之三,《人民检察》2010/01

体系性的思考与问题性的思考--刑法方法论之二,《人民检察》2009/23

立法论的思考与司法论的思考--刑法方法论之一,《人民检察》2009/21

部门负责人以单位名义走私并截留部分货款应如何处理,《人民检察》2008/19

刑罚结构亟待调整:限制死刑 加重生刑,《人民检察》2007/19

虚构产品名称高价销售牟利如何处理,《人民检察》2005/23

法系与推理,《人民检察》2005/07

法治国的刑法文化--21世纪刑法学研究展望,《人民检察》1999/11

诉讼结构的重塑与司法体制的改革,《人民检察》1999/01

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探讨,《人民检察》1996/05

侵占、损毁公司技术资料行为之定性,《人民检察》1995/12

科学性与人文性──刑法学研究的价值目标,《人民检察》1995/05

26.《华东刑事司法评论》(3篇)

盗取空白现金支票伪造后使用行为的定性研究--周大伟案分析,《华东刑事司法评论》2006/00

刘涌案改判的法律思考,《华东刑事司法评论》2004/01

宪政视野中的刑法,《华东刑事司法评论》2002/02

27.《浙江社会科学》(3篇)

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考察:以刘涌案和佘祥林案为标本,《浙江社会科学》2006/06

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行为之定性研究--邵建国案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4/06

刑事责任能力研究,《浙江社会科学》1999/06

28.《中国刑事法杂志》(3篇)

民权刑法研究的新突破--评《民权刑法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03

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及其理论基础,《中国刑事法杂志》1997/05

罪刑均衡的立法确认,《中国刑事法杂志》1996/05

29.《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4篇)

新刑法之罪名分析,《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04

罪刑均衡的中国命运,《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06

立法理念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01

刑事矫正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02

30.《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篇)

严打利弊之议,《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5

单位犯罪--以规范为视角的分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1

定罪之研究,《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1

31.《政法学刊》(3篇)

财产刑的比较研究,《政法学刊》1991/02

论发放高利贷罪及其刑事责任,《政法学刊》1990/02

论胁从犯的处罚,《政法学刊》1989/01

32.《中国律师》(10篇)

前后左右看死刑--《刑法》理论与实践"四人谈"精选(下),《中国律师》2003/12

前后左右看死刑--《刑法》理论与实践"四人谈"精选(中),《中国律师》2003/11

前后左右看死刑--《刑法》理论与实践"四人谈"精选(上),《中国律师》2003/10

错判还是错放:从实体正义到程序正义的正义选择──刑事法治视野中的犯罪问题(下),《中国律师》2001/08

错判还是错放:从实体正义到程序正义的正义选择──刑事法治视野中的犯罪问题(中),《中国律师》2001/07

错判还是错放:从实体正义到程序正义的正义选择--刑事法治视野中的犯罪问题(上),《中国律师》2001/06

我所认识的邱兴隆──《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代序,《中国律师》2000/11

生死之间 法理所系──赵湘杰案一审与二审判决的法理分析,《中国律师》1999/11

检警一体:诉讼结构的重塑与司法体制的改革,《中国律师》1998/11

中国律师的职业定位,《中国律师》1996/05

33.《北方法学》(2篇)

协助他人掩饰毒品犯罪所得行为之定性研究--以汪照洗钱案为例的分析,《北方法学》2009/04

刑法各论的理论建构,《北方法学》2007/01

34.《公安学刊》(2篇)

论判例刑法学的方法论特征,《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错案何以形成,《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35.《社会科学战线》(2篇)

论共同犯罪的性质与构成,《社会科学战线》1991/02

论中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社会科学战线》1989/02

36.《人大法律评论》(2篇)

罪责序说,《人大法律评论》2000/01

刑法知识的转型与刑法理论的演进,《人大法律评论》2009/01

37.《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篇)

刑事司法公正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01

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01

38.《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篇)

刑法行为论的体系性构造,《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8卷第1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法人犯罪的法理分析,《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9.《法治通讯》(2篇)

经济刑法典(理论案)及其说明(与赵国强合著),《法治通讯》1989/08

废除经济犯罪中的死刑规定,《法治通讯》1989/07

40.《人民司法》(2篇)

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人民司法》1997/10

完善刑事立法,实现刑法机能,《人民司法》1996/12

41.其他(33篇)

责任论的法理构造,《北航法律评论》第1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中的故意及其构造,《法治研究》2010/06

论无罪过事件的体系性地位,《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03

论财产犯罪的司法认定,《东方法学》2008/03

法律在别处,《法制资讯》2008/03

违法性认识:中国刑法语境下的探讨,《比较刑法研究》(冯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没有事前约定的事后受财行为之定性研究,《刑事法前沿》第1卷(陈泽宪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金融诈骗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审判研究》2004年第1缉,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法治视野中的刑事政策,《江苏社会科学》2004/05

关于"先刑后民"司法原则的反思,《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紧急避险的法理分析,陈乃蔚主编:《新世纪法学前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自首制度的法理分析,《四川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减刑适用论,《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2期

武装掩护走私之为独立罪名论,《上海检察调研》1997/09

刑法的社会保护及其理论基础,《检察理论研究》1997/05

刑法附则论(与周光权合著),《公安研究》1997/03

论人权及其刑法保障,《法学前沿》1997/01

罪刑均衡的立法确认,《检察理论研究》1996/05

刑法人道论,《湘江法律评论》1996/01

刑事立法公正论,《法制现代化研究》1996/01

法人社会与法人犯罪(书序),《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5

内地与香港之间刑事管辖的冲突与协调,《政法论丛》1995/04

科学性与人文性--刑法学研究的价值目标,《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1995/02

论生产力标准及其刑法意义(与付正权合著),《法治论丛》1994/06

基因的奴隶--龙勃罗梭论,《比较法研究》1994/01

回扣-一个亟待科学界定的概念(与黄振中合著),《云南法学》1993/01

论身份在共同犯罪定罪量刑中的意义,《法学丛刊》1991/04

论行为科学在犯罪预防中的运用(与阴家宝合著),《行为科学》1991/01

论经济犯罪之间刑罚的协调(与杨敦先合著),《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3

坚持罪刑法定,完善刑事立法,《法讯》1989/08

胁从犯初探,《浙江法学》1989/05

教唆犯的种类,《法苑》1989/04

论文集

《罪刑法定主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的格致》,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走向规范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当代中国刑法新径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死刑备忘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外说法--陈兴良序跋集Ⅰ》,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书外说书--陈兴良序跋集Ⅱ》,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法理念导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当代中国刑法新境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走向哲学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008年第二版

《当代中国刑法新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合著、合译

《两岸刑法案例比较研究》,与陈子平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纵横谈(分则部分)》,与张军等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与周光权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刑法学》,与曲新久等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刑法纵横谈(总则部分)》,与张军等合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案例刑法教程》(上、下卷),与曲新久、顾永忠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法条竞合论》,与龚培华、李奇路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英国刑法导论》,与赵秉志等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牛津法律大辞典》,与周振想等合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新犯罪学》,与赵秉志等合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7年版

主编、参撰

《刑法总论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知识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刑法案例优秀作业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刑法学关键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刑法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与梁根林共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犯罪论体系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法治的言说》,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公法》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刑事政策检讨--以"严打"刑事政策为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刑法案例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死刑检讨--以"枪下留人案"为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刑事司法解释检讨--以奸淫幼女司法解释为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法治的界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刑法教程》,与周振想、李汝川共同主编,长安出版社2003年版

《理性与秩序--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与储槐植、张绍彦共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刑法疑案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法治的使命》,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刑法学(司法部律师考试指定教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罪名指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刑事法总论》,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总论》,与李汝川共同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

《刑事诉讼中的公诉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刑法疑难案例评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刑法教程》,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刑事审判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

《新刑法理论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新旧刑法比较研究--废、改、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职务犯罪认定处理实务全书》,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刑事司法研究-情节·判例·解释·裁量》,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

《中华法学大辞典(刑法学卷)》(学科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刑事司法案例汇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刑法新罪评释全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经济领域违法违纪犯罪认定与处理实务全书》,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当前贪污贿赂、非法所得违法违纪犯罪的政策法律界限与认定处理》,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经营人员法律责任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惩治经济犯罪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刑法学通论》,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刑种通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修订版

《中国法学著作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刑事疑案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经济犯罪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经济刑法学(总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经济刑法学(各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经济犯罪疑案探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刑事法评论》(27卷)

《刑事法判解》(10卷)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律发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的社会病理》,日本亚纪书房1997年版

《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贿赂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行为法学》,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刑法学原理》(第1、2、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1992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刑罚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经济犯罪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

《刑事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现代生活法律百科知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刑法词典》,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

《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刑法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律师实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简明法学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5)》,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报刊文章

1.《法学家茶座》(9篇)

一篇序与一个梦,《法学家茶座》第32缉

学术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刑法学,《法学家茶座》第24辑

启蒙与创新:当代刑法学者的双重使命(与周光权合著),《法学家茶座》第20辑

北大法律学系77级同学杂忆,《法学家茶座》第20辑

细节决定判决,《法学家茶座》第10辑

怀念振想教授,《法学家茶座》第8辑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之"法"的理解,《法学家茶座》第7辑

何以止"腐",《法学家茶座》第5辑

刑法的为学之道,《法学家茶座》第2辑

2.《人民日报》(2篇)

改造罪犯离不开社会共同参与,《人民日报》2007-12-29

关于惩治职务犯罪的法律思考,《人民日报》1990-1-26

3.《光明日报》(3篇)

解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光明日报 2006-11-28

诈欺的分析,《光明日报》1996-3-28

论经济犯罪的认定标准,《光明日报》1993-5-19

4.《法制日报》(16篇)

评行为功利主义刑法观,《法制日报》2010-03-24

适时对监狱法进行修改完善,《法制日报》2007-12-29

呼唤国家刑事补偿制度,《法制日报》2007-03-18

我为什么要修订再版旧作,《法制日报》2007-02-04

律师业的一幅自画像,《法制日报》2005-11-03

死刑不能承受之重,《法制日报》2005-09-20

人格调查制度的法理考察,《法制日报》2003-06-03

相对合理现实可行,《法制日报》2002-07-16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及认定,《法制日报》2000-08-20

名师名作 惠及吾辈,《法制日报》2001-01-07

法治社会的公法文化,《法制日报》1998-12-26

罪与非罪界限的几点法律思考,《法制日报》1992-10-15

论中国刑法第79条"最相类似"的认定,《法制日报》1990-11-8

论中国刑法中"法无明文规定"的认定,"法制日报》1990-9-10

行使刑事管辖权岂容侵犯他国主权,《法制日报》1990-2-5

论法条竞合的司法适用,《法制日报》1989-12-20

5.《检察日报》(19篇)

以行为功利主义违法观判断行为正当与否,《检察日报》2010-03-25

定罪的四个基本规则,《检察日报》2009-11-05

渎职犯罪中的罪数问题研究,《检察日报》2009-05-04

"刑罚世轻世重"是符合司法规律的用刑之道,《检察日报》2008-05-15

当代中国刑法应该具有的三个理念,《检察日报》2008-03-17

纵横谈刑法,《检察日报》2008-01-18

惩治受贿犯罪,刑法需要实质判断,《检察日报》2007-12-31

宽严相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刑事法律回应,《检察日报》2007-04-25

单位犯罪研究的一次远航,《检察日报》2006-07-09

聚众犯罪研究的开拓之作,《检察日报》2005-09-17

刑罚目的的功利蕴含,《检察日报》2005-04-02

刑罚是如何演化的,《检察日报》2005-03-19

刑法的悖论性,《检察日报》2005-03-05

穿行于生活世界和法律世界之间,《检察日报》2005-01-08

应当确立"第三者裁判",《检察日报》2002-10-18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下),《检察日报》2001-10-19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上),《检察日报》2001-10-16

论法条竞合的立法方式,《法制日报》1989-9-20

重视程序的独立意义,《检察日报》1998-9-15

6.《人民法院报》(9篇)

许霆案的法理分析,《人民法院报》2008-04-01

刑法机能规范思考,《人民法院报》2007-09-1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下),《人民法院报》2006-11-1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上),《人民法院报》2006-11-07

部门法学哲理化及其刑法思考,《人民法院报》2004-12-29

找法的艰难,《人民法院报》2002-08-19

正确对待口供,《人民法院报》2002-06-14

法治道路,《人民法院报》2001-12-31

刑法理论的三个推进,《人民法院报》2001-02-09

7.其它(4篇)

为刑法学写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3-30

司法的逻辑与个案的公正,《贵州日报》2009-07-27

单位经济犯罪的刑法调控(与周光权合著),《中国经济时报》1997-7-22

一部更具操作性的刑法,《中国律师报》1997-4-2

获奖记录

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项目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5年"刑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获美国犯罪社会学会国际学术奖;2010年获日本刑法学会名誉会员称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