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红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红光
金红光
出生 (1957-05-09) 1957年5月9日(67岁)
国籍 中国
籍贯 吉林省长春市
民族
母校 东北电力学院动力系
职业 工程热物理学家
研究领域
能源环境系统集成技术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研究

金红光[1]
工程热物理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1957年5月9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籍贯黑龙江延寿。1982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获硕士学位,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3]

教育背景

  1.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东北电力大学 学士[4]
  2. 1986年08月~1990年01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硕士
  3. 1991年04月~1994年05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博士

工作经历

  • 1991年04月~1992年01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联合国UNDP项目访问学者
  • 1992年02月~1999年01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助研、副教授
  • 1999年02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室主任
  • 其他兼职
    • 2009年04年~至今,中国能源研究会, 常务理事
    • 2006年05年~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八届全委会, 委员
    • 2005年01年~至今,Applied Energy、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多个期刊, Subject editor、Associatte editor、编委等
    • 2004年01年~至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副理事长、理事长

研究方向

  1. 主要从事能源环境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如燃煤联合循环、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动力系统,多功能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等;能源转换利用新技术,包括吸收式制冷/除湿技术、不同化石能源互补能量转换技术、中低温太阳能热化学新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等。
  2. 能源动力系统和CO2控制领域,围绕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主线,开展了原理、方法与系统集成、应用三个层面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阐明了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和低能耗捕集CO2原理,创建了太阳能品位互补与方法,原创性提出了捕集CO2的化学链燃烧动力系统。成果应用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太阳能热发电等新兴能源领域 。
  3.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首次在国际上研究发现了新的化学环境现象,提出了根除NOX和回收CO2新途径的第三代能源环境动力系统,该研究处于国际前沿领先地位,并获美国和日本专利。在吴仲华、蔡睿贤院士指导下,参与建立了总能系统理论体系以及能的梯级利用原理。原创性提出了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和系统集成的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气化联合循环、双燃料重整的多联产系统以及无调整适度循环的多联产系统等,申请并获得了若干国家发明专利。
  4. 应用技术研发方面,率先在中国发起和推动冷热电联供系统技术研究,承担了国家层面的首台冷热电联供示范项目

专利与奖励

专利成果
( 1 )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复合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210270286.6
( 2 )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浓度主动调控方法,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210247383.3
( 3 ) 一种适于回收变温热源的功冷联供系统,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310541167.4
( 4 ) 板槽结合的太阳能与火电站互补发电系统,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010520254.8
( 5 ) 给水加热型光-煤互补电站的变工况主动调控系统及方法,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210015571.3
( 6 ) 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与化学热泵结合的复合发电系统,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310316366.5
( 7 ) 一种槽式太阳能直接蒸汽集热管,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310275998.1
( 8 ) 一种金属泡沫载体催化床太阳能吸收反应装,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210105341.6
( 9 ) 一种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装置, 2016,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210004069.2
( 10 ) 一种二次聚光反射-透射型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747865.4
( 11 ) 一种蜂窝状蓄热体式化学链燃烧反应器,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510461136.
( 12 ) 集成双炉膛生物质锅炉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2018,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610479986.4
( 13 ) 余热和电复合驱动的升温型热泵循环系统, 2018,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610329198.7
( 14 ) 一种线聚焦聚光光伏-光热全光谱梯级利用装置, 2018,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611235209.1
奖励信息
  •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其他, 2011
  • 能源动力系统中能的综合梯级利用和CO2控制原理与方法, 二等奖, 国家级

视频

参考资料

  1. 金红光 中国科学院
  2. 工程热物理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 www.iet.cas.cn/team...- 2022-4-6
  3. 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 - www.iet.cas.cn/s...- 2021-9-26
  4.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东北电力大学 学士 ,长沙理工大学 - pt.csust.edu.cn/meo...- 20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