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醉了“秀美马边”(罗础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醉了“秀美马边”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醉了“秀美马边”》中国当代作家罗础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醉了“秀美马边”

——读《秀美马边: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    前不久,收到陈远老师寄来的他编著的《秀美马边》一书。对于我而言,马边不远,却不是很熟悉。今年“仁沐新”高速通车时,我去过一趟马边,但来去匆匆。马边河上的氤氲,两岸五彩树林,不过是我眼中的浮光掠影,马边美好的一隅。而陈远老师编著的这本书,带我走进了马边过去未来的历史长廊,也为我掘开了一座彝文化的知识宝库。

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很羡慕彝族女子的穿戴,我一直觉得彝族服饰非常漂亮。从各种资料的图片上看到的服饰不尽相同,不知其缘故。看了《话说彝族刺绣》一文,我才明白每一种彝族服饰,都有它各不相同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

“彝族服饰有年龄区别,从婴儿到成年、中年、老年又有不同区别。”女性服装,未成年时,穿红白两色的二节童裙,举行神秘的“撒拉洛”仪式(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后,衣着也随着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二节裙换为三节长裙,独辫改梳成双辫,戴上绣花头帕,挂上金银耳坠。这就意味着这个女孩从少女变成成年女子,可以“逛街、看赛马谈恋爱、谈婚论嫁”等等。生育孩子后,换上母亲装,中年到老年,又是另外的服装。一般都是上身紧致,裙子宽大而长到着地。但是无论哪一种彝族服饰,都极大体现了彝民族一种美的理念与对美的追求,突显出彝族女性大气、高贵端庄、优雅的风范。

难怪每每在生活中,见到身着彝族服饰的女子,都觉得她们有一种特别的美。

彝族服饰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它们的做客、待客、用餐之道也是别具一格。

记得儿时,每逢春节,我们总会背着自家做的腊肉、香肠、叶儿粑去给长辈亲戚拜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人们都放弃了这些太过沉重的礼品,改成了烟酒、水果,又或者干脆不带礼品了。

而彝民族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做客礼仪,但又与汉族不尽相同。彝族年后,他们不论去哪家做客,都要带上主人需要的或者喜欢的礼品。比如猪头、猪背膀、烟糖酒、副食水果等等,视其情况而定,一般不会空着手去做客。

到达主人的房前,如果主人在屋外迎接,首先要问候主人身体健康或是一家安康;如果主人不在屋外,则问“主人家,家里有没有狗?”一次来通知主人有客来了,见到主人家要亲切握手。

进屋后,双手将礼品交给主人,然后,按主人家指定的位置就坐,相互寒暄问候。

“客人一般入座彝族三锅庄右方的宾客位,尊者为上,主宾坐最上方,然后,岸辈分从上到下一次而坐;坐时要端庄,不可跷二郎腿;穿大脚裤的男士与穿裙子的女士,更不能叉开双脚......”“主人敬酒、敬烟要双手接住,并欣然享用,确实不会抽烟与喝酒,可暂时接住或者婉言谢绝,喝酒,主客要互敬,不能来而无往。”做客的时间上,远客一般停留两三天,近客停留一天半日为宜。临别走路,需要一步三回头,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

作者本史巫果的《彝家做客、待客、用餐之礼仪》一文,像是一幅民俗风情画,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细致的礼仪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从来没有去过彝家做客的人以启示。

我想,如果有一天,走进彝家做客,我不至于手足无措吧。

说到彝民族,或许很多人的脑子里会跳出三个字“火把节”。到了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或是二十五日,彝族男女青年都会身着节日盛装,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他们“边走边把松香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摔跤,或赛马斗牛”等活动。表达他们对火的崇拜,追求光明的愿望。

火把节为期三天。第一天迎火,第二天赞火,第三天送火。

第一天彝族人杀牛宰羊,以酒肉迎接火神。离家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自酿的美酒,吃着坨坨肉,充满欢声笑语,这情景绝不逊色于我们汉族人过中秋节。

夜幕降临时,人们会在选定的搭建祭台打燧石取火,有祭司诵经祭火,再由家家户户的老人接点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中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一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去除病魔灾难。最后聚集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第二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的盛装,来到祭台圣火下,组织参与各种传统活动,“赛马、摔跤、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应有尽有,尤其选出俊男美女后,等到夜幕降临,人们举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涌向一个地方,形成无数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唱啊,跳啊,一直到深夜。当篝火快要熄灭时,“一对对有情人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因此,彝族火把节又有“东方狂欢节”和“东方情人节”的美誉。

第三天火把节接近尾声,晚饭后,人们手持火把来到约定的地点,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先祖和菩萨赐予子孙幸福安康,赐给人间丰收与欢乐。最后,又把火把聚在一起,表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彝民族不仅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更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曲目多样,有欢歌、丧歌、爱情情歌、婚嫁歌等等。不仅表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火把节”,还有彝族年。在这两项传统活动中,尤以彝族年最为酣畅淋漓。三天三夜,男女老幼皆身着节日盛装,祭祀、敬祖、祭祖贯穿始终,唱《庆贺歌》《过年招魂歌》《送祖祈福歌》,喜气洋洋,通宵达旦。

掩卷沉思,《秀美马边: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长廊》不仅是一部散发着彝文化魅力的书,书中很多篇幅更像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它是一部小凉山马边过去走向未来的发展史。

如果再去马边,一定要去饮一碗作为贡品的马边茶,尝一尝彝族风味菜,例如“烧鸡宰辣椒汤”“彝族豆花汤”“彝族'三鲜捶肺汤’”,再在千山万壑间领略漫山遍野的绿,登临大风顶,走遍40个山头,看日出、看佛光,畅游秀美马边,与彝家人一起共同展望马边更美好的明天。[1]

作者简介

罗础容,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犍为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