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山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绒山蝠[1](学名:Nyctalus noctula),又名夜蝠、山蝠,是一种蝙蝠科山蝠属的中型蝙蝠。
分布
绒山蝠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及非洲北部。 绒山蝠零星分布分布于台湾的中、低海拔地区及金门地区,属于可能广泛分布,但罕见的物种。 在中国的江西、广西、陕西、广东、安徽、云南、河北、北京、河南、山东、四川、江苏、新疆、福建、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在欧洲的主要模式产地在法国。
特征
中大型食虫性蝙蝠,头体长6.9~8.0公分,尾长4.7~5.3公分,前臂长4.8~5.6公分,脚胫长1.9~2.3公分,体重18.0~33.9公克。 体毛长而伏贴,呈褐色,腹部较淡;鼻吻部单纯,吻部两侧明显膨大有腺体,于紧迫时会分泌棕色液体;耳壳宽而圆短,耳珠为松茸状。前肢与掌指骨均特化伸长,连接皮膜行成双翼,飞膜暗褐色。翼形狭长;前肢仅拇指有爪,后肢具五趾,均有爪。齿式:门齿2/3,犬齿1/1,前臼齿2/2,臼齿3/3;总齿数=34。
习性
栖息
它们喜爱居住于旧建筑物的屋檐上,一群由1至50只不等,飞行速度极快。偶被发现其飞入人类住宅内,亦曾在海拔约1,000公尺的阔叶林林道中被捕获,捕获点邻近溪流水域。 属于夜行性动物,以昆虫为食。本种旧称山蝠或夜蝠(Nyctalus noctula),据美国学者Jones (1971)报告,D. J. Pletsch于1952年在屏东县潮州采得一标本,现今存放在美国博物馆中;而Johns and Mumford (1977) 于1970年在南投眉溪采得另一标本;上述两个标本均无头骨。Lin et al.(2002)重新检视其染色体数指出,本种应与中国南方之Nyctalus velutinus同种,然而“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2005, Wilson & Reeder edi.)则列之为Nyctalus plancyi velutinus.
回声定位
和其他食虫蝙蝠一样,绒山蝠也是使用回声定位的方法捕捉昆虫。绒山蝠使用两种回声定位,其中一种的叫声在26至47千赫之间,能量集中在27kHz时,有平均11.5微秒这么久。
亚种
- 绒山蝠河北亚种(学名:Nyctalus noctula plancei),Gerbe于1880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河北、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2]
- 绒山蝠福建亚种(学名:Nyctalus noctula velutinus),G. Allen于1929年命名。分布于台湾以及中国的江西、广西、广东、安徽、云南、湖南、河南、山东、四川、江苏、福建、浙江、湖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福清。[3]
资料来源
- Chiroptera Specialist Group 1996,2007年4月17日查阅
- 《香港陆上哺乳动物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