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籍班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籍班禄作品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中文名:籍班禄

简介

籍班禄[清]别号罗云山人,赵城(今山西洪赵)人[1]。作品有《双滕书屋诗集》[2]。工火画,深浅阴阳,毫嫠可辨,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俱有生气[3]

中文名:籍班禄

出生地 :赵城(今山西洪赵)

目录: 1基本内容: 2其它相关

1基本内容

  籍班禄

  [清]别号罗云山人,赵城(今山西洪赵)人。工火画,深浅阴阳,毫嫠可辨,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俱有生气。《双滕书屋诗集》

2其它相关

      最早的烙印文字  
      寻本溯源,早在商周以前,人类就有了熨烙活动。我国已故著名文字学家康殷先生撰写的《文字源流浅说》第五章中曾详细论述了熨字的演变过程: 

说的‘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熨两肋下。’又见《韩非子》‘上古之时……按抚毒熨’的熨字。形象石块,旧籍论记医事,多见‘石’字,殆皆烫具。…由治病转为

治人者,又由熨烙人转为熨平缯帛。……”

      由此推断熨烙活动早于文字之前,但这种熨烙活动是否会产生熨烙的痕迹呢?这就靠每个人去联想了。我认为这种熨烙活动对熨烙的痕迹会产生必然的联系。那

么这种痕迹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人们的记事符号或简单的图形。是一种由无意识艺术行为转变为简单的意识艺术行为。

最早的烙印工具

      汉代的烙马印是迄今知道的最早的烫具。在邓散木著的《篆刻学》中曾介绍:“古印有极大者,其上多附直钮,就印文以观,意为烙马或钤于廪粟之用,大都以铁为之。》 
      关于烙马印,史书《北史》卷三《魏孝文帝记》中说:“延兴二年(公元472年)五月,诏军警给玺印传符,次给马印。”在《唐六典》中更有详细记载:“凡

外牧进良马,印以三花飞凤云字为志焉。细次马送尚乘局者,于尾侧依左右间印以三花;其余乘马送尚书者,以凰字印印右髆”。“凡在牧之马皆印,印右髆以年辰,

尾侧以监名。”(尚书,官名。髆,肩膀,肩胛。)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汉墓出土的漆匜等器物上发现烙印戳记。这些烙印戳记标示的是漆匜的产地,是汉初蜀郡成都市府作坊手工业的制品。这就为传说汉代蜀地

曾出现烙花筷子和烙画工艺品提共了有力的证据。

      最早的烙画文献 
      关于烙画最早的史书记载,见诸于晚清末年李放编著的《中国艺术家征略》一书,内容是“征引各家论说,以记历代手工艺人为主。”书中记载:“张崇 唐代

名画工。擅长烙画,人称巧人张崇”。因古人烙画用炭条,故也称“炭画”。据载张崇腰带铰具,每一胯如钱,灰画烧之,见火即隐起,作鱼、龙、鸟、兽之形,莫不 悉备。》

      这里的“铰具”大概就是烙画的工具。
      清嘉庆丁卯锓版印行  道光辛巳年重印《双藤书屋》有序“罗云山人火画歌”:
     “赵城籍班禄,别号罗云山人,工火画,深浅阴阳,毫厘可辩,山水人物,翎毛花卉,具有生气。今老矣而技益工,已巳秋为平定李丈(培荣)作枯木竹石一

帧,萧然意远,……

    《中国艺术家征略》还记载:古今诸美术家“张王贤火笔竹器,皆名闻朝野,信今传后无疑也。”

1984年〈河南二轻信息报〉介绍南阳烙画,据考证: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由擅长绘画的南阳人士赵绘三初试而成。后经历代艺人的继承,使这一传统

工艺得以流传。

      由此可知,在清末烙画已初具雏形。但百余年来由于社会的局限,烙画却没有太大的发展。1987年编《词海》艺术分册对烙画是这样介绍的:“烙花,也叫烫

花。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用烧热的铁扦,在扇骨,梳篦,葵扇或木制家具上烫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纹样。以河南南阳所生产的较为著名。”《词海》记载的不十分准

确,但证明编篡《词海》之前,烙画在全国还没有普及,其工艺,题材和创作水平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水平阶段。


词条标签: 画家古人古代名人历史人物烙画

视频

参考来源

  1. 籍班禄[清]别号罗云山人,赵城(今山西洪赵)人,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2-6-14
  2. 作品有《双滕书屋诗集》,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2-6-14
  3. 工火画,深浅阴阳,毫嫠可辨,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俱有生气,搜狐, www.92mx.com/i...- 202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