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区民警杨延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延超

人物简介

杨延超,男,1971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参加工作,2005年部队转业后参加公安工作,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部副营长,现任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财源派出所清真寺警务区警长。

2015年10月被泰安市公安局评为“泰安最美警察”并记三等功,2016年1月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2016年7月被泰安市政府评为“泰安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并记二等功。2019年7月被中央退役军人事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事物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他安心基层,扎根社区,脚踏实地做好社区警务“导航仪”。在3年基层基础攻坚战中,率先建成“一区一警、两辅分片”的“1+2+6”社区警务模式,形成了包括人口、房屋、车辆等23类基层基础信息资料库,实行动态化建档管理,成为社区警务工作的“导航仪”。近3年来,先后为侦查破案提供有效信息610余条,协助抓获逃犯21人;提供便民服务1560余次,发现整改各类隐患1200处。他尊重宗教,知晓民俗,不折不扣担任辖区维稳“守护者”。积极寻找宗教与法律的重合之处,巧妙运用宗教习俗处置案事件,赢得了清真寺及寺管会的大力支持。创新“三知三会”社区警务工作法,对社区基层基础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并在全局得到广泛推广。他真情为民,一室多能,热血拼搏铸就泰安公安“铁军魂”。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为辖区居民送证上门196次,开展“马扎子安全防范知识课堂”220次,提供法律服务79次,切实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一室多能”服务窗口。协调社区在主要路口安装摄像头,组建10余支群防群治队伍,强化治安防范。共办理各类案件340余起,治安拘留犯罪人嫌疑人117人,抓获逃犯8人,充分展现了“泰安公安铁军”的良好形象。

人物工作故事经历

守护好辖区的每寸土地和百姓安宁

他安心扎根基层,熟悉社区事务,发挥社区民警 " 人熟、地熟、情况熟 " 的优势;他善于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少数民族团结,牢牢稳控辖区社会治安局面;他心系群众,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严打严防,守护社区一方平安;他创新 " 三知三会 " 社区警务工作法,对社区基层基础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并在全局得到广泛推广。

安心基层、扎根社区,脚踏实地做好社区警务 " 导航仪 "

清真寺社区是泰安城区最大的以少数民族群众为主的社区之一,共有居民 2310 户、11023 人,其中回族居民 4600 人,旅馆业、餐饮业等场所 200 余家,社会治安复杂。

但是杨延超多年的从军经历养成了不怕难、勇担当的坚强精神。通过长期查阅资料、实地比对,杨延超对辖区基本情况做到了 " 提到、说到、指到 ",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 " 导航仪 "。在三年基层基础攻坚战中,他率先建成 " 一区一警、两辅分片 " 的 "1+2+6" 社区警务模式,通过走街串巷,实地查访,形成包括人口、房屋、车辆等 23 类基层基础信息资料库,与 " 一标三实 " 信息采集工作实现人房关联、信息资源共享。共采集录入实有房屋 1263 户,单位 1516 家,实有人口 5310 人。

有了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警务实战便有了强力支撑。近 3 年来,杨延超为侦查破案提供有效信息 610 余条,其中协助抓获逃犯 21 人,提供便民服务 1560 余次,发现整改各类隐患 1200 处,切实发挥了社区民警 " 人熟、地熟、情况熟 " 的优势。

取信于民、善于调处,持之以恒扮演居民和谐 " 调压器 "

老旧社区人员复杂,纠纷繁多。杨延超善于借力发挥,主动到社区居委会认家门、交朋友,帮居委会分忧解难,并邀请居委会中有威信的 " 关键人物 " 参与到纠纷调解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工作中,他善于总结创新,针对群体纠纷、" 抱团 " 纠纷、邻里纠纷等不同纠纷类型,摸索形成了 " 剥洋葱法 "" 隔离法 "" 告知后果法 " 等调处技巧。结合矛盾纠纷当事人家庭情况及言行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调处策略,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被辖区居民亲切称为社区和谐的 " 调压器 "。近年来,杨延超有效化解涉少数民族矛盾纠纷 410 余起,妥善处置涉少数民族案事件 145 起,辖区接警率连续 3 年分别下降 42%、31%、26%。

复杂的环境,必须要有有效的矛盾解决手段。杨延超充分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多次到民宗局等部门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规,努力学习宗教习俗及饮食、婚礼、丧葬特点,向清真寺阿訇请教社区群众的生活习惯,积极寻找宗教与法律的重合之处,巧妙运用宗教习俗处置案事件。清真寺宗教活动比较频繁的特点,每逢活动,他总是提前到寺里进行治安、消防检查,在活动当天到现场做好执勤安保,先后执勤 130 余次,发现整改消防、治安等各类隐患 180 处,辖区里未发生任何有影响的案事件,有力维护了辖区的持续稳定。

真情为民、一室多能,热血拼博铸就泰安公安 " 铁军魂 "

当一名军人,要苦练本领保家卫国;而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杨延超处于与百姓接触最直接的一线,这他要求他必须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困。

针对社区特点,杨延超从技防和人防着手,经过多方协调,在社区各主要路口安装了摄像头,发动群众在家门口安装监控或报警器材,组建了 10 余支群防群治队伍,打破了过去 " 民警跑断腿、治安倒步走 " 的被动局面,走出了社区管理 " 民警导演、群众唱戏 " 的新路子。

他还坚持民意主导警务,前移工作窗口,落实宣传上门、办证上门、送证上门等便民惠民措施,并将警务室构建为集社区民警、社区居委会、清真寺寺管会、财源法律服务所、社区物业等 " 柜台货架 " 的 " 法律超市 "。截至目前,杨延超先后为辖区居民送证上门 196 次,开展 " 马扎子安全防范知识课堂 "220 次、提供法律服务 79 次,切实把警务室打造成为 " 一室多能 " 服务窗口。并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载体,对辖区娱乐场所、餐饮行业等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领域进行滚动摸排,严打严防。共办理各类案件 340 余起,拘留违法犯罪人嫌疑人 117 人,抓获逃犯 8 人,全力守护了辖区平安,充分展现了 " 泰安公安铁军 " 的良好形象。

14 年初心不改,耐心细心真心信心换来的是社区稳定和百姓幸福。2015 年 10 月,杨延超被山东省泰安市公安局评为 " 泰安最美警察 " 并记三等功,2016 年 1 月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 " 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2016 年 7 月被山东省泰安市政府评为 " 泰安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 并记二等功。2017 年 5 月被公安部评为 "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

行走社区练就“铁脚板”--踏进群众心门,才能让群众心安神定

2011年12月,杨延超初任清真寺社区民警,面对复杂形势,他扎根社区,边干边摸索,边干边总结。作为基层警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是他的基本工作。初到社区,杨延超明显感觉纠纷繁多,这些纠纷掺杂着鸡毛蒜皮的琐事,“不来不处理,来了难处理”,还有个别群众涉及多个纠纷,常常出现“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工作起来应接不暇,杨延超下定决心力争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为了尽快摸清辖区情况,尽早熟悉工作环境,杨延超选择了一条看似最笨,却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用脚步丈量民情。不论节假日,还是高温严寒,他用一双“铁脚板”坚持每天下社区,挨家挨户访问。从摸着门牌走,到提人知名、提物知情,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几年来,杨延超一路走来,辖区的地形地貌就像一副活地图装在脑海里,他心中也有了各种上下高低、轻重缓急的“小九九”,工作起来更加心中有数。

杨延超负责的辖区内,有一位王姓群众比较特殊,辈份大、口才好,还懂法律、爱管事,愿意给别人出谋划策,老百姓平时对他敬而远之,但遇事又愿意听他意见,杨延超把这个让别人又敬又怕的老王记在心里,认为取信与之可能会积极推进警务区各项工作,反之也许是警务工作的绊脚石。2015年,泰安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城活动,清真寺街非法建筑拆除是一项重要任务,但很多业主们表示没有高额赔偿费坚决不拆。其中,老王的餐馆也在其中而且收入不菲,很多业主眼睛盯着老王。在此情境下,杨延超到社区居委会主动接下老王餐馆拆除的任务,社区干部既对杨延超揽下任务抱有希望,有对是否成功存在质疑。杨延超到老王家开门见山一句话:“我最不放心的是你,今天我是主动请求接下拆除你家餐馆任务的。”这种开门见山的沟通方式,一下子拉近了杨延超与老王的关系,随后,杨延超又多次跟老王聊天,分析目前形势和讲解各级政府决心,最终,老王默认了政府的拆除行为。其他业主见老王没动静,也都顺利地答应了拆迁。清真寺街改造后,彻底解决了多年路口堵车堵人、交通拥挤混乱和消防隐患多的情况,提起这事,社区干部、辖区群众都对杨延超翘起大拇指。杨延超说:“仅仅踏进群众家门还不行,还要踏进群众心门才行。”

提起杨延超的工作方式方法,他总说是因为自己有一个“秘密法宝”。按杨延超同事的说法,这个“秘密法宝”就是杨延超的“铁脚板”。可以说,杨延超负责的辖区里没有群众不认识他,他每天上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群众“报备”,告诉大家:“老杨来了,有什么线索就直接打我的电话。”记者不相信,请求与老杨一起巡逻,结果刚出派出所大门,就有人凑上来:“老杨,来啦,今天没有什么线索,治安挺好。”接着,卖水果的、小区保安、清洁工……人人争先恐后地跟杨延超打招呼。

一路走来,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杨延超就像辖区居民贴心的老大哥……靠着一双“铁脚板”,杨延超走遍了大街小巷,不仅走进群众的家门,更走进了群众的“心门”。杨延超告诉记者:“我只是一名普通警察,我在路上,在群众家里,群众才更放心,我自己也踏实。”

破解难题不惜“磨破嘴

--想到群众心里,才能让群众安心乐意

“老杨,楼上的水管破裂,把我家的墙都给泡湿了,还不赔钱,找他还不搭理……”“老杨,我们二楼的两家又吵架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杨延超来到社区后,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这些看起来平常又琐碎的小事。作为基层社区民警,杨延超有时候也觉得挺不“过瘾”的,想着侦破一起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可是回头想来,哪有那么多大案要案?这些“鸡毛蒜皮”的纠纷对自己无所谓,可哪一根鸡毛、哪一块蒜皮没处理好,都会影响居民的生活。于是,他俯下身子,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邻里有矛盾,他都上门调解,直到双方满意为止,坚决不让矛盾激化转变为刑事案件。

在日常的矛盾处理中,杨延超也在不断琢磨,细心总结,在依法处理的基础上,坚持以情动人,拿理说事,成了他处理治安案件、矛盾纠纷的重要法宝。身边的同事都说:别看平时老杨性子急,但调解起矛盾来,却是个行家里手。

杨延超负责的辖区内,有邻居李某、王某二人,因盖房纠纷积怨多年,双方争吵不断,吵架动手更是时常有之,而且双方各自有理,互不让步。得知事情原委后,杨延超一方面先稳定双方情绪,又从双方矛盾入手,让双方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另一方面多让双方换位思考,各自多点退让,经过连续苦口婆心的调解,两家人被杨延超的真诚和耐心感动,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彼此都表示能理解对方,并愿意摒弃前嫌握手言和。一场纠纷平息了,几年的恩怨化解了,看到重归于好的两家人,杨延超露出了笑容。

有人事后说,应该把这两家闹事者送去拘留,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可杨延超却说,能化解的矛盾就要花精力费口舌去调解,矛盾消除了,恩怨也就烟消云散了,而且小事能酿成大祸,如果不能够正确处理,群众就会对你有意见,更会打折公安警察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当然,杨延超的调解可不是一味地和稀泥,更不是一味地轻易许下承诺,而且你也别看他对辖区居民这么耐心费神地一遍遍调解,但对待那些违反治安条例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杨延超的嘴里可不仅是伶俐而是锋利。

“有幸”领略到杨延超“锋利”之口的辖区某商场主管李某告诉记者:“我平时以为老杨就是个和事佬,我和他很熟,他每天就是充当老好人进行调解,便没把他放在心上,谁知他办起事来,教训起人来,那可是玩真的。”原来,一次李某与友人发生纠纷,后来杨延超从中调解,三方约定时间进行协商,可谁想到了约定时间却左等右等等不来李某,一问,说去外地了没回来,第一次协商未果。第二次,杨延超又耐心地继续和双方约定时间协商解决,谁知李某又一次声称出差。如此反复,另一方非常生气地对杨延超说:“杨警官,我也不协商了,该咋办就咋办。”杨延超的火气也是不打一处来,直接去李某单位找到他:“我是认识你不假,但你的这个事,本来可以拘留你,但你朋友也不希望把事闹大,本着能化解的原则希望你们坐下来协商,谁知你一而再,再而三不配合工作,今天,我们正式向你下达行政处罚的决定书,正式拘留你。”李某一看杨延超动真格的了,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并向杨延超和对方道歉,赔偿损失。

杨延超说,作为一名警察要把自己的角色分清楚,调解时可以是朋友,但一旦违法或违反治安条例,那我就是警察,代表的是法律。

岗位作为先要“头脑清”

--扣准群众心弦,才能让群众安居乐业

财源派出所所长李彬在调任之前,就对杨延超的大名如雷贯耳。后来调任财源派出所之后,每次说起杨延超,他都赞不绝口,李彬告诉记者:杨延超是一名军转干部,学历不高,职务不高,但他从不拿自己当边缘人看待,更不会让自己掉队,而是坚持不断的持续学习,不受外物扰乱自己的心志,这一点就不容易。

如今,随着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引入了民警办案全程,尤其是警综平台的引进与使用,对每一名民警的工作都是一大挑战。“如何办案?如何办好案?审批好每一个案件?”这几年,杨延超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日常中,经常吃饭的时候人们找不到他,因为他在学习;休息逛街的时候人们看不到她,因为他在加班。杨延超的同事对此开他玩笑: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什么呀。杨延超却不这么认为:“别人怎么看不重要,这对我也没有什么影响,关键是我自己怎么看,怎么做,如果不学习,不懂、不了解、不知道影响到办案的质量和效果,那就可能出现冤假错案,对不起群众百姓,更对不起自己的这颗良心。”杨延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经过近几年的不断自我加压学习,杨延超不仅掌握了现代化办公流程,还成为了派出所有名的电脑达人,微信、QQ更成为他办案、调解纠纷的重要工具。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是派出所工作的目标,而作为社区民警,“群众满意”这四个字便代表了杨延超对工作的所有努力与付出,杨延超不忘初心,始终为百姓服务。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民警,杨延超经常给自己算这样一笔账:治安管理最大的实惠是什么?是辖区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为此,在社区管理中,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带领群众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于是,杨延超针对社区杂而乱的特点,从技防和人防两个方面着手,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工作。他说“只有搞好了防范工作,才能防止‘家贼’和‘外偷’,老百姓才能放心睡觉,过平安日子。”

杨延超刚到社区工作不久后,就多方协调,在各社区主要路口安装了摄像探头,并发动有条件的群众在家门口安装监控或报警器材,以震慑犯罪分子。同时,杨延超又针对不同经济条件和防范功能的内部单位、小区,通过宣传发动,共组建了10余支群防群治队伍,人数达上千人,打破了过去“民警跑断腿、治安倒步走”的被动局面,走出了社区管理“民警导演、群众唱戏”的路子,实现了社区民警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组织者和指挥者。?近年来,杨延超辖区的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发案逐年下降,群众“自管自防”热情高涨,社区警务工作更加规范,富有实效。

社区工作更多的是做群众工作,作为社区民警,法、理、情是一样也不能少的,而杨延超却将这三方面掌握得恰到好处,坚持依法办案,有情但不困于情,这更不容易。2016年8月,杨延超接到报警称,一名外国女留学生在辖区某商场内盗窃了一个手镯、两个戒指一条丝巾。了解情况后,杨延超犯了难,如果按盗窃罪处理,首先要实施拘留,然后通知学校,严重还要遣送回国。有人劝他:“案子涉及金额不大,又扯到外籍人士,直接批评教育就可以了。”一时间,杨延超也动摇了,但仔细一想,金额再小也是盗窃,物品再小也要处罚,外籍人士同样也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这不是对某个人负责,而是向法律负责。

杨延超坚持法字当先,继续立案。办案过程中,他了解到这名外国女留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因为向往中国文化才来中国留学,且这名外籍女生事后也支付了被盗商品费用。于是,杨延超认为虽然外籍女生盗窃是事实,但由于违法行为轻微,并能够及时纠正取得受害人谅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便依据相关法律给予外籍女生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杨延超说:“这也是处罚的一种,如果只是口头警告便放了她,便体现不了办案的公正性和规范性,我必须按照正常的办案流程进行处理。”

一心为民换来“你别走!”

--温暖群众心田,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

杨延超甘心情愿扎根基层,对工作满腔热忱,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用实际行动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从警为民的事业之中,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受的群众的真心爱戴。

多年来,一桩桩、一件件,杨延超处理了多少案件,调解过多少纠纷,帮助过多少人,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可是百姓心里心中有杆秤,他为社区百姓做的好事,大家记在心里,看在眼里。

一次,杨延超巡逻至辖区某小区时,看到一名家长正拿着扫帚追打孩子。“好事”的杨延超立即上前劝阻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是王某的儿子不喜欢学习,经常违反校规。知道情况后,杨延超便耐心地做起王某的工作:“打骂也不是办法,这样我找个时间去你家劝导一下。”李某就当杨延超随口说说,事后也没放在心上,谁知没过几天,杨延超就利用业余时间登门,和孩子谈心交流,如此一来二去,最终赢得孩子信任,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上去了,而且不愿意和家长说的话都告诉杨延超。在孩子看来,这个比自己父亲还大的人就像自己的兄长。事后,李某全家为了表示感谢想对杨延超“意思”一下,杨延超婉言谢绝。李某全家给财源派出所写来了感谢信送来锦旗,反倒让杨延超觉得不好意思,他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小事,何必兴师动众地送东西呢。杨延超辖区的一位老住户告诉记者:“真没见过他这样的警察,帮我们忙活了半天,连根烟都不抽,而且你请他喝酒可以,但不能给他送酒,请他喝酒,他还得支菜钱,相当于没请,这样的人真不多见。”

因为杨延超在基层社区干得出色,分局其他派出所几次申请都想把他调到自己辖区工作,但他总是婉言谢绝。杨延超告诉记者,自己就像是一颗老树,根就长在如今的社区里,离开了社区的百姓,就浑身不自在。考虑到他的工作量太大,上级单位也曾想给他换个岗位,可得到消息的居民找到杨延超连声说“你别走!你别走!”还有的居民找到所里苦苦地央求把杨延超留下来。百姓们说:杨延超对社区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对每个老百姓都有感情,就像家里人一样,哪有把家人分开的道理呢?如此几次下来,“老杨不能动”就成了惯例,派出所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杨延超始终留在财源派出所继续为辖区百姓服务。

杨延超,泰山脚下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民警。从警十一年来,他坚守着一份对人民警察这个职业的热爱和痴情,深深地扎根在基层社区中,用自己的真心换群众的真情,酿出了浓浓的警民鱼水情。[1]

戎装换警服初心未变 行动抒忠诚战“疫”在前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考验,杨延超作为社区副书记、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社区民警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主动请缨回到岗位,立即与社区居委会对接沟通。尽管杨延超所在的警务区地域广,人口流动性大,但辖区2380户居民、193家街头门面就像一副活地图装在他的脑子里,提人知名、提事知情,人情世事、家长里短,社区治安的晴雨表都清清楚楚装在了心里,积极投身到一线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坚定做好防疫“先锋者”。

期间,杨延超深入辖区各个防控点和商户、门头、企业进行不间断巡查,广泛宣传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积极劝导不严格履行防控措施的人员80余人次,张贴通告600余份,引导公众加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随着疫情发展新形势,杨延超号召社区居委会采用省钱省力的“大喇叭”宣传方式,在小区内部及街面向居民反复播放防疫常识和传达注意事项,避免了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的风险隐患及精力耗费,克服了贴海报、发传单、挂条幅的空间局限性,同时要求各社区结合居民的作息时间规范使用广播,控制时长和强度,让原来扰民的“大喇叭”变成了防疫的“定心丸”。

社会随访是疫情防控战场上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急,风险大。对此,杨延超积极联合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防疫站组建成“四包一”工作专班,积极摸排外来返乡人员,对50位随访人员每天入户随访,认真掌握人员基本情况、身体状况,提示其注意事项,协助落实隔离措施,积极做好社会随访的“参战员”,打好防疫保护战。

“老杨,今天超市菜鲜不鲜?现在能下楼买菜吗?”“老杨,二楼那户又吵架了,我睡着觉被吵醒了”……疫情之下,杨延超也要负责社会面巡防和纠纷调处。随着隔离时限的增长,居民出门透气活动的想法增多,邻里扰民纠纷、家庭矛盾纠纷也逐渐出现,杨延超总是第一时间进行劝导,不带口罩的提醒,三五聚集的劝散,有纠纷的就劝导,有店铺复工了,他一定会到店里走一走,把发现的防疫漏洞提一提,遇到问题想法子帮一帮,真正成了社区的“大管家”。

“面对新冠肺炎,特别是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说不怕是假的。”杨延超说:“但清真寺社区就是我的家,军人牢记的是守家卫国,做警察要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这些使命都深深地刻在我心上。现在我要做好的就是守护住社区群众的平安健康,就算是最危险的地方,我也一定要去,也一定会冲在最前面。”本着对退役军人身份的忠诚、对人民警察职业的热爱,杨延超深深地扎根在基层社区中,用自己的真心换群众的真情,汇成了疫情中的点滴温暖,酿出了浓浓的警民鱼水情。[2]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