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养旬阳红军纪念馆(程根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瞻养旬阳红军纪念馆》是中国当代作家程根子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瞻养旬阳红军纪念馆
金风送爽,玉露生凉,旬阳县红军镇遍洒桂花雨,繁英缤纷,幽香阵阵……早就想去瞻养红军纪念馆的愿望,在这个丹桂飘香的时节,终于如愿以偿了。
天气凉爽,心情愉快,应朋友景万金相邀,我们一行五人乘车向旬阳县红军镇驶去。踏进红军镇地界,景万金口若悬河,涛涛不绝地给我们讲解关于红军纪念馆的事。他说:红军镇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斗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陕革命根据地,距中华旬阳太极城约103公里。1935年,徐海东、程子华率红二十五军转战到此,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在1935年10月18日战斗中,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红军特务班14人与敌人400人激战,素有“神医”、“医官”之称的指导员高中宽、尚班长不幸壮烈牺牲,当地老百姓秘密掩埋了烈士遗体,事后修坟、立碑、塑像,还在家里设立牌位敬奉,尊称“红军老祖”,顶礼膜拜,以示纪念。时至今日,每逢初一、十五前来祭拜的旅客络绎不绝,据统计,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的游客来此悼念烈士,祈求“红军老祖”的在天之灵,赐福保平安。
走进红军纪念馆,景万金越说越起劲,感情色彩更加浓重。他又说,旬阳红军念纪馆,筹建于1976年,1979年完成第一期基建工程,1983年10月举办红军革命活动展览,并正式对外开放,为地方性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该纪念馆多次得到省级文物部门的资助,占地面积16亩,树立烈士纪念碑一座,展厅140平方米。分别展出了当年红军战士在此战斗时,所留下的遗物、照片、标语和歌谣,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李先念、程子华、程先瑞、汪峰等人对陕西军事部署的电文复制碑。收集展出了百余幅“红军老祖”的故事连环画,征集红军遗物13件,图片、照片三十余张,画家樊道成的“红军走过的路”等画册。2000年时,红军纪念馆被团省委授予“陕西省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2004年省政府又授予“国防教育基地”称号。红军烈士墓被百姓称着“红军老祖墓”,于200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边听边观看,不觉来到了红军烈士纪念牌前,高大雄伟壮的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金光闪闪,十分耀目,庄重而肃穆。平台、基座、后墙、雕像,青一色用汉白玉石建造,一尘不染,显得朴室而庄严。我们伫立在碑前,恭恭敬敬的举手叩首,每个动作很到位,很认真。不由自主地让人联想到红军烈士的光辉形象,仰望碑顶,向他们致敬。
当我们来到纪念馆最高处时,迎面出现一座雄伟的坟墓,导游讲解说,这就是壮烈牺牲的高中宽和尚班长坟墓。我们正在向烈士墓献花致敬,一位耄耋老人双膝跪地,咚咚咚就是一连串响头。当我拉起这位老人时,只见他额头上己经渗出血迹,我说:“大爷,来此缅怀先烈,为了纪念,你何必这样呢?”老人握住我的手说:“你有所不知,我的这条老命就是当年两位红军烈士救下的,他们头可断、肢可折,为了革命胜利,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生死搏斗,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这样美好的幸福生活。我这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恩啊!是呀!红军烈士的事迹使人感动,大家神情凝重,无比沉痛。怀着祟仰的心情,我们走进了一个个展厅,橱柜里阵列着当年红军使用过的步枪、机枪、手枪、大刀及许多生活用品等,尽管岁月的变迁,使得这些遗物变得绣迹斑斑,有的己经破烂不堪,但它们才是红色岁月最真实的见证。当年,红军战士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凭着坚强的毅力保家为国,我们为红军先烈感到自豪。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义无返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精神丰碑。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优秀的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普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今天,我们瞻养红军纪念馆,缅怀先烈,心怀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懂得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才能更加努力地去开创末来,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1]
作者简介
程根子:新闻大专学历,中国影像艺术家协会会员,安康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