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盐灶基督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盐灶基督教堂坐落于汕头市澄海区利祯路,始建于1849年,重建于1994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德国黎力基牧师受巴色会差遣,在澄海盐灶沿海一带布道,至今已有170周年。

教堂历史

黎力基牧师租住港头社林元章的佩兰轩书屋为会所,在此宣道、开办蒙学(后称志上小学堂),这也是澄海最早的一所小学。后来,盐灶教会购得太平庙前李家地基,筹建会所。1881年1月4日,举行献堂典礼。此处也是盐灶教会第一个礼拜堂旧址。1920年3月17日,汕头区会集特会于盐灶堂举行封立授职典礼,筹备五年内建成新堂。但后来发生“八二风灾”,澄海饶平沿海一带受灾严重。港汕英商会捐巨资赈灾,将建新堂的余款创设教养院收容孤儿。1924年10月,新堂竣工(即现堂址),并于六月举行献堂典礼。

1949年,盐灶堂创设一百周年,教会修缮堂宇改建圣殿,建筑钟楼,购建青年团契团址。解放后,它曾先后用作盐灶中学、上社大队部、盐鸿公社。1984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宣布教会房产归还,旧堂址再次修葺,并于同年“双十一”举行复堂仪式,坛头分堂也同时开放礼拜;十二月另一分堂鸿沟基督教会完工。

到了90年代,老堂破旧不堪,被白蚁蛀蚀,需拆除重建。后由侨胞捐资,一座采用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的礼拜堂于1994年1月建成。如今,在盐灶基督教堂的福音纪念楼里,挂有1949年之后的教堂和孤儿院外貌等旧照,以及镶嵌着一方“八二风灾碑记”。

基督教建筑

初期基督教建筑反映了当时一些奴隶和贫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于1~2世纪开始流传。罗马帝国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后,教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罗马一地就有30余座。5 至 10 世纪西欧的基督教建筑,主要的类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罗马建筑作为礼拜仪式之用,没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将罗马的巴西利卡改为教堂。教堂平面有圆形和多边形的。

教会规定: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朝西。圣坛为半圆形穹顶所覆盖,圣坛前设祭坛,祭坛前又增建一横翼,比较短;与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长十字形平面,称为拉丁十字,象征基督受难。一般在巴西利卡前还有一个三面有围廊的前庭,中央设洗礼池。独立的钟楼位于教堂一侧,形成完整的群体。这种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实例是罗马圣彼得教堂。

参考文献

  1. 早期基督教美术,豆丁网,2012-08-06
  2. 教堂建筑风格简简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