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三部曲,,硬核工業文學的典型之作(胡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痴心三部曲,,硬核工業文學的典型之作》是中國當代作家胡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痴心三部曲,,硬核工業文學的典型之作
有跡象表明,近年來,中國當代工業文學創作正突破瓶頸,進入一個從體量到質量均獲得更高發展水平的新階段。這首先是由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戰線經歷了重大轉型和浴火重生的變遷,為文學創作提供了新時代工業題材寫作的雄厚資源。現在我們看到,李健偉、朱六軒著長篇紀實小說《痴心三部曲》成為又一部工業史詩類創作的代表作品。
01
硬核內容的優勢
這是一部具有顯著硬核內容的長篇著作,主要指,它雖然仍屬於虛構類創作,具有虛構作品曲折跌宕、引人入勝的張力,但同時具有「紀實小說」的強大優勢,就是說,其敘事中主要故事情節、時間節點、環境背景等都出自真實生活,大量具體事件及專業過程皆有據可查,遂使作品帶來豐富的現實信息量,天然產生濃郁的可信任感。此即小說的硬核質地,而硬核文學創作,正是當下的一類創作時尚,擁有眾多讀者。
作品記敘了地處國家級貧困縣的河南魯陽炭材廠的發展歷程。起初,它只是一家建在山溝里的國營中小型企業,後來奇蹟般地生產出中國第一批新型炭磚,填補了國家在炭質耐火材料方面一項空白,成功成為北方鋼鐵公司大型煉鐵高爐內襯材料的供貨商。以後在金融危機衝擊下,勇於進行拍賣改制,成立集團公司,使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全國最大的爐用炭磚生產基地——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傳奇,並不來自小說的編造。頗為難得的,是小說的第一作者便是這段歷史最重要的見證者之一,他從工人做到廠長、 總經理、董事長、高級工程師和集團黨委書記,至今仍忙碌於企業。是在疫情期間,他閒下來,開始與第二作者合作,嘗試在自己經歷基礎上創作這部長篇。當然,在小說技巧上,他無疑是缺少經驗的,但在第二作者的協助下,還是獲得可喜的成績,而他的親身見識,構成了這部作品堅硬的內核。
這也是一部文學上較為少見的中小型企業發展史,起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收筆於新世紀初期,因而成為展示我國中小型企業開創不尋常業績的難得作品。它揭示出一家不起眼廠家如何能夠在激烈競爭中幾起幾落、奮發圖強、鍥而不捨、終成大業的秘密。據說,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3年,許多經不起市場經濟的考驗和淘汰,而魯陽炭材廠能夠逆流而上,愈做愈強,攀登頂峰,對於廣大同類企業無疑具有鮮明啟示意義,有心閱讀此書者,必開卷有益。
02
情節與細部的堅實
《痴心三部曲》中主要情節很是曲折,衝突激烈,這種曲折與激烈並非來自寫作設計,完全來自實際生活和企業實踐的自身發展邏輯。譬如,小說中寫,在主人公季健中廠長等人不懈努力下,魯陽炭材廠的產品終於破天荒第一次被國家大型企業北方鋼鐵廠所接受,改變了長達六個多月發不出工資的窘境,但在全廠熱火朝天投入生產後不久,季廠長卻忽然被對方隔離審查。原來,這是由北鋼收到了誣告信所致——恰恰由於合作方北鋼為大型國企,辦事也格外嚴肅,立刻派出紀檢組來到魯陽。這一情節便是業外專業作家憑想象難以想到的。此外又如,炭材廠轉虧為盈後本迎來好形勢,但由於處在貧困縣,立刻遇到縣裡方方面面的索取,疲於應對,成了一塊「唐僧肉」,很快又被上級要求兼併下九死一生的耐火材料廠,令人哭笑不得。再以後,雖然廠里接到訂單不斷,發出貨物量龐大,卻想不到又遇金融危機,陷於「三角債」收不回貨款,一度使季健中四處躲藏,甚至被檢方關押,這也是意外。小說中最難被業外專業作家設置的情節是:在重大關頭,經過深思熟慮,季健中做出了對工廠進行破產重組的驚人決定,這一決定大大出乎讀者的預料,也使讀者難於做出價值判斷,但內行人知道,它是明智的,符合國家政策,乃面對體制弊端的壯士斷腕之舉。此後,炭材廠轉化為群星炭材集團,涅槃重生,煥發出蓬勃生機,不僅反過頭清償了前身工廠所有債務,並且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國內市場,成為中國最大的爐用炭磚生產基地。這些情節架構都充滿新鮮感,刺激感,使小說懸念叢生。
當然,在情節過程中,還需要鋪墊大量有質感的具體的細部描寫,方能使作品層次豐滿、紮實有力,在這一點上,作品憑藉有由作者實際經歷轉化來的豐富能量。譬如,小說對炭材廠如何能爭取到北方鋼鐵廠訂單一節的寫照,就相當抓人。當時,北方鋼鐵廠能考慮到魯陽炭材廠的產品,一方面固然出於對產品質量和特色的一定了解,一方面也由於自身承受着經濟壓力,被對方較為優惠的出價所吸引,但此事非同小可,無論由何人做出決定,都責任重大,弄不好會獲牢獄之災,這當口直使北鋼總工程師、副廠長張鐵山絞盡腦汁、渾身冒汗,而炭材廠代表季健中等也同樣不思茶飯、愁腸百結。書里寫,親赴東北的季健中既不敢太打擾張鐵山,又想親自把補充樣品送到張的手中,在北鋼廠和家屬院附近候了六日,於嚴冬露天裡凍得全身發腫起皰,後被北鋼派出所認為形跡可疑帶走詢問,張鐵山聞訊趕來目睹,不禁長嘆。經過詳盡考察,張鐵山終於出以公心,承擔下一切,在推薦書上簽署下自己的名字,而他的夫人卻不能安眠,冒昧夜訪季健中等,懇求炭材廠務必保證產品質量,不出差錯,使初識的季健中等淚水盈眶。這一段文字,是全書最精彩部分之一,讀來感人至深。倘若作者未有過親歷,大約很難將此段內容寫得如此環環入扣、合情入理。如今時代,隨之全民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文學創作早已不為專門家所壟斷,各行各業中不斷湧現出兼職寫作的才華作者,他們中佼佼者必會以其獨特優勢引領風騷。
03
紀實人物的魅力
《痴心三部曲》所書寫的三十年,正是自1978年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寓意深厚。我們看到,魯陽炭材廠從瀕臨倒閉到起死回生到幾起幾落到做大做強,歷經難以形容的艱難險阻,但終於實現了「痴心」所念,這痴心象徵着生產力的解放,也象徵着人的解放,使受眾分外感受到改革開放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作品並未將主人公繪寫成無往不勝的孤膽英雄,在最困難的時候,季健中甚至有過辭職的舉動、尋死的念頭。他能夠堅持下去,還是依靠黨的領導、政策的開明和群眾的支持。縣委書記劉振國曾果斷拍板,強令縣財政籌措一百萬打進炭材廠賬戶,解救廠里燃眉之急;縣經貿委主任趙亮曾動員縣機關所有人,全力以赴,協助炭材廠完成合同。在炭材廠提出破產申請引起軒然大波之際,縣委、縣政府力挽狂瀾,堅決貫徹中央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給予支持和批准。市工商銀行行長李祥瑞也曾網開一面,根據當時的行業規定和市行權限,對炭材廠實行「鼓肚貸」操作法,改善廠家狀況。炭材廠、南方院的許多職工,則自願集資,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總之,作品準確表達出,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大環境,為季健中等施展抱負提供了最佳契機。另一方面,作品也通過對主人公季健中的傾力刻畫,嘗試塑造出改革時代里大寫的人。正由於如此,他不敢蔑視任何人,寵辱不驚,也沉澱下韌性和意志,以後才能在一個高歌猛進的時代脫穎而出,煥發出令人詫異的光彩。作者也花費很大努力,描畫季健中個性的各個側面。寫他面相上就給人以好感,掛職鍛煉時就仗義為職工爭取索賠,曾為職工抬棺葬母,所以職工們集體請願要求調他來廠擔任領導。他敢作敢為,在人身安全沒有保障的境況下換手機號、隔絕外界,仍能指揮運作辦起五家新企業,保住了「魯陽炭材」金字招牌。也曾主動要求「雙規」,以人大代表名義拒絕回答朱檢察官的無理審問,頂過了一道道難關。他最掛念的是拖欠群眾的債款,也終於在形勢好轉後帶給大家一個意外的驚喜。總之,作者對他的塑寫是可圈可點的,而這個人物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無愧為時代的弄潮兒。在現實生活中,當社會上湧現出一大批這樣有聲有色的人物時,哪怕幾起幾落,也是整個國家生氣勃勃充滿希望的表徵。合上作品,回想一下,這部小說留給讀者最深長的印象,便是一個改革開放時代的璀璨奪目。
為着托襯主人公,小說為季健中安排了一個知青時期的結拜兄弟、綽號「黑蠍子」的雲霄翔。他不斷出場,與季健中爭奪高下,形成對手戲,但大概由於他主要出自虛構,描寫得並不如季健中那般結實生動。不過他走上的的確是一條與季健中相反的道路,百般勾結權貴,力圖吞併國有資產,借市場經濟大發橫財,最後落得可悲下場。他與封春發、劉文革、嚴瑾梅等,都屬於「反派」,也都屬於在這個歷史時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角色。
小說中有些人物出場不多,但給人印象格外深刻。如青峰鋼鐵耐火材料公司總經理助理司馬躍,他作為青峰專家組二號人物來魯陽考察,備受禮遇,也擺足了架子。下車後,他一抖肩膀就有秘書幫他脫下風衣,摺疊後板板正正搭在臂上。開會時,請他發言,他先是聳了聳肩,又乾咳兩聲,吸引人們注意。當大家屏息聆聽時,他卻不忙開腔,先伸手拿起盤中消毒毛巾,卻並不擦手,只是將茶几邊框蹭上兩下,便投朝一旁。談判中雙方陷於僵局時,他能摔下本子就走,但季健中不吃他那套,迫使他妥協後,他又立刻換成和藹面孔,要求對方送兩套水曲柳沙發到自己家中——這樣人物的舉止,作者一定見過不少,不然不會形容得如此傳神。再如盧森堡保爾斯特耐材專家白瑞博士,他來魯陽驗磚時,挑剔態度令炭材集團難以接受。他不以檢查炭磚質量為滿足,還要查看整個生產過程記錄,說「我們不要你們最好的產品,而是要質量最穩定的產品」,後認為魯陽的磚存在注重整體組裝質量、忽視單塊磚精度要求、不考慮炭磚間互換性等問題。接待人員認為他吹毛求疵,他爭執得漲紅着臉毫不退讓。他聽不懂什麼叫「多多諒解」,激動氣憤地指出對方的「荒唐」,然後果斷宣布驗收停止。顯然,這是一個在場中國工程師們從未見過、也無法理解的人,但季健中從他身上看出歐洲工程技術人員獨有的敬業精神,表示了理解,宣布產品返工,並聘請他為炭材集團名譽技術顧問。這種外國專家,毫無疑問也是作者親身接觸過的,被繪寫得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句話,凡小說中真正的紀實人物都容易成為硬朗的文學人物,取得讀者欣賞。
04
敘事與語言的活力
小說敘事跨度大,分歷史與現實兩條線索進行,重在現實。作者不想一切從頭說起,也不想生硬插入歷史敘述,儘量採取靈活方式處理。如關於季健中為何與妻子天天長期分居,天天如何到海外發展,大都選擇在適當時機倒敘。季建中有個傻弟弟,他為什麼會失去正常智力,文中並不忙交代,直到季建中去炭材廠任職,不願眼看廠里職工們窮得過不起年,硬着頭皮向妹妹借用家裡為弟弟存下的「活命錢」時,才寫出弟弟在運動中被人毆打致殘的往事。這些都屬於巧妙的講述策略,有利於實現整體敘事內容,也有利於形成平易流暢的敘事風格,說明作者在創作上的追求是比較自覺和全面的。有些歷史內容,如魯陽炭材廠與南方院的關係,放在普通作家手裡,會略去不表,因為新型炭材歷史上首先是由南方鋼鐵設計研究院設計出來的,普通作家大半會把它轉寫成魯陽炭材廠的發明創造。但李健偉、朱六軒不肯,他們不但在作品裡保留了關於炭素廠與南方院的長期合作情節,也寫到南方院駐炭材廠工作組組長劉文革對廠里工作的干擾,以及南方院研究新型爐襯材料的首席專家楊逸菡、工作組成員唐運生等對炭材廠工作的關鍵性支持,兩人也在幫助爭取北方鋼鐵廠項目上立下很大功勞。當然,文本中不斷插入南方院的人與事,增加了敘事的難度,但作者處理得很好,轉換自然,並未影響到作品結構的整體性。並且,反而可以認為,這部分內容形成了這部作品與眾不同的嶙峋、硬朗之處,使讀者大為增加對小說原生態風格特色的認同。
此作的語言不能稱作華麗,保持有質樸的平實,包括對人物對話語言,也不作特別修飾,但時有光彩處閃現。如形容技術人員李德昌是個不聲響能成事的「悶不扽兒」,寫老主任楊長根嘴裡念叨的「寧吃過天飯,不說過天話」,寫季健中感嘆的「指水水跑,指山山倒」等,都屬於惹人咂味之處。特別是對職場上語言運用,有時看似平常,卻可能藏有潛台詞。如寫劉振國要求季健中兼併冶煉廠,遭到季的拒絕,劉並未勉強他。後季遇到廠里人才流失困難,打報告申請轉干政策,沒想到真的獲得劉的批准,十分高興,正準備走,卻被劉振國拉住,問他:「人才給你留下了,兼併的事你打算怎麼辦?」季健中便頹然,說:「我就知道沒有這麼便宜」,回身坐下考慮了一陣,鬆口同意了——在這裡,對話中每個字都看上去無奇,背後卻跟着一套雙方心照不宣的官場規則,有趣地呈現出「公事公辦」的戲劇性。整部作品,如果有更多這樣的描寫,還會提高一個層次。
《痴心三部曲》所紀實的一家中小企業鳳凰涅槃、創造輝煌的事跡,結構上顯得非常完整,像一部長篇小說那樣完整,又被幸運地寫為一部長篇小說,這樣的前例並不多。雖然它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已經格外值得讚許,給予充分評價。今日的中國工業文學,當刮目相看。[1]
作者簡介
胡平,評論家、作家,生於北京,中央黨校碩士研究生班畢業,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