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生物鐘指生物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生物通過它能感受外界環境的周期性變化,並調節本身生理活動步伐,使其在一定時期開始,進行或結束。
- 生物鐘又稱生理鐘。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
- 通過研究生物鐘,如今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治療學等新學科。
- 時間生物學又譯生物鐘學,廣為人知的生理時鐘。是一門科學,它的任務是研究生物體內與時間有關的周期性現象,或曰這些現象的時間機制。
平常所說的生物鐘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美國遺傳學家傑弗里·霍爾、麥可·羅斯巴什、麥可·楊,因為他們發現了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所謂晝夜節律,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生物鐘。
- 1792年法國天文學家讓·雅克·德奧圖·德梅朗發現含羞草儘管沒有日光照射,含羞草的葉子每天仍然保持其正常的規律性變化。知道什麼時候是白天,什麼時候是黑夜。德梅朗是發現晝夜節律的第一人。
- 其他科學家發現不只植物,動物也通過生物鐘幫助自身適應環境的日常變化。
- 一天24小時並不是地球上唯一的時間結構,除它之外還有潮汐時間、月亮周期和以年為單位的周期。
- 生活在海里的動物受潮汐影響較大,以年為周期出現的現象有候鳥遷徙、鮭魚洄遊、爬行動物冬眠等等。
- 還有一些生物的生活周期令人費解,比如珊瑚蟲會在繁殖季節滿月的午夜一起產卵。
- 科學家發現珊瑚蟲體內有一種光傳感器,能感知滿月時的光線。從新月到滿月,在月光逐漸增強的過程中,它們體內的傳感器基因隨之漸漸活躍,充當了滿月之夜產卵的觸發器。[1]
生物鐘紊亂的危害
- 1.免疫力下降
- 2.患癌風險大大增加
- 3.與抑鬱症,躁鬱症密切相關
- 4.認知能力下降
違背「生物鐘」後果
- 1.經常熬夜,影響了身體正常的休息機制,十分傷身。
- 2017年10月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窮畢生之力研究生理時鐘的3位美國科學家Michael Rosbash、Jeffrey Hall、Michael Young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發現的「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 當人的生物鐘和地球旋轉保持同步時,最為健康。也就是說,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身體才不會為你的放縱付出代價。
- 2017年10月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窮畢生之力研究生理時鐘的3位美國科學家Michael Rosbash、Jeffrey Hall、Michael Young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發現的「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 2.早上7點、中午12點、晚上6點是人體消化期,胃分泌酸和酶幫助消化。
- 如果這些時段不進餐,酶會加重消化和腐蝕,帶來黏膜炎症甚至潰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形成肥胖,還會增加患癌症和糖尿病機率。
- 3.早起後3小時內血壓值會達到高峰,心臟病發作機率是其他時段的3倍多。
- 人的體溫在凌晨3~4點時最低,傍晚時最高。
- 晨練時,體溫較低,人體血液黏度上升,如果運動過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 下午五、六點鐘,體力、耐力和體溫達到高峰,此時運動效果最好。[2]
- 人的體溫在凌晨3~4點時最低,傍晚時最高。
養生最簡單的長壽法
- 1~3點,熟睡養肝
- 5~7點,排尿護腎
- 7~9點,宜吃早餐
- 9~10點,做重要工作
- 12~14點,小睡安神
- 15~16點,適當放鬆
- 17~18點,最宜運動
- 18~19點,晚飯七分飽
- 21~23點,準備睡覺
瞭解你的生物鐘
- 生物鐘是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控制的,睡眠、清醒、體溫節律、體液平衡、和飲食行為等都是生物時鐘起的作用。
- 如果突然違反生物鐘的節律作息,人就會感到疲勞、精神不濟等。
- 人體的生物鐘,是一個從白天到晚上的 24 小時迴圈節律。
参考來源
- ↑ 國之徵途. 了解你的生物鐘——複雜的生物鐘網絡. 每日頭條. 2018-10-02 [2020-03-13] (中文).
- ↑ 李華. 諾獎得主提醒:違背「生物鐘」後果嚴重!. 阿波羅新聞網. 2018-10-17 [2020-03-13] (中文).
- ↑ 李熙. 你瞭解你的生物鐘嗎?. 大紀元文化網. 2016-03-18 [2020-03-1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