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老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王老九:农民诗人王老九。

王老九,原名王建禄,男,陕西临潼人,因在弟兄中排行第九,人称老九。出生于1894年2月23日,去世于1969年2月14日,享年76岁。农民诗人。[1] [2]

生平事迹

原图链接王澎:王老九的孙子王澎手举爷爷作品。

在苦水里泡大的他,16岁才在私塾读过一年书。因为交不起5两银子的学费,无奈辍学,回家务农。

小时候,王老九爱看陕西地方戏。他的记性好,戏中唱词,只听一遍,就记住了。霸王别姬的悲壮,昭君出塞的凄凉,杨家卫国的忠烈,三顾茅庐的真诚……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那些悦耳动听的唱词,或慷慨激昂,或委婉缠绵,对他学诗起到了发蒙作用。

原图链接王老九:王老九,一个诗歌时代的传奇。

1925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32岁的王老九,目睹地主恶霸在相桥镇开烟馆,设赌局,坑害群众,就编了快板《洋烟歌》、《打麻将》。那些烟民、赌徒听了,悬崖勒马,走上正道。

当时,临潼北山有个军阀郭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老九编了快板《跑郭坚》,揭露郭坚的滔天罪行,灭了军阀的威风,长了穷人的志气。

原图链接王老九:习仲勋1951年给王继洲的回信。

桥镇镇长兼联保主任秦颂丞,乱派粮款,抓共产党。1929年,关中大饥荒,秦颂丞的狗腿子闯入王老九家抢粮食,王老九阻拦,挨了一枪,受了重伤,半月下不了炕。他咽不下这口气,编了快板《恶霸秦颂丞》,把秦颂丞的恶行比作磨扇,“磨得百姓骨头碎,血榨净来汗抽干”,点燃了穷人反霸抗捐的怒火。

王老九没有文化,不会写字。他下地时,手忙着干农活,心忙着编快板,编一段,背一段,背熟了,继续编。傍晚收工回来,打响竹板,放开嗓子,为村民们说快板,很受欢迎。

王老九说:“我的根,扎在农村田园;我的心,和农民骨肉相连。我的笔,就是机枪;我的诗,就是子弹!”

王老九的诗花,开在阳光下。

1949年,临潼解放了。在公审秦颂丞的大会上,王老九登台朗诵快板《除了肚里大疙瘩》:“秦颂丞,大恶霸,相桥为王坐天下,狼心狗肺老虎牙,猪脸猴眼灰头发,两腮无肉尖嘴巴,睁眼不认他干大……”入木三分的讽刺,血泪交织的控诉,激起了台下如潮的掌声和如雷的口号声。

临潼县委书记董世丰伯乐识良马,发现了王老九的文学天才,让秘书把王老九的快板记录下来。过了几天,这首快板在《群众日报》发表了。

王老九翻身了,成了大忙人。参加各种会议,参观各地名胜,提高了觉悟,开阔了眼界。他的诗情,如火山爆发,似春潮澎湃。《进西安》、《张玉婵》、《想起毛主席》等快板,接连在报刊发表。读者给他戴上了“农民诗人”的桂冠。

王老九的儿子、西北人民出版社编辑王纪洲,给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寄去父亲的作品,附了一封信。习仲勋在百忙之中,很快给王纪洲写了回信,全文如下:

纪洲同志:

来信及你父亲的诗都看到了。你父亲的诗,反映了生活实际,代表了人民的主要是农民的心愿,通俗易懂,因而为广大群众所喜读乐闻,亦为多数文艺工作者所爱戴。这是他的创作成功的地方。希望他努力学习文化,更加提高写作能力。

此致敬礼

习仲勋

1951年11月19日[3]

习书记的信,让王老九又激动,又惭愧。自己年近花甲,竟然还不会写字,全靠心记,给写作带来很大困难,愧对党的关怀。他遵照习书记“努力学习文化”的教导,发愤练字。每天晚上,他伏在小炕桌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在孙子用过的作业本背面,用小楷笔写200个字。苦练半年,终于学会了写字。

王老九如虎添翼,自由飞翔。他除了继续写小快板,还致力于长篇叙事诗的创作。《王保京》、《大声歌唱王德生》、《泪海波涛》、《为阶级兄弟唱支歌》等作品,像花儿一样开放。

王老九出版了三本诗集《东方飞起一巨龙》、《王老九的诗》、《王老九诗选》。他的作品,不但风靡神州,而且翻译成俄、朝、日等国文字,流传海外。

王老九的名声越来越红,影响越来越大。他担任临潼县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频频亮相,参政议政。他还担任陕西省作协理事、中国民间文学协会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结识了郭沫若臧克家艾青柯仲平等著名诗人。

王老九五进北京,参加过全国文教群英会、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会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全国第二次和第三次文代会。

王老九终生难忘的,是他三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和毛主席握过手,谈过话。他自豪地说:“这是我老九一生最大的幸福。毛主席的手是伟大的手,他的手指向哪里,就给哪里的人民带来幸福。我从领袖的手展开想象,写了《伟大的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王老九难逃文革一劫,被打为“文艺黑线人物”,多次批斗,双腿残废,于1969年含冤而死,终年75岁。他家祖坟被挖,二子关进牛棚,妻女忧病而亡,孙辈被迫辍学。

1960年6月1日至11日,他作为农民诗人参加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全国文教群英会”,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同于“全国劳动模范”。

对王老九曾经当过“全国劳动模范”这件事,包括他孙辈在内的很多人,早已印象模糊。然而提起农民诗人王老九,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周边村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老九研究专家、国学学者、文化史学者刘荣庆介绍说,在中国,说农民诗人就是指王老九,王老九就是中国农民诗人的代表。

王老九之孙王澎先生自豪地说:“我爷爷曾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周恩来总理还给他敬过酒。郭沫若也与他和过诗,老一辈文坛大家柯仲平郑伯奇老舍臧克家艾青胡采等都和他有过密切来往。”

给丈人拜寿说起王老九写诗,有这样一个故事。1925年的一天,他陪老婆去给丈人拜寿,大女婿和二女婿送的都是点心和好酒,而王老九夫妻拿的是四个麦面做的寿桃。王老九老婆觉得失了体面,心里不高兴。在回家的路上,老婆埋怨王老九:“跟上你,一辈子都甭想洋火。”王老九即兴给老婆编唱了一段口歌:你骂媒人把媒说,把你说的嫁给我。你父你母打听过,说我是个好小伙。老九好比薛平贵,你是寒窑王宝钏。夫妻恩爱结因缘,你爱老九庄稼汉。贺大寿,走丈人,老九手里没分文。美酒点心买不起,媳妇一路骂女婿。娃他妈,莫生气,不用骂我骂财神。年年月月把它敬,为啥光叫咱受贫。嫌贫爱富理不正,叫我老九落骂名。唱个乱弹大家听,叫上众人把理评。

老婆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心头的怨气慢慢消了。

这段口歌后来被命名为快板诗《怨财神》,也是王老九创作的第一首诗歌。

王老九的得意门生、《王老九诗社》社长,今年已经88岁的贺丙丁,在与记者交流时也谈到了这段佳话,并向记者回忆了他对王老九的点滴。 王老九自幼在家耕作,16岁时读过一年私塾,因家贫辍学,当过学徒,18岁起做农活,曾逃荒要饭。他自幼爱听戏、看唱本,顺着戏里听来的唱词对照着戏本念,就能将一本戏全记下来。

从1926年到1949年3月当地解放,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王老九,从开始编顺口溜到初期编的快板诗,大都是些劝人戒烟、戒赌和诅咒土匪等方面的内容,后来主要通过快板诗来讽喻时事,劝善惩恶,锋芒指向封建军阀和恶霸地主。这时的诗歌,具有民间歌谣口头性、流传性的典型特色。

比如,当年胡宗南任命横行无忌的秦颂丞为渭北“剿匪”总司令。一次,秦颂丞为催粮将王老九毒打了一顿。他便在心底编歌唱道:“秦颂丞,胡蛮蛮,上下磨扇转得镵,磨得百姓骨头碎,血榨净来汗抽干。有朝一日天睁眼,砸烂磨扇搁河滩。”

刘荣庆认为,这是王老九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

中国农民诗人临潼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相桥开大会,批斗恶霸秦颂丞的侄子秦世俭。王老九当即上台,将他从前编的关于秦颂丞的诗歌全都即兴说了出来。 王老九在前面说,却不知时任中共临潼县委书记的董实丰也在现场听着。会后不久,董书记就派人把他过去创作的诗歌抄了下来。三天后,一首署名“王老九”的诗作《秦颂丞的画像》刊发在了《群众日报》上,在全国开始引起反响。

此后,王老九的诗歌创作热情更加高涨,同时通过学习和多方请教,作品陆续在全国报刊发表。从1950到1957年,他的诗作不断地登上“大雅之堂”,如《七一颂歌》:

一颗珍珠土里埋,满身光彩难出来。一声炸雷天地动,挤出土来把花开。

常智奇评论说,这首诗一出手,就把他推到了一个时代的、民族的高度。

在这期间,接二连三创作发表的诗作,如《除了肚里大疙瘩》、《想起毛主席》等,当时都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并且因此奠定和树立了他在中国第一个农民诗人的地位。1951年,王老九应邀出席了西北文代会,参加了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会议;1953年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刘荣庆称,这个时期是王老九诗歌创作的第二阶段。他刚健豪放、隽永清新的诗风基调得到充分表现,诗风臻于成熟,达到创作的旺盛时期。

脍炙人口的《张玉婵》4月初,记者在临潼区相桥街道办北王村,见到今年已经85岁的孟美蓉。提及公公王老九,她说:“大人活着的时候,能下苦,晚上迟迟早早看他点着清油灯在炕上写诗,平时随口都是诗。”

记者问孟美蓉老人:“你知不知道《张玉婵》这首诗写的是你?”“咋不知道,大人写时就说给听哩,‘擀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

在王老九的眼里,儿媳孟美蓉心灵手巧、贤惠能干、吃苦耐劳、孝顺父母,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好儿媳。碰巧,当年《陕西日报》的山川同志到他家约稿,要他写一段表扬农村劳动模范的快板。他当天晚上睡在炕上一段一段编,记在心里,早起后经过几番修改就大功告成。这就是至今在临潼乃至关中农村还广泛流传的《张玉婵》这首诗:

张玉婵,张玉婵,上炕剪子下炕镰;头发剪成“短帽盖”,大脚“活洒”一溜烟。又能挑来,又能担,纺线车子拧得欢,……王老九这首描写女性的诗,不仅成为了他的代表诗作,更在全国脍炙人口。

从头顶光环到悲剧人生今年52岁的王老九之孙王澎回忆,爷爷写诗的确是顺手拈来,出口成章。他的小名叫王仓仓,小时候喜欢吃玉米秆的甜味,但又分不清玉米秆和高粱秆,而爷爷取笑他用的都是诗歌的形式:“王仓仓不要脸,成天爱吃包谷秆。见了稻黍(高粱)红了眼,压倒就拿舌头舔。”写诗给了王老九和家人快乐,也给他带来了很多荣誉与光环。1958年到1962年,被刘荣庆划分为王老九诗歌创作的第三阶段。王老九在1958年参加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会议,当选为理事;1960年先后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和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但是由于“左”的影响,写诗给王老九的家庭带来了不幸,加之“采风”、“赛诗”频繁,浮夸风盛行,诗人一度犹疑困惑,止步不前,其高亢奔放、幽默风趣的风格受到某种程度损害。1963年到1966年5月,被刘荣庆划分为王老九诗歌创作的第四阶段。那时,王老九看到经济迅速恢复,“左”的错误得到某些纠正,重新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抒情短诗,并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12章、4000多行的自传体叙事诗《泪海波涛》。

而从1966年5月起的第五阶段,正当王老九思想上和艺术上更趋成熟时,文化大革命给诗人带来了更大创伤。王老九四肢瘫痪,祖坟遭掘,两子被关入“牛棚”,妻、女忧郁而亡,孙子孙女均因“黑五类”身份而辍学。王老九写诗的空间被剥夺,在1969年初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对此,刘荣庆表示,王老九取得了非凡的农民诗歌成就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悲剧。

“庄稼汉诗派”著名文学评论家、原陕西文学院院长常智奇在《陕西农民诗歌的记忆》一文中说,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从延安到西安,到北京,一路踏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进行曲,走来两支队伍:一路是臧克家郭沫若艾青等人;一路是王老九、李有源韩起祥等人。这两支队伍,汇聚成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主流。陕西当代农民诗歌创作水平,代表着中国当代农民诗歌创作的水平。

影响与纪念

王老九,是陕西当代农民诗歌的奠基人、先行者、旗手。当时,乃至其后,受王老九农民诗歌创作影响的诗人有:辽宁霍满生青海韩友鹿安徽殷光兰湖南刘勇河北刘章,还有马秉书李永红等人。在陕西境内,受他诗歌创作影响的有:长安庞惠农蓝田张凤翔,还有周维新刘玉明穆志远何成海等人。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农民诗歌创作流派,有人把这个流派叫做“庄稼汉诗派”。

王老九是“庄稼汉诗派”的创始人,是新中国农民诗歌创作的开拓者。

采访结束之际,记者在临潼区油槐街道办海王村看到,王老九诗社的牌子依旧鲜亮,诗社办的《庄稼汉》已累计出刊一百二十多期。

刘荣庆说,在没有任何经费的情况下,贺丙丁把王老九诗社这个旗帜坚持扛到今天,并在继续发挥着影响力,实属难能可贵。同时,以苏国全为社长的骊山诗社,也坚持弘扬农民诗人王老九精神,是一支活跃在临潼社员众多、富有活力的群众文化社团。

今年是农民诗人王老九先生诞辰120周年,由刘荣庆和王澎等人发起,目前正在筹备建设的“中国农民诗人王老九文学馆”,将会在临潼勾勒出一个中国文学的记忆符号。[4]

王老九诗歌的风格

王老九,一位只上过一年私塾的农民,却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成为陕西农民诗歌第一代领军人物。他的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王老九的诗,担道义,扬正气,激荡着响亮的主旋律。

他歌唱领袖:“毛主席和我握了手,我心变黄金永不锈。心窝里飞出五彩凤,贴心的话儿唱出口。”(《伟大的手》)歌唱祖国:“祖国到处起东风,灯塔照得道路明。六亿人民擦亮眼,个个心头点红灯。”(《东方飞起一巨龙》)歌唱土地:“八百里秦川如案板,山清水秀绿地宽。瓜果粮棉百样出,真是祖国的金银滩。”(《秦川谣》)歌唱劳动:“你的心,高过天,虎背熊腰意志坚。金山银山八宝山,你爱荒凉的诸葛山。”(《大声歌唱王德生》)

王老九的诗,接地气,沾露水,散发出浓郁的泥土香。

爱看陕西地方戏的他,把秦腔的豪放、眉户的清丽、道情的细腻、碗碗腔的婉约,千锤百炼,熔于一炉,形成了格调刚健、音韵和谐、无乐可诵、有乐可唱的王老九诗风。巧用比喻,是王老九诗歌的特色。他说:“话不要说得直戳戳的,要多形容,多打比喻。有时十句话都说不清的,一个比喻就说清了,还有劲。”

“一颗珍珠土内埋,满身光彩难出来。一声炸雷天地动,挤出土来把花开。”(《七一颂歌》)珍珠喻诗人,炸雷喻革命,抒发了农民诗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喜悦之情。

“枯树开花朵朵红,死了的竹子又发青。老马脱毛变成龙,生锈的古铜放光明。”(《进北京》)信手拈来四个喻体,把农民进京的幸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灵原下一棵松,根子扎在土壤中。有了阳光和水分,不怕寒霜四季青。”(《王保京》)一棵松喻全国劳模、咸阳地委副书记王保京,土壤喻父老乡亲,阳光和水分喻惠民政策,寒霜喻困难,王保京依靠群众、夺取高产的壮志直冲云霄。

“回家忙拉二尺半,洗净手儿揉白面。擀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张玉婵》)纸喻面之薄,线喻面之细,莲花喻面之美,巧妇倩影,活灵活现。

评价

王老九的诗,得到文化名人的高度评价。

艾青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出现了334位有影响的诗人,王老九是其中之一。”

柯仲平说:“好个诗人王老九,劳动写诗一把手。黄河一带打红旗,打着唱着飞着走。”

田间说:“王老九的诗,带来了人民的声音,闪耀着人民的智慧。”

张志民说:“王老九的歌声,不仅化作秦岭的春花,延河的浪花,而且化作新长征的激流。”

张光说:“王老九堪称当代农民诗圣。”

胡采说:“王老九是新时代的产儿。他的诗,题材丰富,感情深厚,语言活泼。”

李若冰说:“王老九的诗,乡土气息浓厚,语言十分质朴,朗朗上口,享誉神州。他是农民诗歌的一面旗帜。”

毛锜说:“王老九是三秦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泥土味浓,韵律整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党永庵说:“王老九的诗,会永远活在历史的回声里。”[5]

刘荣庆说:“王老九诗风和庄稼汉诗派,是民间文学园地里久开不败的奇葩。”常智奇说:“王老九是庄稼汉诗派的创始人,是新中国农民诗歌的先行者。”商子秦说:“王老九是陕西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6]

参考文献

  1. “农民诗人”王老九 - 陕工网 2014年4月17日 - 王老九研究专家、国学学者、文化史学者刘荣庆介绍说,在中国,说农民诗人就是指王老九,王老九就是中国农民诗人的代表。 王老九之孙王澎先生自豪地说:“...
  2. 临潼农民王老九一个诗歌时代的传奇(组图)_网易新闻 2017年3月2日 - 王继洲是王澎的父亲,信中提及的“你父亲”,是王澎的祖父王老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名一时的农民诗人。 跟郭沫若当面赛诗,“心里喜得像蛤蟆跳” ...
  3. 新发现习仲勋书信 内容为称赞农民诗人_文化_腾讯网 2014年10月29日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出了一位著名的农民诗人王老九,陕西临潼县人。他...在活动期间,王老九的孙子王澎在王老九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60多年前的...
  4. 农民诗人王老九-文化艺术网 2017年8月14日 - 2016年5月,王老九的孙子、西安一家企业老总王澎,邀请我和原临潼县委宣传...读者给他戴上了“农民诗人”的桂冠。 王老九的儿子、西北人民出版社编辑...
  5. 农民诗人王老九文学艺术馆开馆_凤凰资讯 2016年8月13日 - 活动并为王老九文学艺术馆揭牌,临潼籍文化学者、王老九诗社发起人刘荣庆,王老九诗社社长苏国全,王老九弟子、农民诗人贺丙丁,王老九嫡孙王澎等出席活动...
  6. 新发现习仲勋书信 内容为称赞农民诗人_文化_腾讯网 2014年10月29日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出了一位著名的农民诗人王老九,陕西临潼县人。他...在活动期间,王老九的孙子王澎在王老九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60多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