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淘来旧书度时光(杨建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淘来旧书度时光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淘来旧书度时光》中国当代作家杨建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淘来旧书度时光

凡爱读书之人,大多喜欢淘书。我知道的名人中,像鲁迅、朱自清、胡适等文豪都有过淘书的经历。如果说集雅汇趣的书店是大家闺秀的话,那么零收碎卖的书摊便是小家碧玉,彼此相映,各有千秋。

我所在的小城没有专门的旧书店,可漫步街头巷尾,临时的旧书摊总会不期而遇。它们没有固定的地点,常在行人稀少的地方铺一块塑料薄膜安营扎寨,今东明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别看它们跻身在下里巴人的场所,却常能给人阳春白雪般的意外收获。

我的藏书中有不少是从旧书摊淘来的,像《毛泽东选集》合订本,《毛主席著作选读》、《毛主席语录》、《马恩列斯论文艺》《中国伦理学综述》等。由于是无意碰上的,因此翻看时总有种“冷手抓个了热馒头”、“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快感。

我最为珍爱的淘来本是十多册毛主席著作单行本,那是人民出版社1960年发行的,右面装订古朴典雅,竖排的标题套印在一个红色的方框内醒目明了。大小为787×1092毫米的三十二分之一,也就是B5纸的一半左右,连小孩也能握得住整本书。由于是繁体字,估计能通读的年轻人不多,但这对多少学过一些繁体字的我来说几乎没有障碍,反倒觉得别具一格。六十多年的书籍虽算不上文物,但那特定时期单行本的伟人著作,肯定有其收藏价值。

也许是鲁迅的杂感深奥难懂,做学生时并不怎么爱读。但不知从何时起,对他的作品竟出奇地偏爱,冷峻犀利、顿挫深刻的语言,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风格,给人一份淋漓畅快之感。虽有意背诵过他的一些言论,但还是浅尝于零敲碎打式的层面,既不够系统又不全面。一次逛旧书摊看到一本1969年发行的《鲁迅言论集》,所选言论分门别类,详注出处,囊括了鲁迅思想的方方面面,粗略一翻欣喜暗生。那是一册开本为六十四分之一的袖珍书,时代烙印虽然较强,但看出编选者认真阅读了鲁迅所有的作品,在精选中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归类。尽管封皮早已丢失,可内容却是一字不少,很荣幸被我淘到。

在旧书摊到底淘了多少书,我一时说不清楚,但有些在新华书店买不到的书,在旧书摊却往往能够碰上,在那里我还真淘了一些亟需实用的书。

我上的是三年制专科学校,读书时使用的是本科教材。毕业后参加自学考试,十二门课中大部分是我们学过的教材,它免除了我寻找教材的许多麻烦,但有几门选考课让我十分犯难。因离省城较远,本地又没有可买的教材,当其他课程都通过时,选考教材我还未找到一本,而十分的选考课至少要考三门,自考办虽列出七、八门备选书目,但要找齐三本绝非易事。先前曾碰到一个外地的同学说他选考课都已通过,无奈中我写信向他借教材,他立即寄来一本他自己买的,说其他两门都是借别人的,早已归还给了人家,并说尽力为我寻找。可书被多次转借早已不知去向,他一时也无能为力。

一天无事去看一个朋友,在一个商场的拐角处发现有一个小书摊,书痴病一犯忍不住上前去看。那真是不看则已,一看惊喜。那不起眼的书摊上居然有我急需的《民间文学概论》上下本,由于是内部发行故没有定价,但却是指定的考试书目。我翻看了几页,未发现有错别字,于是就问摊主多少钱卖,摊主看出我想买的心思,于是就开出十元的高价。那时我工资不高,十元钱起码够我几天的生活费,我真不想出那么多钱,于是就和摊主进行周旋,我估摸摊主不知道那是我需要的自考教材,否则他会捉住和尚挽发髻,绝对不止十元。而我本着“苍蝇蚊子都是肉”,能节俭就尽量节俭的想法,用和缓的口气对摊主说,这样的书只有我看,其他人根本不看,你放着说不定就砸在手里,甚至只能送到废纸收购站。那两本书虽然比较新,在当时最多也就是十元。可能是长时间无人问津,摊主最终松下口来,最后以六元钱卖给了我。如果那天摊主一分不少,我还是会买下那两本书,因为机会可遇不可求,过了这个村可能真没有那个店了。

半年后我去另一个地方,看到四卷本的《历代文论选》,那也是自考选考书目,但那时我已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因喜爱便花了十多块钱买了那套总价二十元左右的书作为收藏。看到摊主咧嘴一笑,我知道他卖出了比收购价要高许多的价,就随口说了一句“今天你赚大了”,他口里虽说“没有没有”,可他的神情却暴露了一切,而我也并未感觉到自己吃亏。

后来许多人向我借自考教材,因有过借书的艰辛,只要他们开口,但凡我有的全都借给了他们。许多书被借后虽一去不返,但想到“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古训也便释然

淘书是会上瘾的,这和女人爱网购相差无几。有时所淘之书还会给你带来意外之喜,我曾在一本书中发现两张文革时的邮票,虽是版但却是一段历史的别样记载。在另一本书中夹有一个用柏叶制做的书签,看起来极具情调,到我手后我还特意为它刷了一层清漆,每看到它心情也似乎宁静恬淡了许多。

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在怀念其妻卢氏时曾写道:“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其中赌书泼茶化用了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平日以记书为娱、两情相悦的典故。我也常把自己淘书的经历称为“赌书”,并对“赌来”之书盖一方闲章作为纪念,此赌虽有着撞运气意味,但绝对让人深迷其中

[1]

作者简介

杨建增,斋号归庐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