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工程建设
美国火车旅行作家保罗.泰鲁(Paul Theroux)曾在书中提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但青藏铁路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造成全球轰动,历经半世纪的努力,建设工人终于克服了生态环保、多年冻土与高寒缺氧等三大困难,让火车穿过了昆仑山,达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青藏铁路夺下世界海拔最高铁路、最长高原铁路等十项“世界之最”的殊荣,堪称是中国铁路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建设。
青藏铁路以西宁站为首,拉萨站为终,这段1,956公里的漫漫长路,带著旅客从人间穿越到天堂。[1]
当高楼大厦与人潮渐渐被抛在脑后,窗边的景色开始不断流转,过了青海湖又迎来昆仑山;驶进可可西里又翻越唐古拉山;奔驰在金色的德令哈原野上,又与世界最高的地热温泉──羊八井擦身而过。
白雪、草原、高山、湖泊,几乎所有最令人向往的大山大水,都在这条铁路上被完美呈现。
目录
中国铁路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建设
青藏铁路(藏文:མཚོ་བོད་ལྕགས་ལམ་)是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铁路,全长1956公里,铁路沿线共设有45个车站,由青藏铁路公司管理及营运。
全线桥隧总长约占路线总长的8%,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冻土层行车时速最高为100公里,非冻土层时速最高160公里。目前旅客列车全程行车时间约为21小时。
1958年9月,青藏铁路首次动工。
1984年7月30日,第一期通车。
2006年7月1日,正式全线通车。
早列在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
1920年,由孙中山发表的《实业计划》中,就有通往西藏的高原铁路建设计划,并提出兰州至西藏、成都至西藏、于田至西藏等方案,但当时中国的国力、技术,均不具备建设高原铁路的条件。[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计划修建一条到西藏的铁路,其政治、军事、经济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954年,随著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陆续建成,通往西藏的铁路建设也随之开始计划。
1955年,中国铁道部就派铁道兵、铁路专家等工程人员进行勘查。勘察结果表明,青藏线(青海至西藏)方案比其他滇藏(云南至西藏)、川藏(四川至西藏)、新藏(新疆至西藏)、甘藏(甘肃至西藏)等线路为易,原因是青藏线的路线长度最短,沿线建筑环境较其他路线好,除了地势较平缓、桥隧比例较低外,投资额也因此为几个方案中最低的。
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局成立
1956年,经由青海省进入西藏的工程建设正式敲定,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局成立。
1958年9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青海省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建设,同时展开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大规模全面勘测。然而由于当时工程技术水平和经费所限,又受大跃进的失败影响,国家财政亦处于困难阶段,1961年3月,青藏铁路建设工程被迫暂停。
1973年,毛泽东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我睡不著觉。”青藏铁路建设再次上马,并获周恩来及邓小平直接批示。
1974年,1700名工程技术人员再到青海进行研究,同时6.2万名铁道兵到青海省开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大会战”,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力匮乏,建设进度缓慢。
工程难题再次停工,此后20年一直无法开工
沿线地质情况十分复杂,海拔4000多米以上路段共占960千米,年连续冻土的地段有550千米,还有部分地段为岛状冻土及深季节冻土的地段,其三大工程难题分别为:[3]
(1)高寒缺氧
高原4000米以上的地区,每吸一口气得到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地上的40%左右,施工不易;再来是气温的问题,于高原上气温最低可达?40℃,常造成无法施工。
青藏线沿途建立了17座制氧站,施工期间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目前火车车体内在椅背上也有供应氧气的装置。
(2)多年冻土
这里的冻土并不像美国阿拉斯加一般常年不化,其在夏天温度升高时,地表面冻土会融化成烂泥,相对应采取的技术手段包括建桥墩直通地底深处的高架桥、路基上插竖直的液氮管和水准的通风水泥管、路基上覆盖遮阳板等。青藏铁路的设计准则为“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
(3)生态脆弱
青藏铁路贯穿了野生动物迁徙的路线,所以青藏铁路的设计师在沿途修建了33个野生动物迁徙的通道,经青藏铁路开通运转后证实,确实有相当的成效。
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路基附近进行了草皮移植,模仿自然。
1978年,2期工程工程因冻土、高原缺氧等困难,再次停工,此后20年一直无法开工。
1979年,全长845公里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到格尔木南山口段)修通。
第一段正式通车的高原铁路
1984年7月30日,正式通车营运。而青藏铁路西宁到格尔木段成为中国第一段开通的高原铁路,沿线大部分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
经由青海省省会西宁,向西经湟源、海晏,沿青海湖北缘绕行,经德令哈至锡铁山,南折与315国道并行后到达柴达木盆地中的格尔木。由格尔木南行起攀上昆仑山,穿越可可西里,经过风火山、唐古拉山,进入西藏的安多、那曲、当雄,最后终到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其中西宁至格尔木南山口段(814公里)于1979年铺通,自通车以后一直是货物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4]
1994年7月19日,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确提出:“抓紧做好进藏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铁道部再次进行进藏铁路的选线论证工作,最后依然选定青藏铁路的方案。
1999年,随著西部大开发展开,进藏的铁路重新受到注意。
2000年5月,总投资7.4亿元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扩能改造工程动工。
200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建设青藏铁路作了重要批示:“修建青藏铁路是十分必要的,对发展交通、旅游、促进西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应该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这是我们进入新世纪应该作出的一个大决策。”
2000年12月,铁道部及国家计委正式向国务院上报青藏铁路计画建议书。
2001年2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中国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而且对高原冻土已有可行的解决方案,青藏铁路建设条件已经成熟。
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年3月,青藏铁路建设计画正式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年6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格尔木南山口——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起点,宣布正式开始修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3万多名建设人员进驻高原,总投资330.9亿元人民币,青藏铁路的建设资金全部由国家出资,其中75%是国家财政部支付,另外25%资金使用铁路建设基金。
青藏线其中一个重点工程——风火山隧道,2001年10月开工,2002年10月贯通,2003年9月竣工。
2005年10月12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完成,同时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同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站举行。同年格尔木至拉萨段尚未开通之时,在西宁至格尔木的部分路段(约474公里)就进行了病害整治和增建第二线的建设。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当天同时在拉萨及格尔木两地举行了“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通车仪式并为首列进藏列车——青1次剪彩。
2006年10月1日和10月2日,上海→拉萨与广州→拉萨列车,正式开始运转。
2006年10月4日和10月5日,拉萨→上海和拉萨→广州列车正式开始运转。
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2007年7月8日,青藏铁路在试营运一年后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一年内青藏铁路累计运送旅客260多万人、货物1300多万吨。[5]
2007年9月6日,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其馀356公里路段也开始扩能改造工程,增建第二线并进行电气化改造,总投资105.57亿元人民币,计划2012年9月30日前完成。建成以后,西宁至格尔木段全线834公里将成为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旅客列车运转速度最高达160公里/小时,年货运能力达5000万吨。
2008年12月24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二线中的关键路段——连湖至浩鲁格段双线开通,但直到2014年12月28日全长32.6公里新关角隧道投入使用后,西宁至格尔木的路段增建第二线的建设才正式全部启用。
2016年3月-2018年10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扩能改造。此项工程计画包括新增13个车站,总数将由原来的45个增加到58个,延长8处既有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对拉萨西货场进行升级改造,并为电气化改造做准备。
以拉萨为中心向外辐射兴建三条支线
拉萨至林芝(之后通向四川成都及云南昆明)、拉萨至日喀则、日喀则至中印边界的亚东的支线,规划在青藏铁路建成后十年内全部建成通车。
2014年8月15日,拉日铁路通车。
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通车。
青藏铁路未来的传奇
青藏铁路的传奇不仅如此,在开通11年后的今日,路线已从拉萨延伸至西南部的第二大城──日喀则,沿线途经近90 公里雅鲁藏布江峡谷区,还可遥赏珠峰风采。
在未来,铁路将会向尼泊尔迈进,穿越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一路通往加德满都,这浩大的工程必会再次成为历史上一项空前绝后的大事记。
此外,敦煌铁路与青藏铁路的对接(即敦格铁路)已纳入日程。于2019年12月18日全线通车。
世界纪录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
最高点位在海拔5072公尺的唐古拉山口,号称是离天堂最近的铁路。[6]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站,海拔5068.63米。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海拔4905米,全长1338米。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海拔4648米,全长1686米。
世界上建在冻土地段上最长的铁路桥—清水河大桥,全长11.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