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浦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浦南鎮位於薌城區北部,九龍江北溪南岸,距市區中心18千米。轄1個社區、19個行政村。鷹廈鐵路、漳華公路過境,通水運。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開漳陳元光墓。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6400公頃,常住人口27908人。[1]

中文名: 浦南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漳州市

地理位置:福建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

面 積: 6400 公頃

下轄地區: 松州村、浦林村、吳浦村等

電話區號: 0596

人口數量: 27908人(2017年)

機 場: 漳州機場(籌)

火車站:漳州北站漳州站漳州東站角美站

車牌代碼: 閩E

古代隸屬: 漳州府龍溪縣

鄉鎮概況

浦南鎮地處漳州市區北部,因處九龍江北溪之南,故名浦南。東鄰長泰縣,西連石亭鎮,東南接龍海市,北與華安縣隔江相望。 1995年,有46個自然村;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果林場;有127個村民小組、13個居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浦南鎮府路1號,距市區18公里。

歷史沿革

浦南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唐總章二年(669年)陳政率府兵平蠻嘯亂,就是從浦南香州(今溪園村)渡江,進軍龍溪縣。唐景龍二年(708年)在浦南創辦松州書院,系全國最早的講學書院。清代,駐有綠營旗,設檢查站,稱浦南汛。浦南鎮自元、明、清至民國初期,浦南水陸交通方便,集市繁榮,歷史上是漳平、華安、安溪、長泰等地土特產集散地,尤以糖、紙為著。清代設有聞名閩南的造紙坊。集鎮房舍沿江由東向南建築,成方塊狀。今浦南鎮境地秦時屬閩中郡;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屬會稽郡,建安初年屬會稽郡侯官縣;三國時吳永安三年(260年)屬揚州建安郡東安縣;晉太康三年(282年)屬晉安郡晉安縣。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龍溪縣,隸屬南安郡,境地屬龍溪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屬建安郡龍溪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屬豐州(治在南安)龍溪縣;貞元初廢豐州併入泉州(治在今福州);嗣聖元年(684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龍溪置武榮州(治在南安),境地屬武榮州龍溪縣。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龍溪縣南境置漳州。其時,境地仍屬武榮州龍溪縣;景雲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治在晉江),境地屬泉州龍溪縣;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龍溪縣屬漳州,境地屬漳州郡龍溪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漳州為漳浦郡,境地仍屬龍溪縣;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復名漳州;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遷於龍溪縣鳳高山桂林村(今屬薌城區),龍溪縣成為附廓縣,境地屬之。

基礎設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浦南鎮陸路交通方便,鷹廈鐵路隔九龍江沿北岸通過,公路通石亭、市區和華安,水路航運上至華安新圩,下通石碼、廈門。駐地設有郵電支局、農業銀行營業所、信用社、供銷社、工商所、稅務所;有浦南中學、浦林中學、17所小學和18所幼兒園;有2所衛生院和文化站、有線電視廣播站。鎮東南園坑村附近的石鼓山有唐開漳陳元光將軍墓,1961年列為福建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海內外同胞瞻仰拜謁的歷史遺蹟。有鰲浦大瀨湖,其南岸邊有一巨型五疊石,雕有清康熙侍郎蔡世遠撰修的唐開漳陳元光將軍古墓記。

行政規劃

浦南鎮位於薌城區東北部,地處九龍江北溪下游。東部與華安、長泰相鄰,西接天寶林場,西南連後房農場和石亭鎮,南部與龍文區交界。全鎮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果林場。

資源優勢

與此同時,先後完成對兩條主幹道省道西港線5.678公里和縣道石天線浦南段6公里的拓寬改造工程,並對20多公里長的村道進行了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極大提高,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工業園區企業數量、規模不斷增長。同時,充分利用浦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開發旅遊資源,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05年,松洲書院被列入第六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內罕見的民俗「浦南古儺」也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浦南鎮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幹部群眾艱苦奮鬥,努力拚搏,全鎮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2006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03億元,比2005年增長9.6%;工業總產值10.1億元,比增38.6%;規模工業總產值7.66億元,比增65.1%;第三產業增加值1.13億元,比增13.2%;固定資產投資額7730萬元,比增4.9%;實現財政收入新口徑1347萬元(折企業稅收2694萬元),比2005年同口徑增長76.5%。農民人均純收入3670元。主產水稻和甘蔗、竹筍、蘑菇等。盛產香蕉、荔枝、文旦柚、蘆柑、龍眼、橄欖等名果。鎮辦工業有罐頭廠、機磚廠、造漆廠、圓釘廠、橡膠製品廠、食品廠、農械廠。1995年工農業總產值2.29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603億元。

旅遊資源

浦南古儺

古儺是福建漳州浦南鎮特有的一種文化形式,在全國範圍內也屬罕見,已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儺共有兩尊,一尊七品官,一尊書童。以竹條為材料,用經緯線編成鼓形竹筐。表演時,「七品官」手握「國泰民安」或「風調雨順」的牌子,「書童」舉着扇子,另有一「大頭娃娃」在他倆之間蹦蹦跳跳,隨着鑼鼓的打擊節奏且行且舞,做出各種誇張滑稽的動作逗樂民眾。浦南「大神尪」與台灣宜蘭地區的「大神尪仔」在外形、製作方法和表演形式、功能作用基本相同。因此,浦南「大神尪」對於研究我國儺文化、開漳聖王陳元光文化及與閩台民間信仰淵源傳承關係極具研究價值。在保護計劃中,到2010年,隨着浦南「大神尪」影響進一步擴大,將設立浦南「大神尪」研究會,加強對台文化對外交流。與此同時,召開海峽兩岸「大神尪」文化交流研討會,探討「大神尪」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上的作用,進一步說明台灣和大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陳元光文化公園

陳元光文化公園位於薌城區浦南鎮,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陳元光及其主要部將墓葬群,松洲書院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陳元光是漳州設府置郡的創始人,「開漳聖王」是後世對漳州首任刺史陳元光的尊稱。「開漳聖王」文化內容涵蓋陳元光及其家族和屬下部將開漳建漳的歷史,也包括從唐至今閩、粵、台和東南亞地區民眾對陳元光的祭祀活動。它是漳州歷史文化形成發展的根基和核心,也是維繫海內外同胞親情鄉誼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紐帶,是一種祖根文化。2005年,浦南鎮人民政府投資340萬元對陳元光陵園進行較大規模地修繕。2006年耗資35萬元聘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趙立瀛對文化公園進行總體規劃。福建工程學院規劃設計研究院2006年8月23日承擔陳元光文化公園總平面規劃任務,由趙立瀛教授擔任主設計師,對文化公園進行總體規劃,整個建設項目規劃占地面積837畝,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涵蓋:陳元光墓園及其開漳將士墓葬群、史跡紀念館、商業街及配套服務設施,包括十景:「千秋高冢(陳元光墓園)、龍湖映月、滄海樓、榕蔭廣場(開漳歷史陳列館)、翠堤春曉、小瀛洲、柳岸澄湖、功德壁、遙參亭、公園大門」。陳元光墓園香火遠播台灣、東南亞,每年都有數萬海內外香客前來朝拜。它的建成,將使陳元光文化公園成為集宗教朝聖、尋根謁祖和觀光旅遊為一體的休閒聖地。

松州書院、松州威惠廟

松州書院,位於薌城區浦南鎮松洲村,創辦於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為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子陳珦的講學之所。《中國教育史》載,以書院為學校名稱「其始於唐代麗正書院」。據史料記載,薌城松州書院卻比麗正書院還要早10年建立,因此松州書院應為中國最早的書院。松州書院與松州威惠廟在建築上合為一體,形成前廟後校,別具一格,整座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有很高的歷史價值。2005年被列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松州書院歷代重修,一直保持前落為崇祀陳元光及其部將的威惠廟,後進為讀書處的「廟堂兼書院」的特點。至同治三年(1864年)於太平軍入漳之役被燒毀。後重建。解放後利用為糧食倉庫。「文革」中破壞嚴重。現書遼前殿蓮花座尚存「寶右戊午(1258年)朝王會造」鐫字。蓮花座下鐫有「朝王會」會首名單。如今,書院裡,看似粗壯的房梁和房柱老化成不堪一擊的朽木,在成群白蟻的吞噬下,個別中梁已經斷裂,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希望有關部門加緊籌集資金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松洲書院進行搶救性修復和保護。

視頻

航拍海州區浦南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