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小山菊(菊科、菊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小山菊(菊科、菊属植物))

为菊科菊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45厘米,分布在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山西(五台山)和吉林(长白山)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草甸,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小山菊(学名:Dendranthema oreastrum)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小山菊
  • 拉丁学名:Chrysanthemum oreastrum Hanc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 :春黄菊族
  • 亚 族:菊亚族
  • 属 :菊属
  • 组 :菊组
  • 种 :小山菊
  • 系  :山菊系 Ser. Oreastra
  • 分布区域:俄罗斯,中国吉林、山西、吉林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45厘米,有地下匍匐根状茎。茎直立,单生,不分枝,极少有1-2个短分枝的,被稠密的长或短柔毛,但下部毛变稀疏至无毛。基生及中部茎叶菱形、扇形或近肾形,长0.5-2.5厘米,宽0.5-3厘米,二回掌状或掌式羽状分裂,一二回全部全裂。上部叶与茎中部叶同形,但较小,最上部及接花序下部的叶羽裂或3裂。末回裂片线形或宽线形,宽0.5-2毫米。全部叶有柄。叶下面被稠密或较多的膨松的长柔毛至稀毛而几无毛。头状花序直径2-4厘米,单生茎顶,极少茎生2-3个头状花序的。总苞浅碟状,直径1.5-3.5厘米。总苞片4层。外层线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中内层长卵形、倒披针形,长6-8毫米,中外层外面被稀疏的长柔毛。全部苞片边缘棕褐色或黑褐色宽膜质。舌状花白色、粉红色。舌片顶端3齿或微凹。瘦果长约2毫米。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草甸,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分布在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吉林、山西(五台山)和吉林(长白山)等地。 [1]

栽培技术

1.选地施肥:以选用肥沃的沙壤土为好。播种前或移栽前,施足基肥,精细整地。

2.繁殖方法:菊花脑以扦插繁殖为好,其方法是:在5--6月份,选取长约5--6cm的嫩梢,摘去茎部2--3叶,把嫩梢扦插于苗床,深度为嫩梢长度的1/2。插后保持土壤湿润,喷施新高脂膜,减少水分蒸发,防病菌侵染,并用遮阳网遮荫,半个月左右成活。

3.田间管理:定植时结合浇定根水施一次稀薄人畜粪,每667平方米约1500kg,以利成活。每采收一次结合浇水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腐熟人畜粪2000kg左右。如果实行多年生栽培,在地上部茎叶完全干枯后,于霜冻前割去茎秆,重施一次过冬肥,培土5cm左右,有利于安全越冬和早春萌发。施肥配合使用光合营养膜肥(光肥),提升光合作用产能营养物质和叶绿素、高级环保型植物增肥、增产、增色、叶片肥厚、干茎强壮的复合药膜。可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规肥料、养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至极限。一次施用全年受益。其次做好中耕除草,还应注意病虫害防治,菊花脑很少发生病虫害,但要经常使用植物细胞免疫因子,提升植物抗逆性,可使病毒DNA断裂凋亡。强大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和活性细胞介素,抑制残余病毒复制,促进植物正能量生态生长。以寄主植物抗病机理及利用病菌毒性变异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

4.留种:留种用的菊花脑植株,夏季过后不要采收,任其自然生长,并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以利开花结籽。12月种子成熟后,剪下花头,晾干,搓出种子,采种后的老茬留在田里,翌年3月又可采收嫩梢上市。

黄花小山菊(学名:Dendranthema hypargyrum (Diels) Ling et Shih)

是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5厘米,匍匐根状茎。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扇形或宽卵形,茎叶小,上部茎叶常羽裂,全部叶下面被短柔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浅碟形,总苞片外层线形、线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9月开花。

黄花小山菊的为菊属间杂交提供种质资源,可进一步推动地被菊在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适应性。分布于中国四川和陕西。生长在海拔1400-3850米的山坡草甸。

繁殖方法

材料类别:黄花小山菊的茎尖。

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MS+6-BA1毫克/升+NAA0.01毫克/升;MS+6-BA3+NAA0.01毫克/升;MS+6-BA5+NAA0.01毫克/升。生根培养基:1/2MS+NAA0.01毫克/升;1/2MS+NAA0.03毫克/升;1/2MS+NAA0.05毫克/升。以上各培养基均含3%蔗糖和0.6%琼脂,培养温度为(25±1)℃,光照时间14小时/天,光强20-40微摩尔/(平方米·秒)。

生长分化:⑴外植体的灭菌与接种取黄花小山菊茎尖,长约1厘米,流水冲洗2-3小时,70%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4次,再经0.1%小时氯化汞消毒4-5分钟,无菌水冲洗4次,备用。切取茎尖组织,长0.5-0.6厘米,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中,每瓶接种3个外植体,每种培养基接种10瓶。⑵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接种大约2周后,可长出愈伤组织,1个月后,可分化出大量的丛生芽。将丛生芽接种于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上,每种培养基接种10瓶,使其增殖,一般15天后可长出丛生芽;取丛生芽转接于新的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上,使之扩繁到所需数量。3种诱导和增殖培养基均可分化出丛生芽,但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和增殖率不同:MS+6-A1+NAA0.01毫克/升对黄花小山菊的诱导分化最好,达到95%,且丛生芽多,生长健壮,叶色绿;而6-BA浓度为3和5毫克/升时,诱导率分别为80%和40%,且丛生芽较少,叶色黄。增殖培养基效果与诱导分化培养基相同,因此,MS+6-BA1+NAA0.01毫克/升为丛生芽诱导和增殖较适宜的培养基。

诱导生根:将丛生芽分成单株,分别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20天后可长出大量根。3种添加不同浓度NAA的生根培养基上都可诱导黄花小山菊生根,但诱导生根的情况不同:NAA浓度为0.05毫克/升时生根长而多,生根率为96%,且生长健壮;NAA为0.03和0.01毫克/升的培养基生根率分别为90%和82%,根生长健壮。 [2]

主要价值

全球菊属植物约有39种,除紫花野菊间断分布在欧亚大陆山区外,其它种类多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中国菊属植物种类约有22种。已经收集到绝大多数的中国产野生种类,发现其中高海拔地区原产的菊属植物,尤其是高山植物如黄花小山菊、紫花野菊在北京地区露地栽培适应性很差,尤其是越夏很难,这就增加了菊属植物基因库的保存难度,有时不得不多次到原产地再引种收集。黄花小山菊组培快繁的成功,为黄花小山菊甚至更多的菊属植物的进一步保存、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和半荒漠区面积巨大,需要大量的抗寒、抗旱性极强的地被植物。菊花种间的杂交已经很难满足这一要求,通过属间杂交,扩大基因库,可以弥补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的局限性。黄花小山菊的为菊属间杂交提供种质资源,进一步提高地被菊在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