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梓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梓镇地处江苏省如皋市城东南运盐河边,南邻白蒲镇,北接丁堰镇。水道至城60里,旱道45里。古为六祥符河,系大海成陆时留下的湖荡,后来逐渐减宿成为"高阳荡",地广人稀。明朝初年,江南首富沈万山因交结官府,作国外走私,被明太祖朱元璋借故查抄,子孙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到云南。万三之弟万四率领家属迁到如皋高阳荡,招募流民垦荒种植。因土质肥腴,水道纵横,粮棉丰收,人口繁衍,聚居成镇,工商齐全。生产基地全镇拥有耕地3555公顷,是优质油米生产基地,2006年实现农业产值12875万元。林梓相传因梓树成林而得名,其历史悠久,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岱死后就葬于林梓,解放前就有"富林梓"之美称,林梓潮糕也名扬大江南北。

行政区划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林梓撤乡建镇,2000年在乡镇合并中林梓镇与原奚斜乡合并建成新的林梓镇。现在林梓镇下辖林梓1个居委会;新陆、斜庄、顾岱、文著、月旦、沈腰、合兴、蒋殿、桥口9个行政村,区划面积59.49平方公里、总户数13673户、总人口45319人。[1]

经济发展

2007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林梓镇将紧扣全面达小康的序时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奋力拼抢,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腾飞。自我加压,高点定位,以高目标引领快发展。按照"开发载体,策应上海,融入苏南,努力把林梓镇建设成如皋工业强镇、苏中地区特色名镇"的总体思路,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走增量型、效益型、吸纳型发展道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800元;全部工业产值33亿元,规模工业产值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7:63:26.3;工商注册外资2000万美元、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市外民资1亿元;项目投入7.8亿元,其中,规模项目投入4.5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开发建设商品房8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户达到320户。实现财政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林梓附近农业水旱皆宜,稻麦产量均高,粳米饭晶莹柔软。粳米所制潮糕闻名遐迩。农产品以黄芽菜和"枕头瓜"著称。林梓种西瓜红籽红瓤绿皮椭圆形似枕头。

项目发展

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新举措推动大发展。抢抓大桥、大港、大江的发展优势,把握加快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新空间,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拼搏,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一是全力以赴强攻招大商。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在"招大商、招好商、引名商、引名企"上下苦功,精心包装江苏友联红木家具,依托林梓红木工艺品被国务院确定为国礼这一"金字招牌",主攻产业链招商,形成板块集聚发展之势;着力规划"一镇三园",大力整合土地资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配套功能,为更好地承接上海和苏南产业转移提供载体。二是千方百计猛攻大投入。猛攻投入1000万元以上项目,切实抓好红木家私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入1亿元;加快促成上海CMBA南通创业园落户,并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加速建成如皋高科技产业先导拉动区;进一步放大金属材料创新潜能,使引擎作用更凸显;大力发展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引进外资与优化结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不懈驱动大创业。依托特色经济板块和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创大业;通过"双强"、"双带"工程和"能人返乡创业"引导全民大创业;瞄准上海、浙江、苏南等民资富集区,大力引进市外民资;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根据产业特色,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全民创业能力;加快镇、村工业小区建设,不断满足全民创业对载体的需求。确保建设10个村工业经济发展小区,建立2-3个500万的"双强"、"双带"示范基地,10个超500万的能人返乡创业示范工程,92%的劳动力有就业岗位,33%的家庭有创业项目。四是全力推进环境大改造。以振兴路开拓、政府西移工程为突破,迅速拉开镇区建设新框架,启动老镇区高阳路段50亩地块拆迁改造工程,确保高阳花苑38亩商居工程全部结束;加快完成影剧院地块土地置换,尽快建成5000平方米大型超市;全面实施镇区自来水管网改造、管线地埋、绿化隔离带等基础设施工程;抓好培园路拓宽、河道驳坡、绿化亮化、沿河街道开发建设,提升镇区品位,打造宜居创业环境。

农村建设

统筹协调,强势推进,以"十大工程"建设塑农村风貌。

大力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资规模农业,培育农业定报企业、特色农业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村各1个,建成2个镇级养殖小区,新增3个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培养50个农民经纪人;强势推进农民聚居化工程,规范农民建房管理,严厉打击违章建筑,确保6%的农户进入农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文化和农村卫生事业,确保广播电视双入户率达到75%,村村有农民健身工程,5个村有农民文化活动阵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0%以上,力争95%,基层卫生防疫网络健全并100%的通过市级验收。以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户参评率100%,合格率85%以上;以"三清工程"、"六清六建"为抓手,加快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确保100%的农民集居点通上班车。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工作,确保企业单位职工参保率达到50%。启动"4+1"帮扶行动,组织动员林梓镇21个规模企业和20个事业部门与十个村挂钩帮扶,发展村域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促进利益和谐,实现共同富裕,全镇小康实现值达到83.03分,有四个村实现全面小康。

建设理念

拉高标尺,健全机制,以"五大建设"夯实执政基础。一是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以"双学"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支有特长、有素质、有威信、发展思路宽、办事眼界宽、为民胸襟宽的干部队伍。三是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两委会阵地建设,选优配强带民致富的"当家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形成一套保持党员先进性、有效激励人发展的长效机制。五是推进和谐组织建设,讲团结、讲正气、讲诚信、讲奉献、讲协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资源利用

如皋市林梓镇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一是强势宣传。召开镇村干部会、广播大会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林梓镇统一制作宣传标语和宣传录音分发各村宣传,各村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纳入新的村规民约,并修定成册由督查员发送到村民手中。二是示范引导。镇召开现场会,组织干群参观秸秆切碎填田、双铧犁翻耕还田、秸秆收购点和秸秆堆积腐化综合利用现场。三是加强督查。镇成立了镇长任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领导组和纪检书记任组长的专项督查组,每村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每个村民小组落实一名督查员,从5月20日开始实施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督查。四是严格奖惩。镇政府对无露天焚烧、无公路打谷晒场、无堆放秸秆的村居给予奖励,并从村干部岗位责任制拿出50分进行考核。对购买秸秆还田机械的机手给予购机补贴,对实施秸秆还田的农户按面积给予补贴,对焚烧秸秆的农民进行经济处罚。[2]

地方特产

清雍正十年(1732),由林梓费氏老万和茶食店创制。他以当年生产的优质糯米和粳米,舂成米粉,配以绵白糖、金桂花、着色瓜条丝、松仁等,用菏叶垫底,制成直径1市尺,厚1寸5分的圆形糕坯,精工刀切,从表面向下横切62道,再斜切16道,深6分至1寸,拢蒸而成。成品出笼,糕面上盖上6个红色圆戳。此时,菏叶的清香,桂花的馥郁,沁人心脾。趁刚出笼或者复蒸刚出锅,表面潮气未尽时食用,方显最佳口感,故名潮糕。起弹性如海棉,酥松不散,粘不沾手,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林梓潮糕,四季有售,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林梓潮糕创制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

已成历史

2013年3月20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林梓镇、白蒲镇,将原林梓镇、白蒲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白蒲镇,镇政府驻原白蒲镇松杨社区蒲盛路1号。[1]

生产基地

全镇拥有耕地3555公顷,是优质油米生产基地,2006年实现农业产值12875万元。林梓相传因梓树成林而得名,其历史悠久,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岱死后就葬于林梓,解放前就有"富林梓"之美称,林梓潮糕也名扬大江南北。

行政区划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林梓撤乡建镇,2000年在乡镇合并中林梓镇与原奚斜乡合并建成新的林梓镇。现在林梓镇下辖林梓1个居委会;新陆、斜庄、顾岱、文著、月旦、沈腰、合兴、蒋殿、桥口9个行政村,区划面积59.49平方公里、总户数13673户、总人口45319人。[3]

经济发展

2007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林梓镇将紧扣全面达小康的序时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奋力拼抢,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腾飞。自我加压,高点定位,以高目标引领快发展。按照"开发载体,策应上海,融入苏南,努力把林梓镇建设成如皋工业强镇、苏中地区特色名镇"的总体思路,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走增量型、效益型、吸纳型发展道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800元;全部工业产值33亿元,规模工业产值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7:63:26.3;工商注册外资2000万美元、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市外民资1亿元;项目投入7.8亿元,其中,规模项目投入4.5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开发建设商品房8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户达到320户。实现财政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林梓附近农业水旱皆宜,稻麦产量均高,粳米饭晶莹柔软。粳米所制潮糕闻名遐迩。农产品以黄芽菜和"枕头瓜"著称。林梓种西瓜红籽红瓤绿皮椭圆形似枕头。

项目发展

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新举措推动大发展。抢抓大桥、大港、大江的发展优势,把握加快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新空间,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拼搏,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 全力以赴强攻招大商。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在"招大商、招好商、引名商、引名企"上下苦功,精心包装江苏友联红木家具,依托林梓红木工艺品被国务院确定为国礼这一"金字招牌",主攻产业链招商,形成板块集聚发展之势;着力规划"一镇三园",大力整合土地资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配套功能,为更好地承接上海和苏南产业转移提供载体。 千方百计猛攻大投入。猛攻投入1000万元以上项目,切实抓好红木家私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入1亿元;加快促成上海CMBA南通创业园落户,并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加速建成如皋高科技产业先导拉动区;进一步放大金属材料创新潜能,使引擎作用更凸显;大力发展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引进外资与优化结构有机结合。 坚持不懈驱动大创业。依托特色经济板块和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创大业;通过"双强"、"双带"工程和"能人返乡创业"引导全民大创业;瞄准上海、浙江、苏南等民资富集区,大力引进市外民资;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根据产业特色,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全民创业能力;加快镇、村工业小区建设,不断满足全民创业对载体的需求。确保建设10个村工业经济发展小区,建立2-3个500万的"双强"、"双带"示范基地,10个超500万的能人返乡创业示范工程,92%的劳动力有就业岗位,33%的家庭有创业项目。 全力推进环境大改造。以振兴路开拓、政府西移工程为突破,迅速拉开镇区建设新框架,启动老镇区高阳路段50亩地块拆迁改造工程,确保高阳花苑38亩商居工程全部结束;加快完成影剧院地块土地置换,尽快建成5000平方米大型超市;全面实施镇区自来水管网改造、管线地埋、绿化隔离带等基础设施工程;抓好培园路拓宽、河道驳坡、绿化亮化、沿河街道开发建设,提升镇区品位,打造宜居创业环境。

农村建设

统筹协调,强势推进,以"十大工程"建设塑农村风貌。

大力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资规模农业,培育农业定报企业、特色农业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村各1个,建成2个镇级养殖小区,新增3个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培养50个农民经纪人;强势推进农民聚居化工程,规范农民建房管理,严厉打击违章建筑,确保6%的农户进入农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文化和农村卫生事业,确保广播电视双入户率达到75%,村村有农民健身工程,5个村有农民文化活动阵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0%以上,力争95%,基层卫生防疫网络健全并100%的通过市级验收。以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户参评率100%,合格率85%以上;以"三清工程"、"六清六建"为抓手,加快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确保100%的农民集居点通上班车。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工作,确保企业单位职工参保率达到50%。启动"4+1"帮扶行动,组织动员林梓镇21个规模企业和20个事业部门与十个村挂钩帮扶,发展村域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促进利益和谐,实现共同富裕,全镇小康实现值达到83.03分,有四个村实现全面小康。

建设理念

拉高标尺,健全机制,以"五大建设"夯实执政基础。一是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以"双学"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支有特长、有素质、有威信、发展思路宽、办事眼界宽、为民胸襟宽的干部队伍。三是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两委会阵地建设,选优配强带民致富的"当家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形成一套保持党员先进性、有效激励人发展的长效机制。五是推进和谐组织建设,讲团结、讲正气、讲诚信、讲奉献、讲协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资源利用

如皋市林梓镇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一是强势宣传。召开镇村干部会、广播大会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林梓镇统一制作宣传标语和宣传录音分发各村宣传,各村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纳入新的村规民约,并修定成册由督查员发送到村民手中。二是示范引导。镇召开现场会,组织干群参观秸秆切碎填田、双铧犁翻耕还田、秸秆收购点和秸秆堆积腐化综合利用现场。三是加强督查。镇成立了镇长任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领导组和纪检书记任组长的专项督查组,每村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每个村民小组落实一名督查员,从5月20日开始实施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督查。四是严格奖惩。镇政府对无露天焚烧、无公路打谷晒场、无堆放秸秆的村居给予奖励,并从村干部岗位责任制拿出50分进行考核。对购买秸秆还田机械的机手给予购机补贴,对实施秸秆还田的农户按面积给予补贴,对焚烧秸秆的农民进行经济处罚。[4]

地方特产

清雍正十年(1732),由林梓费氏老万和茶食店创制。他以当年生产的优质糯米和粳米,舂成米粉,配以绵白糖、金桂花、着色瓜条丝、松仁等,用菏叶垫底,制成直径1市尺,厚1寸5分的圆形糕坯,精工刀切,从表面向下横切62道,再斜切16道,深6分至1寸,拢蒸而成。成品出笼,糕面上盖上6个红色圆戳。此时,菏叶的清香,桂花的馥郁,沁人心脾。趁刚出笼或者复蒸刚出锅,表面潮气未尽时食用,方显最佳口感,故名潮糕。起弹性如海棉,酥松不散,粘不沾手,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林梓潮糕,四季有售,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林梓潮糕创制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

已成历史

2013年3月20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林梓镇、白蒲镇,将原林梓镇、白蒲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白蒲镇,镇政府驻原白蒲镇松杨社区蒲盛路1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