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兵太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木村兵太郎(きむら へいたろう,1888年9月28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埼玉縣人,日本陸軍大將、二戰甲級戰犯,曾長期在日本陸軍從事野戰兵器裝備的開發與研製,是日本陸軍的「炮兵專家」。後任陸軍次官,毫無主見,人送外號機器人,是東條英機的三奸四愚之一 ,1944年,木村兵太郎被派任駐緬甸方面軍司令官。他製造了仰光大屠殺,被稱為「緬甸屠夫」。 1945年作為緬甸方面軍司令所部10個師被英軍名將斯利姆徹底擊敗,隻身逃出仰光。1948年木村兵太郎以7項罪名被遠東軍事法庭處以絞刑,作為七名絞刑犯中的最後一名被絞死。[1]
人物生平
木村兵太郎,日本陸軍少佐木村伊助(陸士舊4期,日俄戰爭戰死)長子。曾就讀於廣島一中(現廣島縣立廣島國泰寺高等學校)。先後畢業於廣島陸軍地方幼年學校,陸軍中央幼年學校。1908年5月27日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0期炮兵科(276人中第15名),同年12月25日授予炮兵少尉軍銜,任野炮兵第16聯隊附。1912年11月26日畢業於陸軍炮工學校高等科第18期,任陸軍野炮兵射擊學校教官。1916年11月25日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校第28期(56人中第9名)。歷任參謀本部附勤務,參謀本部部員,第3師團參謀,參謀本部部員,參謀本部附,赴德國學習研究軍事,參謀本部部員兼陸大教官,野炮兵第24聯隊少佐大隊長,炮兵監中佐部員,陸軍野炮兵學校教官,參謀本部部員兼軍令部部員,1929年倫敦裁軍會議時,他作為隨員參加了會議,當時就積極主張擺脫西方國家對日本的約束,鼓吹自主發展軍備。野炮兵第22聯隊大佐聯隊長(九一八事變),陸軍技術本部員兼野炮兵學校教官,1935年3月陸軍省整備局統治課長。
1936年8月1日,木村兵太郎晉升陸軍少將。1936年8月復又轉任兵器局長,1937年11月兼任大本營野戰兵器長官。一直到這時,木村兵太郎始終作為日本陸軍的炮兵專家,負責野戰兵器裝備的開發與研製。39年3月第32師團中將師團長,駐守山東兗州。1940年4月29日授予勛一等旭日大綬章。關東軍參謀長,輔佐梅津美治郎大將,41年4月晉升陸軍次官,追隨陸相東條英機發動太平洋戰爭爆發,東條為首相後,他做為次官實際負責陸軍省事務。43年3月轉任軍事參議官兼兵器行政本部長,44年9月東條失勢後,被發配到危機四伏的緬甸,接替戰敗撤職的河邊正三出任緬甸方面軍司令官。45年初在緬甸中部的伊洛瓦底江會戰中被英軍擊敗,全軍覆滅,4月23日隻身逃出仰光。5月7日晉升日本陸軍大將。日本戰敗後被指定為甲級戰犯嫌疑。1948年11月12日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犯有破壞和平罪(十八年間一貫為控制東亞及太平洋的陰謀、對華實行侵略戰爭、對美實行侵略戰爭、對英實行侵略戰爭、對荷蘭實行侵略戰爭)和違反戰爭法規慣例及違反人道罪(命令准許違約行為、怠於防止違約行為),處以絞刑。1948年12月23日0時35分被處決。曾獲三級金鵄勳章。
明治41年(1908年)5月-日本陸軍軍官學校畢業(20期)。在12月-少尉時晉升。野戰炮兵第16聯隊附。
明治44年(1911年)在12月-中尉時晉升。
大正元年(1912年)11月-日本陸軍炮工學校高等科畢業。12月-陸軍野戰炮兵射擊學校教官。
大正5年(1916年)11月-日本陸軍大學畢業(28期)。
大正6年(1917年))9月-日本陸軍參謀本部附工作。
大正7年(1918年)在7月-大尉時晉升。參謀本部員。8月-第3師參謀。
大正11年(1922年)1月-參謀本部附指示付。5月-德國駐在。
大正12年(1923年)在8月-少佐晉升。
大正14年(1925年)10月-陸軍大學教官。
大正15年(1926年)8月-炮兵第24大隊長。
昭和3年(1928年)在3月-中佐時晉升。7月-炮兵監成員。
昭和4年(1929年)6月-陸軍野戰炮兵學校教官。跟9月-軍令成員(參謀本部員的兼任)。11月- 倫敦海軍裁軍會議隨員。
昭和6年(1931年)在8月1日-大佐晉升。野戰炮兵第22聯隊長。
昭和7年(1932年)8月8日-技術本部員(跟陸軍野戰炮兵學校教官的兼任)。
昭和10年(1935年)3月15日-陸軍省整備局統一科長。
昭和11年(1936年)在8月1日-少將時晉升。陸軍省兵器局長。
昭和14年(1939年)在3月9日-中將時晉升。第32師長。
昭和15年(1940年)10月22日-關東軍參謀長。
昭和16年(1941年)4月10日-陸軍省陸軍次官。
昭和18年(1943年)3月11日-軍事參議官兼陸軍兵器行政本部長。
昭和19年(1944年)8月30日- 緬甸方面軍司令官。
昭和20年(1945年)在5月7日-大將晉升。
昭和23年(1948)12月23日,東京審判絞刑。
戰爭罪行
屠夫本色
武漢失陷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政策發生戰略性變化,由軍事進攻為主轉變為政治攻勢為主,侵華日軍的作戰重點也由針對國民黨的正面戰場,轉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戰場。1937年10月,侵華日軍在攻占德州後,中共山東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在山東各地舉行了武裝起義,黨中央又先後派肖華、張經武、羅榮桓等人率八路軍第115師開赴山東,建立並鞏固了魯中、魯南、濱海、膠東、渤海等根據地,其範圍包括山東及河北、江蘇部分地區,西北與晉察冀邊區相鄰,西面與晉冀魯豫邊區相連,南面則與華中抗日根據地構成呼應,成為銜接華北、華中兩大根據地的重要樞紐,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猶如插向侵華日軍心臟的一把尖刀。
木村兵太郎正是肩負着大本營的重任,在此"關鍵時刻"出任第32師團長的。上任後不久,他便率領着部隊來到了山東兗州,並立即着手準備對我山東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1939年4月14日,木村兵太郎率領着8000餘名日軍,由鄒縣、滕縣、棗莊、臨沂等地出動,分路向抱犢崮山區進行"掃蕩",企圖尋殲八路軍115師主力,摧毀我魯南抗日根據地。
在率隊"出征"前,木村兵太郎向部隊下達的作戰命令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全殲八路軍及根據地,對於根據地內的人,不論男女老幼,必須全部殺死,不留後患,所有房屋一律燒毀,所有糧草,不能搬運的,亦一律燒毀,施行"三光"政策。其氣焰真是囂張已極。然而,氣勢洶洶的木村師團被我八路軍第115師的游擊戰拖得東奔西跑,疲憊不堪,不僅沒有"全殲八路軍主力",相反自己倒落了個損兵又折將。氣急敗壞之下,木村兵太郎便命令日軍士兵對手無寸鐵的民眾進行血腥屠殺。
木村兵太郎命令手下的士兵將2000多名普通百姓關進了濟南新華院集中營做苦工。每一個被送到這裡的勞工,每天都會被抽出200cc的血,日軍欺騙勞工們說是做化驗,其實是供日軍傷員輸血,有很多人都因抽血過多而致死。有些反抗者會被嚴刑拷打,甚至被放出的狼狗撕咬。集中營的牆上圍着高壓電網,很多逃跑的勞工都被電死在上面,而被抓回來的,也會被日軍使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白天,他命令日軍押着"俘虜"們去做苦工,晚上則關進陰冷潮濕、臭氣熏天的黑屋子裡,而且常常是三天才給一頓飯吃。如果有人稍微表示不滿或反抗,他們便會對其嚴刑毒打,或放出兇惡的狼狗撕咬。對於逃跑者,他們就用鐵絲穿透手心,將其在樹上吊死,或用刺刀逼着他們自己挖好坑,隨後再將其刺死埋掉。此後每年達10萬餘人的中國勞工從這裡被擄掠到東北、日本的礦區做苦工,山東、吉林、遼寧、山西等地從此出現了罪惡的"萬人坑",也給日本侵略軍的罪行留下了血的證據。"新華院集中營"成了中國勞工的"閻王殿"。集中營的牆上圍着高壓電網,很多逃跑的勞工被電死,有些反抗者被嚴刑拷打,甚至被放出的狼狗撕咬致死。
1940年10月,鑑於木村兵太郎在山東"剿共"有功,大本營將其調任關東軍參謀長,接替對開戰不樂觀的飯村穣中將,木村上任後,繼續堅持陸軍派的強硬立場,積極醞釀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簡稱"關特演"),籌劃對蘇開戰。下令在哈爾濱設立了"治安工作指導部",大搞白色恐怖,使數以千計的中國百姓喪生。與此同時,木村兵太郎還與華北派遣軍達成協議,將其以"軍事討伐"和"治安肅正"等名義抓獲的大批中國勞工運到東北,每年達10萬餘人,其中一部分人還被劫往日本,死在異國他鄉。木村兵太郎命令關東軍將勞工送到吉林省遼源礦區,四周圍起兩道鐵絲網,中間還夾上一道高壓電網,最裡面又加築了一道一丈余高的土牆,防止勞工因不堪忍受苦役而逃跑。勞工們在兇殘的日軍官兵的皮鞭下終日勞作,因饑寒交迫而被折磨致死的勞工無數。此外,由於日軍只顧驅趕着勞工挖煤,根本不考慮安全措施,因此勞工中因礦井塌方、煤氣中毒或瓦斯爆炸等致死的事件更是司空見慣。
木村兵太郎還命勞工們在礦山的附近挖了一座"萬人坑",專門用來填埋死掉的勞工。這座"萬人坑"竟然只用了不到一年零八個月就被屍體填滿了。在木村兵太郎調離關東軍前,就有多達萬名的中國勞工慘死於苦役。與此同時,為加緊進行對蘇作戰準備,木村兵太郎還命令關東軍從各地抓來幾十萬勞工,在中蘇邊境地區修築防禦工事,許多勞工在施工過程中便被折磨而死,倖存下來的勞工則在工程完工後被秘密處死。
機器次官
1941年4月10日,木村兵太郎受命出任陸軍次官,當時的陸軍大臣為東條英機,在1943年3月離開這一位置前的近兩年的時間裡,木村兵太郎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奔走呼號,全力支持東條英機對美英開戰。1941年10月,近衛文麿內閣宣布總辭職,東條英機趁機登台組閣,不僅出任內閣總理大臣,還身兼陸軍、軍需、內務大臣等職,木村兵太郎雖然仍居陸軍省次長之職,但實際上與軍務局長武藤章共同執掌起陸軍省的大印,為東條內閣發動更大的軍事冒險籌劃一切。10月24日,東條內閣主持召開大本營聯席會議,按照陸軍省提出的計劃全面部署了對美開戰的一切事宜。會後,南方陸軍部隊迅速向作戰地點集結,海軍也以鹿兒島為模擬作戰場所,終日進行襲擊珍珠港的作戰演習。在這一系列的軍事部署中,木村是具體的策劃者和指導者。11月5日,御前會議召開,最後批准了木村等人提出的陸軍省對美、英、荷作戰計劃,決定於12月初正式宣戰。
1942年5月,日軍占領了緬甸。1943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承認緬甸"獨立",並在仰光設立日本駐緬甸大使館。在菲律賓,發生了被稱作"巴丹死亡行軍"的虐待英美戰俘的惡舉;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瘋狂"大檢舉"、"大逮捕",屠殺無辜平民的暴行;特別是從1942年11月到1943年10月間,占領軍為了修築泰緬鐵路,強迫數十萬英美軍戰俘和勞工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服苦役,先後有一兩萬名戰俘和25萬名勞工悲慘死去。這些都是木村擔任陸軍省次長期間日本軍隊在各地犯下的罪行,木村不能辭其咎。
日本早是1907年《海牙陸戰公約》和1929年《日內瓦戰俘公約》的簽署國。木村卻公然違背《日內瓦戰俘公約》的明文規定,不給予俘虜應有的合乎人道的待遇和保證。木村兵太郎曾趾高氣揚說:"我們日本皇軍將士最崇尚武士道精神,寧肯剖腹自盡也不投降,認為為天皇陛下而死是最大的光榮,認為投降乃恥辱之舉,是最可恥的事情。"
木村為掃除日本軍人的崇拜英美思想,提高日本法西斯官兵的大和民族優越感,以陸軍省次官名義命令日本軍隊,把在馬來西亞戰役中俘虜的1000餘名美英戰俘押解到朝鮮,動員5萬日本人、12萬朝鮮人上街圍觀,讓英美俘虜當街示眾,命日本人不停地向示眾隊伍扔石子,大肆羞辱。
緬甸潰敗
1944年7月,東條內閣被迫總辭職後,毫無頭腦,號稱機器人次官,東條四愚之首的木村兵太郎被趕出中央。1944年8月30日[1] 出任日本南方軍下屬緬甸方面軍司令,木村上任以後,對日本軍隊的殘虐行為繼續採取放縱的態度,甚至強征30餘萬名印度尼西亞壯丁充當"兵補",驅趕他們到緬甸和新幾內亞作戰,其中有90%的人悲慘地死在熱帶叢林中,也給緬甸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木村負有不可推卸的罪責。木村到任後,便立即野心勃勃地制定了三個作戰方案:一是試圖切斷中印之間地面聯絡的"斷作戰",二是保衛曼德勒及伊洛瓦底江畔的"盤作戰",三是抗擊印度洋沿岸登陸之英軍部隊的"完作戰"。隨後,他將所屬第15、28和33軍的參謀長及作戰主任緊急召集到仰光,研究了具體實施方案。
自1944年10月開始,木村兵太郎指揮駐緬日軍發動斷作戰,大舉向中國遠征軍發起反攻,妄想阻攔駐印軍和遠征軍的會師計劃,隔斷中國的對外交通,然而,這次他卻再也沒有前番的那般運氣了,在中國遠征軍的猛烈打擊下,木村率領的侵緬日軍損兵折將,光戰死的就有1萬餘人。(日本戰史記載,對印緬遠征軍作戰死傷5000餘人,對雲南遠征軍作戰,至45年2月20日為止,死8390人,傷4810人,病5000人,數據來源於《日本陸軍大本營--侵華資料長編》中冊,313頁)他在大本營那裡弄得灰頭土臉,顏面全無。惱羞成怒的木村兵太郎於是便把滿腹的怨氣撒在俘虜和平民身上,對他們實施兇殘的虐待與殺戮,並一手製造了仰光大屠殺血案,並因此得到了"緬甸屠夫"的惡名。在戰後接受審判時,木村兵太郎被揭發,在緬甸戰爭挫敗後向部下下達了屠殺的命令,對部下櫻井省三說日軍損失多少士兵就兩倍於這個數字的去屠殺緬甸百姓,當時,日軍損兵6千3百多,照這樣計算,被屠殺的緬甸人民和戰俘就至少達1萬6千多名。被殺的戰俘中有中國的士兵,也有英美軍隊的士兵。
1945年初,英印聯軍開始反攻緬甸,英國二戰第一名將斯利姆中將指揮部隊揚言要從仰光登陸,把日軍28軍吸引到南方後,突然出兵強渡伊洛瓦底江,迂迴到日軍的大後方,1月14日,第10印度師在新古東側率先強行渡江,儘管遇到日軍第15師的反擊,仍逐步擴大了橋頭陣地。2月12日,盟軍第33軍在曼德勒附近發起了渡江進攻,同日軍第15軍主力展開了激戰。此期間,於15日,盟軍第4軍在日軍第15軍和第28軍的接合部木各具東側開始渡江。21日,第255坦克旅開始向密鐵拉挺進,步兵部隊在其後跟進。密鐵拉只駐守有日軍後勤部隊,儘管他們與火迅趕到的吉田聯隊竭盡全力進行肪守,但仍被英軍擊潰。木村察覺到此情時為時已晚,無可奈何於3月12日召見了第33軍司令官,命其糾集兵力進攻密鐵拉之敵。然而,面對逐漸增強的英印軍,缺乏反坦克裝備的日軍未能取得進攻的勝利。隨着肉搏戰和夜戰的不斷進行。日第33軍的攻擊力量越來越弱。此時,曼德勒東南方的第15軍的戰線也瀕於崩潰。方面軍於3月28日放棄了奪回密鐵拉的企圖,把希望寄托在伊洛瓦底會戰的緬甸方面軍.已沒有進行爾後作戰的有效手段。方面軍先命第33軍在彬馬那以北阻擊敵軍,同時命令第15軍撤到東吁一帶占領陣地,但戰鬥力消耗殆盡的各部隊已無此能力。英印軍以裝甲部隊為先導開始向南突擊,4月8日突破了第33軍的防線。第28軍司令櫻井省三要求方面軍司令和28軍一起趕赴前線,為挽回戰局而戰鬥,卻發現他緊張的話都說不出來,渾身顫抖。已經不能進行有效的指揮,方面軍參謀長田中新一強烈要求方面軍司令即使不能上前線,也要守住原地,作為全軍官兵的精神支柱。但他卻趁參謀長不在的機會逃跑了,22日,英軍裝甲部隊越過東吁向仰光進發,23日,方面軍司令官木村放棄了指揮,拋下了未曾安置妥當的緬甸政府、日本大使館(駐印度公使蜂谷輝夫和駐緬甸大使石射豬太郎)以及日本僑民,只率幾名隨從乘偵察機倉皇逃出了仰光。仰光在混亂中於5月3日被英軍奪回。掩護後路的28軍陷入重圍,被包圍的日軍只好分散突破重圍,渡過錫當河,逃出緬甸。5月7日,在逃跑途中,他獲知他被晉升為大將。總計日軍在伊洛瓦底江會戰中一戰損失10萬部隊,全軍崩潰,據日本人統計,日本在緬甸共戰死了14.4萬人,其中1/8是在英帕爾會戰戰死的,52%是在伊洛瓦底江會戰戰死的。在 日本在緬甸等地的殖民統治宣布崩潰。日本戰敗後,他在仰光舉行的盟軍受降儀式上放下了屠刀,立即作為甲級戰犯押送回日本。日本人稱他:"為了關心自己的身體而疏怠必要的指揮,拋棄日本的盟友和在緬甸的日本人,不配做一個軍人。"
太平洋戰爭打響後,日本陸軍相繼占領了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等地,1942年5月,又占領了緬甸。翌年8月,日本政府假惺惺地宣布承認緬甸"獨立",並在仰光設立日本駐緬甸大使館。事實上,日本侵略軍從占領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域的第一天起,就露出兇殘和貪婪面目,瘋狂掠奪這裡的資源,殘酷鎮壓和屠殺當地民眾,妄圖以血與火維持殖民統治秩序。其中,有被稱作"巴丹死亡行軍"的虐待英美戰俘的惡舉;有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瘋狂"大檢舉"、"大逮捕",屠殺無辜平民的暴行;特別是從1942年11月到1943年10月間,占領軍為了修築泰緬鐵路,強迫數十萬英美軍戰俘和勞工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服苦役,先後有一兩萬名戰俘和25萬名勞工悲慘死去……這一切都是木村擔任陸軍省次長期間日本軍隊在各地犯下的戰爭罪行,除陸軍大臣負有責任外,木村也難辭其咎。
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的正式名稱是"遠東國際軍事審判"。
1946年1月19日,經盟國授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設立,同時公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指出法庭有權審判犯有反和平罪、普通戰爭罪和反人道罪的日本甲級戰犯。經過同盟國的多邊磋商,一致同意組成由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等11個國家參加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和檢察官由這11國各派一位,庭長是澳大利亞人衛勃爵士,檢察長為美國律師季南。審判對象是28名罪大惡極的日本甲級戰犯,他們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坂垣征四郎、廣田弘毅、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荒木貞夫、平沼騏一郎、重光葵、木戶幸一、大島浩、東鄉茂德、橋本欣五郎、島田繁太郎、賀屋興宣、南次郎、梅津美治郎、畑俊六、小磯國昭、星野直樹、鈴木貞一、佐滕賢了、岡敬純、白鳥敏夫、松岡洋右、永野修身、大川周明。
在世界歷史上,組成國際法庭審判戰犯,這是規模最大、審判時間最長的一次。審判從1946年5月3日開始,至1948年11月12日結束,歷時兩年半。在審判期間,共開庭818次,先後有11名法官、88名檢察官和90餘名辯護律師出席審判,審判記錄竟達48 412頁;又有419人出庭作證,779人書面作證,受理證據4336件,判決書長達1212頁。加上翻譯人員、採訪法庭消息的記者和衛兵,法庭全部人員已超過1000人。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美國占領當局以木村參與和策劃對美、英發動的侵略戰爭而將其列為A級戰犯嫌疑人。1948年11月12日,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定犯有"共同謀議侵略戰爭罪"(反和平罪),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罪,對美國的侵略戰爭罪,對英國的侵略戰爭罪,對荷蘭的侵略戰爭罪,以及"違反國際法的戰爭犯罪"(包括授權、命令、允許違法行為,無視違法行為的責任)等共計7項罪名,被判處絞刑(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下的戰犯多為6項以下罪名)。木村兵太郎以標準的立正姿態聽完判決,然後轉身退出法庭,步伐雖大,卻掩飾不住他慌亂頹唐的神情。他之主要被判絞刑是因為他是策劃珍珠港事件時的陸軍次官。而不是他在中國的大屠殺行為,他在中國的直接上司12軍司令尾高龜藏都是無罪釋放的。
當時,日本辯護方稱,木村不過是陸軍次長,地位低微,不應視為主要戰犯。但起訴方指出,木村是陸軍省僅次於陸軍大臣的人物,實際上承擔陸軍大臣的職責,他不僅贊同陸軍大臣的政策,而且是具體推行這一政策的實際首腦,包括他任職期間日軍違反戰爭法規的行為,他都負有決定性的責任。幾十年後日本人出了一本書《驗證戰爭的責任》,還是對木村評價不高,認為他實際上在領導戰爭方面的作用並不大,陸軍次官本身就是軍政系統的,不管作戰,而他又是一個只知道服從的機器人次官!作用還遠遠比不上參謀本部的幾個參謀。1948年12月22日,木村兵太郎即將走上絞刑台前,請教誨師花山博士轉告他對夫人的臨終遺言:"我走了,懇望愛妻英鳳子想開些。超脫了死,便是永恆的生,願護佑神保佑我倆來世仍結良緣。我將成為你們的指路標。" 23日零時35分,木村兵太郎作為七名絞刑犯中的最後一名,在絞刑架上氣絕身亡。
家族人物
木村兵太郎的父親木村伊助(陸軍少佐,日俄戰爭戰死)
妻木村可縫(白菊遺族會會長)-----戰爭遺族會是日本右翼分子成立的積極為戰爭翻案的日本在侵略戰爭中陣亡者家屬組織。他們一是要求日本政府提高遺屬補助金,二是實現政府官僚正式參拜靖國神社,從而達到國家保護靖國神社的目的。
長男木村太郎(原日本銀行監事)
內弟川崎輝夫(陸軍少佐)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木村兵太郎被判絞刑原因:為珍珠港事件時的陸軍次官 ,楓網,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