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新界 |
---|
|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与中国大陆深圳市接壤,也是香港境内除香港岛及九龙半岛外的其馀区域。新界可以分为两大部份,分别是与九龙半岛相连的新界内陆和以大屿山为主的233个岛屿所组成的离岛。
新界内陆面积为747.18平方公里,连同233个离岛计算,总面积则为975.23平方公里,占香港陆地总面积接近90%,而57%香港人口居于新界。
目录
历史
新界西贡区黄地峒曾发现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物,说明新界地区历史悠久。
中石器时代的文物暂时未有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文物在一九九零年代兴建赤鱲角机场时于大屿山扒头鼓出土. 新界的西贡,南丫岛等地不时有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文物出土.
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后,今天的新界被纳入为秦境,属番禺县管辖。由东晋中期至明朝初期期间,今天的新界之地曾分别属宝安县、东官县、东莞县,广州府等行政区管辖。至明朝,宝安县改名为新安县,并属之管辖。直至1898年6月9日,即英国在香港岛建立殖民地的56年后,英国政府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由九龙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土地,连同附近233个岛屿,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为止。然而在1899年4月14日,英国在接管新界时,遭新界原居民反抗,爆发新界六日战,4月19日才正式接管。自此,原属新安县(即宝安县)之深圳河以南土地(包括新界、新九龙)才属于英国管有。
英军管有新界时,香港岛已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商业化的对外开放城市,新界则仍然是一个相对落后和传统的农业社会。港督卜力基于骆克的报告及建议,决定对新界采用间接管治的方针,采用一套较近似于中国人的制度,即由乡亲父老来治理乡村,并表明土地等私人财产可继续由私人拥有,民间风俗、习俗也依旧不变[1]。
由于新租借的土地并没有统一名称,所以英国人便把这块土地称为“New Territories”(即“新领土”),中文名称“新界”,可指为“新的租界”之意。分隔租借地(新界)和割让地(九龙)的界限线后来发展为界限街。惟因城市发展,界限街以北至九龙群山以南之土地已归入九龙一部分,称为“新九龙”。但根据《香港法例》第1章释义及通则条例附表5,新界的定义仍包括新九龙。
此外由于十八区区界变更,新界的范围亦随着改变。
值得留意的是,由于按《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原先为香港新界范围内的水域及湿地,根据《香港法例》第591章第5条,位于深圳的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被视为位于位于新界以内、新九龙以外,香港可以自2007年7月1日(口岸启用日)以租借方式(原定租金为每年7百万港元,2018年起改为每年1千元人民币象征式租金)在该处恢复治权。
陆地界线变化
在开埠初期,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由于是以深圳河和沙头角河作为中港界线,而该两河的河源是相接的,俨如一狭小的海峡,因此中港之间当时是一水之隔,与中国大陆完全没有相连。最少至1922年,中港边界东面仍以沙头角河为界;随著沙头角河旧河口的干涸并形成了中英街后,香港与中国大陆才开始陆地相连。但后来中方把成为内流河的沙头角河重新整治,把河口建于深圳一方的中方的沙头角范围内。现时,新界与深圳之间除了与沙头角河以南的中英街社区陆地连接之外,其馀都是一水之隔。
另外,位于落马洲和马草垄之间的深圳河段经改道后,由于河道拉直,双方交换了一些土地。其中最大幅是旧河道和新河道之间形成的落马洲河套区,本为深圳管辖,现改为香港新界管辖。
海域变化
香港英国殖民地时期之海面边界根据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全境图,包括整个深圳湾及大鹏湾;为了方便珠江口船只行驶,大屿山西南之边界为退潮线对开200呎处。香港主权移交后,深圳湾及大鹏湾北面划予深圳,大屿山、索罟群岛西南以及蒲台岛以南海域则有所增加。
行政区划
历史
1898年7月1日,英国正式接管新界。新界地区幅员广阔,租借陆地面积975.1平方公里,比原来英方所拥有的香港辖区陆地面积扩大约11倍,水域扩大约40-50倍。
为方便香港殖民地政府对新界的管治,将新界划区而治,早期分为八约。包括:九龙约(新九龙、荃湾、沙田、将军澳等地)、沙头角约(禾坑、莲麻坑、鹿颈和谷埔等地)、元朗约(八乡、锦田、十八乡、屏山、青山、大榄涌和龙鼓滩等地)、双鱼约(林村、新田、龙跃头、船湾、翕和、蔡坑、上水、粉岭、侯约等地)、六约(即打鼓岭区)、东海约(西贡、高塘和赤径等地)、东岛约(吉澳、东平洲、塔门、白潭洲和白蜡洲等地)以及西岛约(龙鼓洲、赤鱲角、马湾、青衣、大屿山、坪洲、长洲等地)。
1907年,原有的新界八约合并为北约(大帽山及九龙群山以北)和南约(新九龙、荃湾及离岛),各由一位理民官管理。
1941年12月25日,日本占领香港,香港进入了持续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据时期,1942年2月20日,大日本帝国香港占领地政府成立,并于1943年7月起将新界分成7区管辖,荃湾、西贡被划入九龙地区,而7区分别为沙田区、大埔区、上水区(即上水及粉岭)、新田区(即新界北)、沙角区(即沙头角)、元朗区(即元朗及屯门)和西贡区。
新界方面,香港重光后初期,南约及北约理民府合并为单一理民府,至1948年才重新分为大埔、元朗及南约理民府。1959年9月,荃湾理民府从南约理民府分离。1960年,南约理民府取消,改为西贡及离岛两个理民府。[2] 1963年,上述两理民府再度合并,复设南约理民府。 1969年,因应万宜水库发展计划,南约理民府再度分拆为西贡理民府及离岛理民府。1974年4月1日,沙田理民府自大埔理民府分离;及屯门理民府自元朗理民府分离。
现行区域划分
新界有两个香港立法会选举选区,共有9个分区,每区均有其各自的区议会:
- 新界东选区(9个议席)
- 新界西选区(9个议席)
- 元朗区:包括元朗市中心、横洲、天水围、尖鼻咀、十八乡、凹头、南生围、锦田乡、八乡、石岗、新田乡、落马洲、米埔、厦村乡、洪水桥、白泥、流浮山、屏山乡等所组成。
- 屯门区:包括屯门新市镇、蓝地、亦园、大榄涌、扫管笏、稔湾、龙鼓滩、烂角咀等、还包括大小磨刀、匙羹洲、龙鼓洲、沙洲等细小岛屿。
- 葵青区:包括葵涌、石梨贝、大连排、大窝口、下葵涌荔景、九华径、大窝山及青衣等地方。
- 荃湾区:包括荃湾市中心、油柑头、汀九、深井、青龙头、川龙、老围、马湾岛、上葵涌梨木树、油麻磡、大屿山北部阴澳、青洲仔半岛、竹篙湾等地方。
- 离岛区:香港共有263个岛,而离岛区主要岛屿如下:大屿山、长洲、喜灵洲、交椅洲、南丫岛、坪洲、蒲台群岛、石鼓洲、小鸦洲、大鸦洲等地方。
1995年香港立法局选举亦曾使用“新界中”、“新界东”、“新界南”、“新界西”、“新界东北”、“新界东南”、“新界西北”及“新界西南”等分法。
除了立法会选举地方选区和区议会的行政区划之外,新界乡议局也为新界另作行政区划,乡议局将新界划分为3区27乡,3区分别为元朗区、大埔区和南约区。3区各划分若干个乡,共27个乡,每一个乡均各自设立一个乡事委员会:
- 元朗区:屯门、厦村、屏山、十八乡、八乡、锦田、新田
- 大埔区:沙田、西贡北、大埔、粉岭、上水、打鼓岭、沙头角、西贡、坑口
- 南约区:青衣、荃湾(包括葵涌)、马湾、长洲、坪洲、东涌、大澳、梅窝、大屿南、南丫南、南丫北
人口
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时,包括新九龙在内,总人口为102,254人,这里基本上是农业区,分布700个村庄和一些墟市,主体居民世代以务农为生,土地为他们最主要生活依靠。
目前,新界的人口已占到全香港总人口的一半。根据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新界人口有3,84,0620人,而全港则有7,336,585人。
在二十世纪初以来,由于在香港岛和九龙地区聚集了全香港绝大部分的城市人口,新界地区一直属于香港发展中的后进地区。直至二十世纪后半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来,由于香港市区过度拥挤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在香港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和民间咸认为地域相对广阔、人口相对较稀的新界地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1971年到1981年,新界地区人口占全香港的比例由16.9%升至26%,1986年,新界的常住人口已达188.12万,占全港的比例已达34.86%,比例急剧上升。 1991年,新界地区人口已有237.48万,首次超过九龙,成为香港三大区域中人口最多的一员,当年新界人口占全港的比例已达41.85%。 1996年,新界地区总人口进一步增至290.67万,已占到总人口的46.75%,2001年时,新界人口已有334.3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9.83%。
新市镇的崛起
早年由于在九龙和香港岛地区聚集了全香港绝大部分的人口,令新界地区成为香港发展中的后进地区。直至二十世纪后半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来,由于香港旧区过度拥挤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在香港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香港旧区人口承载趋于饱和、且发展空间无法扩张的情况下,新市镇的发展便迎合了香港对人口及土地的需求,从而使得新市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近20年以来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令新界地区人口的持续增加。新界是香港面积最大,发展空间最充足的一个区域,香港的新市镇包括了在新界地区的各个新兴区域及各个大小离岛的新兴区域,包括如荃湾、葵涌、沙田、屯门、青衣、大埔、元朗、上水、粉岭、将军澳、马鞍山、天水围、东涌等等。新市镇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城镇,香港当前的18个议会行政区,在各个议会行政区范围内发展起来的新市镇,实际上没有独自政府管辖机构,新市镇在香港只属于一种新兴的建成区连绵区域,它的发展壮大可以说是香港城市化日渐成熟的表现。
未来新市镇规划
为应付未来人口不断增长,2009年11月政府规划署向公众报告新界东北新发展区规划[3]、目标旨在为古洞北、粉岭北及坪𪨶/打鼓岭新发展区制定规划及发展架构,以应付长远的房屋、社会、经济及环境需要,并订立发展时间表让首批居民于2019年迁入新发展区。本研究将以建设新发展区成为一个可持续、环保、具高能源效益、以人为本及无障碍的社区为目标。[4]
乡郊山岭
新界区拥有大小不一的山峰,位于内陆的有大帽山、马鞍山及八仙岭,大屿山的凤凰山、大东山等。这些在新界的主要最高山峰,加上石崖、石林河流组成了壮观的景色。远离俗世的感觉使人印象深刻。在新界北部和东北部的一些低地,多会发现河流蜿蜒流经耕地或荒田有树林和偏远的乡村,其中很多是有传统古朴特色的围村如吉庆围、曾大屋。某些乡村有小径围绕,农田间阡陌纵横,虽然荒废的农地及贮物场不断增加,但部分景观仍保留著以往乡郊特色,亦是香港仍能让人感受到传统乡村的面貌的地方。
离岛群
在整个香港的二百多个离岛中,其中以新界的大屿山、南丫岛、长洲及坪洲保留朴实民风而又较多人聚居,岛上大部分自然环境和名胜古迹一直保存着,岛上的乡镇迄今仍保持着养鱼、腌制等作业,亦是本地城市人周末的好去处。
法定古迹
- 西贡滘西洲石刻
- 粉岭龙跃头觐龙围围墙及更楼
- 西贡大庙湾石刻
- 粉岭龙跃头麻笏围门楼
- 荃湾三栋屋村
- 元朗横洲二圣宫
- 大埔旧北区理民府
- 西贡东龙洲石刻
- 西贡上窑村
- 西贡东龙洲炮台
- 西贡龙虾湾石刻
- 粉岭龙跃头老围门楼及围墙
- 大埔元洲仔前政务司官邸
- 粉岭龙跃头松岭邓公祠
- 西贡佛头洲税关遗址
- 粉岭坪𪨶长山古寺
- 元朗新田麟峯文公祠
- 大埔大埔头村敬罗家塾
- 大埔碗窑村碗窑
- 元朗山厦村张氏宗祠
- 大埔文武二帝庙
- 大埔上碗窑樊仙宫
- 旧大埔墟火车站
- 荃湾汲水门灯笼洲灯塔
- 上水廖万石堂
- 元朗屏山邓氏宗祠
- 荃湾海坝村古屋
- 元朗屏山愈乔二公祠
- 元朗新田大夫第
- 元朗屏山聚星楼
- 粉岭龙跃头觐龙围门楼
- 西贡滘西洲洪圣古庙
- 元朗厦村杨侯宫
- 粉岭龙跃头天后宫
- 沙田王屋村古屋
- 上水河上乡居石侯公祠
- 沙头角镜蓉书屋
- 屯门何福堂会所马礼逊楼
- 元朗锦田二帝书院
- 元朗八乡元岗村梁氏宗祠
- 元朗八乡上村植桂书室
- 元朗厦村邓氏宗祠
- 九龙水塘5项历史构筑物
- 城门水塘纪念碑
- 沙头角莲麻坑村叶定仕故居
- 元朗屏山坑头村仁敦冈书室
新界之最
新界拥有很多香港之最:
- 大帽山:全港最高的山峰
- 大屿山:全港最大的岛屿
- 深圳河:全港最长的河流
- 元朗平原:全港最大面积的冲积平原
- 马屎洲特别地区内的岩石:全港现存最古老的岩石
- 万宜水库:全港储水量最大的水库
- 沙田区:全港最多人口的行政区划
- 离岛区:全港最大面积的行政区划
- 城门郊野公园:全港首个郊野公园
- 南大屿郊野公园:全港面积最大郊野公园
- 香港地质公园:全港首个世界地质公园
- 青山公路:全港最长的行车道路和街道
- 屯门-赤鱲角隧道:全港最长的行车隧道
- 青马大桥:全球最长的行车铁路双用悬索吊桥
- 香港国际机场: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全港最大单一地段(赤鱲角地段第1号,共1255公顷)
- 葵青货柜码头:全球第六繁忙货柜港
- 罗湖出入境管制站:旅客全球第二亦是全球最繁忙货柜车过境口岸
- 船湾淡水湖:全球首个在海中兴建的水库、全港面积最大的水库(1000公顷)
- 香港中文大学:全港面积最大院校(137公顷)、全港最大中央石油气用户之一(13个供气站)
- 愉景湾:全港地盘面积最大住宅项目(600公顷)、全港最大中央石油气用户之一
- 天盛苑:全港单位及楼宇数目最多居屋屋苑(17幢、6580伙;将来会被位于九龙的宋王台居屋项目以8720伙规模,打破最多单位数目纪录)
- 逸东邨:全港楼宇数目最多公共屋邨(25幢;而按原来规划,将以11939伙的规模超越天盛苑,成为全港最大型居屋屋苑)
- 葵涌邨:全港单位数目最多公屋屋邨(13742伙)
参考文献
- ↑ 香港故事 一场被抹去的香港新界战事—新界六日战. 香港01. 2017-08-23 [2017-10-25].[失效链接]
- ↑ 西贡离岛理民府 今开始改称南约理民府. 华侨日报. 1963-11-01 [2021-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 ↑ 2009年11月-新界东北新发展区规划及工程研究. [200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6).
- ↑ 200亿拓3市镇 私楼占六成 古洞粉岭北坪𪨶 村民反对清拆斥利益输送. [200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1).
- ↑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古物古迹办事处. [200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