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探访博罗转井镇(陈大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探访博罗转井镇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探访博罗转井镇中国当代作家陈大贵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探访博罗转井镇

沿国道215线一直向西,在海拔两千八百米处的阿尔金山北麓、博罗转井沟西岸,有一个面积仅一点二平方公里的小镇,像一个害羞的少年般蜷缩在高山和戈壁之间,安静祥和。这就是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老县城旧址博罗转井镇,也是前几年热映的电影《九层妖塔》里怪兽出没的石油小镇,更是曾在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阿克塞各族群众心底美好的记忆。

正是盛夏时节,山脚下的博罗转井镇微风轻拂,高大的杨树随风摇曳,鲜花竞相怒放,小草精神抖擞。湛蓝的天空下,不远处绵延的山峰和戈壁一望无际。这是一片团结、和谐、热情的土地,东西向的团结路是老县城的主街,县委县政府、县中学、县医院、影剧院和其他单位有序排列,居民区、水塔、商店、饭店等生活休闲区域则在主街南北星罗棋布。不过,如今这些都只剩下断壁残垣的轮廓了。同行的朋友陈德胜是土生土长的阿克塞人,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老县城度过。他边走边向我介绍那些残破的楼房和平房原来属于哪个单位、哪些居民,也介绍阿克塞的过去和现在。

阿克塞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北靠敦煌,西临库木塔格沙漠,是河西走廊名副其实的“走廊尽头”。国道215线、3011线、省道314线和敦格铁路等交通线路,连接起甘肃、青海与新疆的交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0世纪30年代,为躲避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压迫和剥削,一万多名哈萨克族人在各自首领的带领下,由新疆巴里坤为起点,开启了“东迁进入甘肃”的序幕。他们游牧于酒泉南部的祁连山、鱼儿红及敦煌南山和疏勒河两岸,居无定所,生活非常艰难。直到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阿克塞地区也随之获得安宁,哈萨克族人被不断追杀、四处逃难、漂泊流浪的日子终于结束,迎来了新生活。1954年4月26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成立,驻地博罗转井镇。1955年改名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这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中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后来,又从武威、敦煌甚至上海远道而来了一部分人,投身于自治县的生产生活建设中,逐步建立起机关办公室、民族贸易商店、学校、医院、影剧院等。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自治县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

建县初期,党和政府无偿拿出资金,调拨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对阿克塞实行了三年的“供给制”。但从1954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40多年间,牧民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博罗转井的居民饮用的山上雪水,含有高浓度的铀、钍等放射性元素,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六到八倍;地势高寒,气候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生长,无法进行有效的农业生产;年积温不足,即便六七月,人们也需要穿长袖衣服。除此之外,博罗转井还处于阿尔金山地震断裂带,具有发生八级地震的背景。基于此,上世纪九十年代,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县城搬迁和牧民定居双管齐下的战略决策,并得到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95年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阿克塞县政府驻地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1996年初,新县城建设工作全面启动。1998年县城正式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从此,作为县委县政府驻地四十四年的博罗转井镇沉寂了下来。 但是,真的沉寂了吗?并没有。

四十四年,有很多人在这片小地方生活过,从出生到长大,从工作到结婚生子,从居无定所到居家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一些人平静地离去,更多生命喧闹着迎接新世界。传承悠久的哈萨克族人文历史、浓郁的哈萨克族美食、丰富的哈萨克族民俗,各民族人民团结奋进、和睦相处的画面,都深深地烙在阿克塞人的心上。老县城以她独特的魅力和发展历史,让一些有志之士将目光牢牢盯在这里,思考她的发展之路,尝试让她以另一种形式或者身份,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种机会很快就来了。2015年,陆川导演的《九层妖塔》在博罗转井老县城拍摄,还原了小镇当年曾经因西部石油开发而带来的繁华,以及老县城行政机构、街道、住宅、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电影院在一派繁华中遭到怪兽肆无忌惮破坏的情景,荒诞地讲述了一个小镇消失的原因……故事自然是虚构的,但石油小镇、民族商店、影剧院、残破的楼房、倒扎在地的公交车等经典场景,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小镇产生了兴趣,专程前来探访。阿克塞县抓住机会,开始打造独具特色的博罗转井老县城影视基地。利用距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市不足一百公里的优势,确立了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思路,在保留风貌、增添元素、植入业态、丰富产品的同时深入挖掘旧址的人文要素,逐步探索出了博罗转井镇影视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先后投资六千多万元,实施了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美食工坊、景观道路提升、民俗馆、研学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今年又投入运行了景区小火车、旅游马车、观光车、创想空间自驾游营地、影视道具中心等业态项目。博罗转井影视基地还被纳入了甘青新大环线这条特色旅游线路中,成了有名的打卡网红景点。有雪域高原的浩瀚、老城故事的缩影、历史发展的记忆、文化和影视旅游深度融合的良好基础,影视基地成功吸引了众多导演的目光,先后拍摄了《西风烈》《天将雄师》《特战荣耀》《英雄》《打怪》《登场了,敦煌》《铁血蛟龙》《很高兴遇见你》《战斗吧木兰》等享誉海内外的影视片。随着这些影视片在国内和海外的播出,影视基地得到了海内外影视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游客的好评,不断有剧组前来参观选景,海内外游客旅游观光数激增。

走在博罗转井老县城的街道上,路边停靠的车辆排成长队,剧组遗留下来的场景、景区特设的道具、自然遗留的断壁残垣都成为了游客们拍照留影的重点。声光电等元素集于一身的怪兽在墙角、幼儿园大门上、倒扎的公交车旁冷不丁一声咆哮,吓得小朋友远远跑开,一些胆小的女士花容失色,但很快他们又醒悟过来,欢快地走到怪兽旁边,摆出各种理想的姿势拍照留念;几辆破旧的老式汽车停在遍布瓦砾的坡上,爱美的女士身着各种艳丽服饰跟车辆合影,粗犷荒凉的环境配上柔情似水的美女,画面充满了别样的美感。那些诡异无人居住的房屋和荒凉神秘的气息,让人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和深刻洗礼。正出神的时候,一列小火车“呜呜”从身边驶过,游客们欢喜鼓舞,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欢笑声点燃了影视基地的热情。同行的阿克塞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晓娥对我说,游客钟情的诸多影视剧场景和博罗转井老县城的残垣断壁融为一体,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后续,文旅部门将对博罗转井影视基地进行设施包装、产品包装,以“做旧如旧”的风格打造出一个特色文化影视小镇,让影视基地的明天更精彩。

博罗转井,老县城,影视基地,这是自成一体的不可分割的美好。这里的断壁残垣和遗留的建筑,承载过几代人的梦想,也记录了几代人奋斗的历程。游客在老县城的街巷行走、在废旧的建筑物间穿梭,感受她曾经历史,想像她的喧闹繁华,给旅行留下难忘的精彩记忆。我们离开时,众多游客正源源不断涌向这里。太阳已经西斜,老县城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不过,明天,揭开面纱,她一定会更为惊艳地出现在人们面前![1]

作者简介

陈大贵,陈大贵,笔名北斗,甘肃酒泉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