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急脓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急脓耳

图片来自科谱网

急脓耳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起病较急,耳部疼痛,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急脓耳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多发于小儿。本病可发于任何季节,而以夏季为多。[1]

疾病科属

耳科

疾病概述

急脓耳是指起病较急,耳部疼痛,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脓耳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多发于小儿。本病可发于任何季节,而以夏季为多。

诊断要点

l、急脓耳初期,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明显,耳痛剧烈,呈耳深部锐痛,搏动性跳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全身可伴有恶寒发热,小儿可出现高热、抽搐、哭闹、拒食、呕吐、腹泻等。鼓膜穿孔后,脓液外流,热渐退、耳痛减轻,全身症状渐消失。

2、检查:鼓膜穿孔前,鼓膜呈弥漫性充血,甚则向外膨隆,听力明显减退,呈传导性耳聋。鼓膜穿孔后,脓液外流,外耳道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拭除浓液,可见鼓膜上有一博动的反光亮点,脓液从该处搏动性流出。

3、急脓耳应与耳疔、耳疮相鉴别。耳疔、耳疮者,耳道可有脓液,但耳膜无穿孔,可资鉴别。

辨证分析

风热湿邪的侵袭是急脓耳的主要外因,而患者素体肝胆有热是急脓耳的常见内因。由于婴儿哺乳方法不当,伤风鼻塞或患鼻病时用力擤鼻,污水入耳或耳膜外伤等,而致风热湿邪外袭耳窍,引动内蕴火热,内外邪热交结而发病。邪热困结耳窍,蒸灼耳膜,气滞血瘀,气机不利,故耳内疼痛,邪热盛者,疼痛剧烈。火热邪毒蒸灼,血肉腐败,则耳内流脓黄稠。总的治疗方法是清泻肝胆湿热。

辨证论治

风热邪袭耳窍

方药

中成药

(1)中黄上清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

(2)银翘解毒丸(片),口服,丸剂每次l丸,片剂每次4片,每日2—3次。

肝胆火盛型

方药

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万氏牛黄清心丸,口服,成人每次服l瓶(2克),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l/2量;3—7岁服l/3量。

外治法

1、清除外耳道脓液

2、滴耳

3、滴鼻可用3%双氧水或稀白醋液清洁外耳道。选用黄连滴耳液,鱼腥草液、0.25%等滴耳。用滴鼻灵、1%麻黄素液、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

4、耳前后红肿者,可用紫金锭磨水涂敷,或用金黄散调敷。其他疗法l、针刺治疗取穴听宫、听会、阳陵泉、侠溪、外关、耳门、合谷、曲池等穴位,每次取2—3穴,针刺用泻法,每日 l~2次。

饮食疗法

(1)夏枯草煲猪瘦肉:夏枯草30克,猪瘦肉60克,加水适量,煎汤饮服。

(2)红糖绿豆抄:每次用绿豆约60克,红糖适量调味,制成豆沙食用。

预防调护

(1)注意清除外耳道积脓,防止脓液污染耳壳及耳周。

(2)注意滴耳正确方法,滴耳时患耳向上,滴入药液后轻按耳屏,使药液全部流人中耳。

(3)密切观察,注意病情变化,尤应重点观察发热、流脓、神志等变化,预防急脓耳颅内并发症的发生。

(4)鼓膜穿孔愈合前禁忌游泳,防止污水入耳,以免加重病情。

(5)忌食辛热之品,少食蛋类、奶类、豆制品等引起流脓增多之食物。

(6)注意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哺乳时应取正确体位。劝告儿童不要在污水中游泳、跳水,预防脓耳的发生。

参考来源

  1. 急脓耳,360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