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模板参数错误!(代码34)
|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 |
---|---|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 |
原文名 |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
出生 |
1896年9月24日 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 |
逝世 | 1940年12月21日 |
国籍 | 美国 |
职业 | 作家、编剧 |
知名作品 |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夜色温柔》 |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20世紀美国作家、编剧。菲兹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频有特色。除上述两部作品外,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缘》(1941)。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
人物经历
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祖上曾经阔气富有,传到父母这辈已家道衰落。1913年,靠亲戚的资助,他上了美国东部贵族式高等学府普林斯顿大学。但他无心学业,常常缺课考试不及格,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社会活动上。他设法跻身学校的文学团体,应邀参加最有名的俱乐部,摆脱了乡音磨出一口标准的"高级"英语,极力而巧妙地抹去身世的差异。
1917年春,美国宣布参加一战,菲茨杰拉德也参军了,但他还未及被派上战场,一战就结束了。1918年末,菲茨杰拉德从军队退役就直奔纽约,但他仅找到一份在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公司写广告词的工作。 1919年6月,泽尔达失去耐心提出终止婚约。早年的种种经历,造成了菲茨杰拉德一生都对金钱二字格外敏感。
1920年2月小说《人间天堂》出版,因传达出鲜活的时代感而一炮而红,短短几天第一版竟已售罄。各家杂志开始争相向他约稿。1919-1929年,菲茨杰拉德的年收入平均有25000美元,当时教师的平均年收入是1299美元。夫妇俩纵情享乐,挥金如土。这对金童玉女组合还以出格的行为频频登上各类小报。比如当众跳进广场的喷泉,又浑身湿淋淋站在桌上跳舞;因过于喧闹被房东撵走……但夫妇俩的知名度反而大大提高。
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最初销量平平。但它的价值后来被发现,并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他的生活也从这一年开始在酒精中沦陷,更糟的是,妻子泽尔达的精神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进入医院。菲茨杰拉德文学圈的朋友大部分都认为是泽尔达毁了他,她讲究排场,奢侈无度,给他带来沉重的负担。
1929年,美国和全世界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属于菲茨杰拉德的黄金时代也悄然逝去。他在1934年出版的长篇《夜色温柔》已不负盛名。酗酒成为作家逃避生活的唯一方式,也挥霍着仅存的天才。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死于酗酒引起的心脏病突发,年仅44岁,遗留一部未竟之作《最后的大亨》。
个人生活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母亲的家族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商人阶层。而菲茨杰拉德的父亲一生都处在经商失败的阴影中,在菲茨杰拉德的童年时期,他们一家人曾多次因为父亲的事业失败不得不四处搬家。因此,菲茨杰拉德一家实际上是依靠他母亲从娘家继承的财富维持整个家庭生活,甚至在他父亲第一次生意失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家人都不得不寄居在他外祖父家中,这些经历让菲茨杰拉德从小就成为一个敏感的孩子。同时,家族的传统氛围又让菲茨杰拉德从小能够接触到了各种文学艺术的熏陶。菲茨杰拉德的父亲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浪漫绅士,总是给他讲南方的古老传统和故事,这让菲茨杰拉德从小就对美国的南方文化习俗有了一种亲切感,在他早期的短篇小说中,明显表现出了对南方文化的偏爱。而菲茨杰拉德的母亲对他非常溺爱,经常带他出入圣保罗的上流社会,这对他艺术创作的方向和情趣品位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1918年7月,菲茨杰拉德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乡村舞会上邂逅了泽尔达。泽尔达出身不凡,作为阿拉巴马最高法院法官的小女儿,精通芭蕾、法语、诗歌,连同家人的宠溺滋生了她格外的骄傲与叛逆。菲茨杰拉德展开疾风骤雨般的追求,泽尔达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
泽尔达是一个才女,她对文字也有天生的敏感,对写作一直很有兴趣。菲茨杰拉德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大段大段随意取用她的日记、书信,甚至包括她的精神病治疗经历。他说服泽尔达将她写的短篇以自己的名字或是两人共同署名发表,因为以他的名声获得稿酬会高出许多。泽尔达难以忍受自己只是作为作家妻子的身份存在。她在27岁重拾年轻时的爱好芭蕾,但年龄所限已很难有所进益。泽尔达却开始疯狂训练,后期甚至每天练舞八小时,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于1930年首次诱发精神崩溃,她后来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菲茨杰拉德死后七年,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意外失火,她被困在顶楼,活活烧死。
创作特点
纵观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他描写的都是当时美国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生活。在他的小说中,所有的主人公都是风华正茂,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志青年,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些青年充满激情的个人奋斗并没能实现他们梦想中的成功和财富,他们无一不遭受到命运的捉弄,往往在经历了残酷而虚假的现实冲击后,都彻底丧失了自我,最终一步步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创作是一种有自传倾向的自我体验式写作。他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小说创作细致地描画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风貌,从而真实地再现了"爵士时代。菲茨杰拉德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或是出于他个人对人生的情感体验,或是包含了他自己人生经历中的一部分。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出激烈的思想情感冲突。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实际上都是菲茨杰拉德个人自我意识的不同表现。通过他笔下的那些主人公,能感受到菲茨杰拉德对现实的犹豫和惋惜,对个人成功、金钱财富的追求,也能看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赞美,对社会阴暗面以及人性中的邪恶的批判。他对自我、他人以及整个时代、社会的矛盾情感使他总在现实生活和自我理想的中间徘徊。对于战后的全新的繁华时代,菲茨杰拉德力图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并且真实地描写他所看到的这个新的时代和在这个新时代中人们的新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善的一面。
从小说艺术方面看,菲茨杰拉德擅长叙述故事,作品风格幽默细腻,言语流畅,结构严谨,尤其是人物对话写的自然逼真,富有个性。菲茨杰拉德为确认和超越浪漫主义所进行的探索是美国文学有代表性的动力,这使他成为一位关键性的文学人物。反映在菲茨杰拉德身上的失败仍然透着悲哀。它构成他的长短篇小说的悲剧核心。
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他惯常使用的即是"双重叙事视角"的叙事方式。这里的"双重叙事视角",是指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人物的叙事视角多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全知视角则传达着菲茨杰拉德自己的声音。
人物评价
既然菲茨杰拉德能够写出一本像《了不起的盖茨比》[1] 这样好的书,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书。 (美国作家海明威评)
虽然有着许多明显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从某些方面看,菲茨杰拉德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菲茨杰拉德评传的作者、美国学者阿·密兹纳评)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把亲密和疏远结合在一起:他似乎同时既站在20世纪20年代之中,又站在20年代之外;但是在写接踵而来的那段时期时,却没有人能同样地把这两种品质结合在一起。 (美国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评)
菲茨杰拉德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学家,并且长时间作为那个时代最突出的代表。 (美国评论家卡津评)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是从他的灵魂深处流出来的,尽管他的作品只是显露出他自己,可是他写得如此卓越,以致他显露出来的是人性的百态。 (美国文学批评家查尔斯·显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