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上的波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崖上的波儿》(崖の上のポニョ)是由宫崎骏导演、编剧,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长篇动画电影,于2008年7月19日在日本首映。
故事简介
大海中一只小金鱼偷偷离开她的家,乘著水母来到外界的世界,却不慎卡在海洋垃圾里的玻璃罐内,这时救了她的是一个小男孩“宗介”。
宗介将金鱼救出后把她取名为“波妞”,并决心要保护她。喜欢上宗介的波妞,开始想要变成人类。
制作
经纬
《崖上的波妞》最初的构想来自于2004年的作品《霍尔的移动城堡》完成后,当时制作人铃木敏夫指出《霍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角色苏菲、马鲁克、火魔卡西法三者之间的互动非常有趣;便希望能做出这种适合儿童欣赏的动画。
最初拟定的企划为改编作家中川李枝子的童话作品《不不幼儿园》,这是一部关于托儿所小孩的故事,这部作品宫崎骏曾在2001年时将其中一段章节制成短篇动画《捕鲸记》(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用短篇动画电影)。后续宫崎骏以之前在濑户内海福山市的鞆之浦的员工旅行时所观赏的港町景色为灵感,进一步将作品暂拟定为《崖上的不不幼儿园》,而当时他住的地方正是悬崖上的小屋子。之后宫崎骏带著拟定的构想,在2006年10月带领吉卜力的工作伙伴开始制作。
原本预定使用和以前一样的表现手法,但在制作前阅读了夏目漱石的作品《草枕》后,前往英国伦敦的泰特美术馆,欣赏了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画作后,深受《欧菲莉亚(Ophelia)》的感动而对作画方式重新评估。之后,宫崎骏“想再回去纸上作画的动画根源,再一次,自己划桨,拉起帆渡海”。只用铅笔作画”的意图,使这部作品不使用电脑(CG)作画,而全部使用手绘作画(但之后的色彩、摄影是数位处理),在一年半内,大约有70名工作人员画了17万张图。
制片人铃木敏夫说宫崎骏想在表现手法上发起新的挑战,尤其此作80%的场景是海水,而这也是他第一次以大海为舞台[1],宫崎骏亲自画所有的波浪,试图找出最好的呈现手法。而宫崎骏表示有意去做一部连5岁小孩都能看懂的电影[2]。
作品设定
- 故事融合了安徒生童话的《美人鱼》,并除去基督教色彩。
- 剧中的月亮比平时还大,显示了地球平衡的崩溃。除此之外,月亮还有更深的涵义。
- 部份设定受到理察·华格纳的歌剧《女武神》影响[3]。
- 剧中出现类似泥盆纪的海中生物,但实际上这些生物是宫崎骏想像出来的。
- 波妞的造型来源出自于该作品的作画监督近藤胜也当时约3岁大的女儿。
- “波妞”这个名字为宫崎骏所想的点子;他认为这听起来就像是用来形容碰到柔软东西时的拟声词。[4]
- 角色宗介是以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5岁时为蓝本。
- “宗介”这个名字来自夏目漱石的小说《门》。
- 藤本的模特儿则为作画监督近藤胜也,为宫崎骏参访近藤家后所想的灵感。
影片
参考文献
- ↑ Template:Cite episode
- ↑ MIYAZAKI HAYAO TALKS PONYO AND HOSHINO KOJI TALKS ABOUT GHIBLI'S FUTURE. GhibliWorld. 2008-07-17 [2008-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6) (英语).
- ↑ 映画「崖の上のポニョ」公式サイト - キーワード. 吉卜力. [2008-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05) (日语).
- ↑ Capone Chats With The Mighty Hayao Miyazaki about his Latest, PONYO!!publisher=aintitcool. 2008-08-03 [201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