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剃頭匠(李景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剃頭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剃頭匠》中國當代作家李景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剃頭匠

魏師傅是剃頭匠,整天黑着臉,眼睛專愛端詳人的頭型,可能在琢磨這頭型該怎麼剃為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魏師傅在家鄉小城名氣挺大,就連縣委書記、縣長都請他理髮,你說厲害不?平時,他走街串巷,挎着理髮工具包,手裡拿着跟食品夾子那個樣式差不多卻又小巧的不鏽鋼翁子,用一根細鐵棍穿過夾子空兒一划,便發出「嗡——」一聲響,人們聽見了,便知道剃頭匠來了。那個年代人們管理髮的叫剃頭匠,也許跟常給人剃光頭有關吧,也未可知。魏師傅經常告誡孩子們:憑着過硬的技術養家糊口,憑着好的德行安身立命。

你問魏師傅名氣是怎麼來的呀?當然是理髮技術高明得來的。

一個剃頭的,還有啥技術含金量?

你說這話可就外行了,車鉗鉚電焊要技術你承認;剃頭更要技術。你想啊,在腦袋上動剃頭刀、剪子、推子,沒個技術那還了得,一不小心,把頭皮削下一塊,那就可攤事了。

魏師傅給人剃頭,刀子在你頭皮上有序地遊走,你並沒有被刀子「刮」的疼痛感,反而「舒舒」的挺好受。不剃光頭留分頭、背頭,那個年代若理這種頭型,往往後腦勺的頭茬留的極短,都露出了青虛虛的頭皮,難看死了,尤其是大勺子、南北頭,最不好理。而魏師傅理髮根據不同的頭型選擇腦後留的頭茬長短,理完後,美觀大方。這還不算,刮臉時,先用毛刷蘸肥皂沫,把上下唇、下巴頦、臉的兩側都塗上肥皂沫,然後把乾淨的毛巾放進熱水裡浸泡一下,拿出來擰乾,帶着熱氣,用兩手抻着毛巾兩端,在靠近顧客的上唇處抖動幾下,待毛巾熱度不燙皮膚時,適時地捂在上唇以下(包括下巴頦),停幾分鐘後,把毛巾拿下來,把殘留的肥皂沫擦去,再塗一遍肥皂沫,然後,拿剃頭刀在掛在牆上的盪刀布(細帆布做的)上反覆背幾下,拿張巴掌大的廢紙放在你胸前,便開始刮臉,不時地把剃頭刀上的肥皂沫抿在那張廢紙上。刮臉一般刮兩遍,颳得一乾二淨。你先別起身,這還沒完,然後用刀尖小心地刮耳朵眼毛,接着拿起剪刀剪掉鼻毛露出鼻孔的那部分。

倘若你說,這兩天睡落枕了,魏師傅便會給你捏咕捏咕。你若頭皮神經疼,他也會給你捏咕一番,這都不額外收費。對了,魏師傅用的白圍巾始終是雪白的,讓你感覺特別衛生,他作業的時候,無論冬夏,都戴着口罩,講究。

魏師傅走街串巷常了,結識了一大批回頭客,他對每位回頭客是哪天剃(理)的,都記得一清二楚,到了一個月後,他就過來了,不直接進到顧客家,而是在他家院外劃幾聲翁子,沒人開門迎他,他絕不去叨擾。

魏師傅給官員理髮時,絕不問這問那討人嫌,對方跟他熟了,嘮些閒嗑是常有的事。他會嘮嗑,把走街串巷遇到的奇聞軼事有聲有色地講給對方聽。常常藉機把百姓的呼聲反映給領導,還真有些有關民生的事情,比如哪個街道存水啦、誰家的土平房要塌啦、哪家有孤寡老人生病沒人照料啦等等,一旦被領導重視而得到了解決。那個年代官員也真為老百姓辦實事。縣委書記、縣長最愛聽他講這些事情,老書記把魏師傅稱為「民情義務調查員」。各部委、各科室聽說了都對魏師傅另眼相待,他反映的民情格外受到重視。他呢,並不以此為榮耀,從來不向別人顯擺,還有意識地對民情做些核實工作,力求反映的情況準確無誤。有的官員高高在上,耍官僚的,不辦實事的,若找他理髮,他一概找個理由拒絕。這些人還不敢向他發威,怕他向書記、縣長反映。

那個年代,實行計劃經濟,民用的商品一般實行分配製——發票券,煙、酒、糖、茶、肉、蛋、布、棉花自行車手錶等都用票。魏師傅跟小城各級頭頭腦腦活絡,弄個票券啥的容易,他常常為自己的顧客解決一些急需的票券。

魏師傅走到哪兒,都有人熱情地打招呼。他排隊買東西,只要排在他前面的人認出他,非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他不可。那個年代,一個剃頭匠能夠受到這般禮遇,除了魏師傅,我沒見過有第二個人。

魏師傅家裡有六個孩子,一個比一個淘氣,若有了過錯,他都和風細雨地開導;若是一旦犯了大錯,比如上房用麻袋片給鄰居家煙囪堵死啦、參與打群架給人家腦袋大開瓢啦等等,需要嚴厲懲罰時,他不聲不響,傍晚孩子脫躺下後,他把腿伸過去,用大拇腳趾一頓掐,被掐處常常青一塊紫一塊。孩子哭喊着告饒,哎呀媽呀爹,饒命吧,再也不敢啦!其餘的孩子縮進被窩裡不敢出聲。魏師傅說,這叫大拇腳趾掐一敬百。

魏師傅的大拇腳趾頭靈活,比手還好使。嘿,他還有這個絕活。[1]

作者簡介

李景寬,黑龍江省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