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九宫回阳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宫回阳法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九宫回阳法

技术;中医

九宫回阳法侯氏疗法经典体疗之一,就是以神阙穴为中心选取任脉足阳明胃经的九个穴位组成为主,辅以温针灸,以涵养阳气,温经祛寒的方法。[1]

定义

九宫是以神阙穴为中心的区域,取穴梁门,神阙,天枢,水道,关元。中医认为九宫是人体真元所在。

作用机理

"九宫穴"即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双侧梁门穴水道穴天枢穴,及中脘穴关元穴九个穴位组成的九宫格区域。该区域位于中、下二焦,中焦为脾胃所居,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下焦是肝肾所在,是机体肾阴肾阳的寓所,九宫区域是人的生命所在,是人体阳气的根本,为阳气所居的宫殿,是人的动力系统。侯氏秉承《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认为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肾阳不足,三焦气化不利在风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在治疗上首先要激发和培补元气,使肾阳旺盛,促进三焦通畅,经隧气血得运,痹者得除。选取九宫穴,用温针灸来涵养、固护人体之阳气,以达驱散内伏寒邪、温益真元、健脾化湿、通调三焦、舒畅气机,扶正固本之功。中脘穴为胃之募穴,人赖百谷以养其身,凡养生调病者,当首应调和胃气,胃气调则生,是人体养生之要穴之一,可调节脾升胃降的功能,其在三焦整体的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中起着枢纽作用。关元为小肠募,使足三阴足阳明任脉之会,五脏六腑之本,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即元气之关,用之温下元,暖胞宫,补元气,调气血,通经络。天枢是足阳明胃经穴,大肠募,我国古代星家以北斗第一星为天枢,主持天际各星运行之律。以人事合天道,喻穴居人身上下枢要之处也。喻本穴犹天之中枢,在治疗上,可促使胸腹之气上下沟通,以促人体正常运行,能调胃肠、行气血,通三焦。梁门水道为胃经穴。梁,屋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取之益阳气,消寒滞,开痞郁,即破横亘之梁,而开水谷通敞之门。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当膀胱上系,功在治水。天枢梁门水道三穴共用,可通粮道、治水道、行天道,具有调中气、和肠胃、化水湿之效。针刺和艾灸九宫穴可收温益真元、健脾化湿、通调三焦之功。

功效

温益真元、健脾化湿、通调三焦

适应症

1、 代谢综合症:高血脂、高血粘度、高尿酸、高血糖、高血压等。

2、 风湿病及颈肩腰腿病患: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病、肩周炎等。

3、 消化系统疾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腹泻、便秘等。

操作方法

(一)患者排空二便后仰卧于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头部垫起,大致与身体呈一平面,全身放松,体态自然,暴露腹部。

(二)视人之肥瘦,取1.5~2.5寸毫针,于脐周取穴后,先行针刺得气,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

(三)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3cm的艾卷施灸,或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每日一次,三十次为一疗程,每十次休息1~2天,疗程间休息1周。

(四)辩证施术

1、 若痹症日久,气血亏虚,中、下焦淤滞,而见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兼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颜面微青而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欠润滑,苔黄或薄白,脉沉虚而缓者,宜温针灸中脘,关元,以益气养血通络温阳。

2、 若食欲不振,泛吐清水,纳少腹胀,大便溏泄者,宜温针灸双梁门以健脾温阳。

3、 若因脾虚水温下注,或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而见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身倦肢冷者,宜温针灸双水道。 4、 若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者,宜温针灸双天枢。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九宫回阳疗法虽然法简方便,但在临床应用时,尚须注意以下几点,以保证其安全有效。

1、施治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疗穴位及剂量。

2、 灸灼过度如局部出现水泡,如水泡不大,可用龙胆紫药水擦涂,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宜用消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也可在数日内痊愈。

3、 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要防晕针。

4、 孕妇妇女经期及腹部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及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禁用。

5、灸后余火要妥善处理,防止复燃。

6、小儿慎用。

相关视频

北京侯丽萍风湿病中医医院的九宫回阳疗法

参考资料

  1. 九宫回阳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