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中道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中正不偏的行事法则。“中道”是相对于偏颇的行为而言的。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存在与变化遵循着基本的法则。这一法则体现在人为行事中,即是“中道”。人的言行应符合于“中道”。儒家主张通过遵循“中道”,避免过度或不及的言行,以实现完美的道德。佛教则主张践行“中道”,以认识事物的真实形态,而达到解脱。不同学派、教派对“中道”具体内容的理解会有所不同。

引例1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 (juàn)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孟子·尽心下》) (孟子说:“孔子讲‘不能与遵循中道的人相交,也一定要结交狂者或狷者。 狂者激昂进取,狷者不做有违道义的事。’孔子难道不想结交遵循中道的人吗?不一定能遇到,所以思求次一等的人。”)

引例2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 行,无义相应。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 (qū)智趣觉,趣于涅槃。 (《中阿含经》卷四十三) (不要追求感官的满足,它太过低劣,这是普通人的行为。也不要苛求自己履行苦修,极端的痛苦并非圣人所行,并不会带来想要的结果。远离了这两种极端、取得中道,才能够成就正见正知,导向寂静、觉醒和解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