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

图片来自trip

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中路125号内[2],曾经是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

它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天文台也是广东省第一座天文台、中国第二座正式命名的天文台(仅次于徐家汇天文台)。

修建

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颁布大元帅令创建的大学,原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病逝后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并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引进欧美国家的科学和教育体系。在此过程中,学校聘请留学法国天文学家张云博士为数学系教授,由于他特长天文学,于是在1927年初以数学系为基础成立了数学天文学系,同年2月在学校图书馆(现广东贡院明远楼旧址)东北侧的小土岗上修建天文台[3]。天文台于1929年6月落成,海拔3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部分为一座坐北向南的长方形二层楼房,正面有数十级阶梯,东侧为相连的六角塔形三层楼房,地下部分为一层地下室[4]

天文台建成后,原中山大学物理系气象试验所的仪器设备并入,因此中山大学天文台以天文为主,兼顾气象,其主要仪器是法国制天文标准时钟,15厘米子午仪、20厘米反射望远镜德国赤道仪各1个,此外还有多种气象仪器[5],如自动雨量计、水银气压计等。

成果

天文台除进行天文教学与研究外,还承担天文观测工作。当时世界大部分主要天文台都位于北半球高纬度,而中山大学天文台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可以观测到高纬度天文台所不能观测到的南半球星空,因此受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视,曾经和国际天文联合会变星委员会联合进行变星的观测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此外,1933年的万国经纬测量,1936年的日食观测,都是由中山大学天文台代表中国完成。天文台还承担许多民用军用项目,如广州市的首次经纬度测定,广东空军日月出没时刻计算等。

弃用

1935年,中山大学石牌新校落成,中大除医学院外全部迁入新校,并于1936年在新校区高岗上修建新天文台。新中大天文台于1938年落成,正式取代旧天文台。但不久后广州沦陷,实际上新天文台直至1946年后才正式使用。中共建政后的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原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学系全体师生、天文台全体员工以及天文仪器设备全部调整入南京大学,中大新旧天文台皆被弃用,新天文台所在地成为华南农业大学的一部分。

1957年至今,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由广东省科技图片社、广东科技报社等单位使用[6]。1978年7月,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和广东贡院明远楼一并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10[7]

参考文献

  1. 关于公布第四批和重新核定公布第一、二、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失效链接]
  2. 另一地址为文明路215号大院内
  3. 广州贡院明远楼与中大天文台旧址――中国天文史上一重要科学遗址介绍.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4. 广东贡院明远楼与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失效链接]
  5. 民国 广州 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6.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gznet的引用提供文字
  7. 广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一览表.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