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气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气汤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七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具有破气行滞之功效。主治①气中,忽然仆倒昏迷,牙关紧闭,手足拘挛,其状与中风无异,但口内无涎声。②其气起于一边,或左或右,循行上下,或在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其气不得息,令畜腹中满。症见三焦气滞,走窜不定。

歌诀

七气汤治七情伤,棱莪藿桔青陈匡;香附益智兼甘草,破气行滞力偏强。

组成

荆三棱120克,蓬莪术120克,青橘皮120克,陈橘皮120克,藿香叶120克,桔梗120克,益智仁120克,香附子180克,甘草40克。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60克,水二盏,生姜12片,枣4枚,煎至一盏,去渣服。

功用

破气行滞。

主治

①气中,忽然仆倒昏迷,牙关紧闭,手足拘挛,其状与中风无异,但口内无涎声。②其气起于一边,或左或右,循行上下,或在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其气不得息,令畜腹中满。

方义

所用三棱、莪术破气行滞力量最强,并可兼理血滞,故是方中主药。治气不宜专治一脏,而应兼理三焦,故用藿香、桔梗开宣上焦肺气之壅,陈皮、益智舒畅中焦脾气之滞,香附、青皮疏调下焦肝气之郁,协助主药通调气机,复其升降出入之常。甘草虽可调和诸药,却有壅中之虑,其性甘缓不利于行气药的发挥,故用量最轻:九药组合成方,可呈破气行滞功效。

运用

诊断要点:三焦气滞,走窜不定。

附注

寒则气收,宜辛散之,甘缓之。此治气虚寒郁药也。(《玉机徽义》)

附方

名称:七气汤

组成:半夏(姜汁炒)五钱,厚朴(姜汁炒)三钱,茯苓四钱,紫苏二钱

用法:加姜、枣煎

主治: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满喘急,或咳或喘,或攻冲作痛。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七情之病,令人气结痰聚,阴阳不得升降,故有痞满、喘咳、冲攻等证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名称:七气汤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各三钱,紫苏叶一钱

用法:加生姜3片,水2杯,煎八分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主治:七情郁逆。胸脘痞闷疼痛,咽喉之间如有物阻,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咳不出,咽不下,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行气降逆,化痰散结

名称:七气汤

组成: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高良姜(炒)、河黎勒皮各一两半,大腹连皮(锉)一两,吴茱荧(汤洗,焙炒)三分,牵牛子(炒)半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微利两三行为度

主治:奔豚气,自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腰腹疼痛,或冲心满闷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重要文献摘要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伤风仿暑伤寒伤湿痰欺等自汗,各载本门,其无病而常自汗出,与病后多汗,昔属表虚,胃气不固,荣血漏泄,宜黄蔑建中汤,加浮麦少许煎。黄芪六一汤,或玉屏风散?或身温如常而汗出冶者,或身体冶而汗亦冶,别无他病,并属本证。有痰证冶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有气不顺而自汗不止,须理气使荣衞调和,小建中汤加木香。有病后多汗,服正元饮诸重补剂不愈,惟八珍散宜之。若阴汗,惟密陀侩和蛇脉子研末扑之,立止。”[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