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演義》中的十大「冤案」:誰死得最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中的十大冤案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三國演義》中的十大「冤案」:誰死得最慘!《三國演義》中的十大「冤案」[1]

一、曹操殺伯奢。

曹操行刺董卓失敗後,與陳宮結伴逃亡,途中行至呂伯奢的莊院求宿。呂伯奢是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為了款待曹操,特意出門買酒,讓曹操在家等候。期間疑心很重的曹操「聞莊後有磨刀之聲」,遂「潛步入後堂」,在偷聽到有人說「縛而殺之,何如?」的話後,便與陳宮一起「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當他們得知「誤殺好人」後,「急出莊上馬而行」,在潛逃途中,正巧碰上了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害怕「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所以趁其不注意「揮劍」將其砍死。一片好心換來了全家被殺,呂伯奢一家九口死的冤枉。

二、曹操殺王垕。

袁術稱帝後,曹操大怒,派十七萬大軍征討。期間,袁術「堅守壽春」不出戰,企圖拖垮「糧草接濟不及」的曹操。管糧官王垕稟報曹操:「兵多糧少,當如之何?」曹操說:「可將小斛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王垕問:「兵士倘怨,如何?」曹操說:「吾自有策。」王垕得到命令後,便按照曹操的意思「以小斛分散」,結果招來了將士的「嗟怨」,「皆言丞相欺眾」。為了穩定軍心,解除「謠言」,對王垕做了一定安慰之後,沒容王垕多說一句話,「早呼刀斧手推出門外,一刀斬訖」,然後出榜曉示「王垕故行小斛,盜竊官糧,謹按軍法」,一場「眾怨」就這樣化解了。王垕得到曹操的指示犯了錯誤,卻被當成了「替罪羊」斬首,王垕死的着實冤枉。

三、袁紹殺田豐。

曹操攻破了徐州後,袁紹準備攻打許都,以剷除勁敵曹操。謀士田豐向他提出了「前操攻徐州,許都空虛,不及此時進兵;今徐州已破,操兵方銳,未可輕敵。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後可動」的合理化建議後,被袁紹否決。田豐叩頭強諫「若不聽臣良言,出師不利」,再次激怒了的袁紹,被袁紹「囚於獄中」。官渡之戰前夕,身在獄中的田豐又向袁紹上書「今宜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大兵,恐有不利」,袁紹大怒,「欲斬田豐」,被眾官告免。官渡慘敗後,袁紹「大悔」當初沒有聽從田豐的勸告,但恐回去「羞見此人」,便派人去獄中殺田豐。一片忠心為主的滿腔熱誠換來殺身之禍,田豐夠冤的。

四、曹操殺蔡瑁。

蔡瑁是劉表的內弟,掌管着荊州十萬水軍。劉表的兒子劉琮繼位後,迫於形勢,在蔡瑁的教唆下投降了曹操。蔡瑁「久居江東,諳習水戰」,又給曹操帶來了十萬水軍,這讓曹操喜出望外,因為曹操的下一個進攻目標是孫權,自己率領的軍隊久居北方,不習水戰,要想掃滅江東,必須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強大的水軍做支撐。蔡瑁的到來對曹操來說無異於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曹操對蔡瑁也很夠意思,封他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同張允一起繼續掌管、操練水軍,為攻打東吳做準備。愚蠢的蔣干中了周瑜的計,周瑜故意讓他偷走了寫有「蔡瑁張允謹封」的假書信,使曹操一時間也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誤認為蔡瑁、張允與周瑜暗中勾結企圖謀害自己,把他二人怒喝一頓。蔡瑁、張允在「不知其意,驚惶不能回答」的情況下,被「武士推出」砍了頭。蔡瑁、張允掌管水軍後也算盡心盡力,此時被殺,不但冤枉,恐怕臨死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五、孫策殺于吉。

孫策外出打獵時,被仇人許貢的三名家客襲擊,臉上中了毒箭,怒氣衝天,看誰誰不順眼。一天,江東的神仙于吉「身穿鶴氅,手攜藜杖,立於當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被孫策看在眼裡,怒在心中。於是把于吉誣衊為「妖人」,說他「煽惑人心」,便要殺了他。謀士張昭勸他說:「於道人在江東數十年,並無過犯,不可殺害。」母親也勸他說:「此人多曾醫人疾病,軍民敬仰,不可加害。」孫策不聽勸告,最後還是「叱武士將于吉一刀斬頭落地」。一個「代天宣化,普救萬人」,對社會、對人民有益無害的道士,被他在怒氣之下殺了,不僅冤枉,更是可惜。

六、曹操殺近侍。

「寧教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是曹操的做人原則,所以曹操對誰都心存防備,即便是自己的貼身侍衛,也不能掉以輕心,白天還好說,到了晚上睡覺時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防不測。為了提防有人謀害自己,曹操經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想測試一下近侍是否把他的話記在心裡,便假裝在睡覺時把被子弄到地上,等近侍上前幫他蓋被子時,從床上一躍而起,拔劍殺死了這名近侍,然後裝作沒有事似的繼續睡覺。曹操「醒後」故意一驚一詫的問:「何人殺吾近侍?」其他人便說是曹操在夢中自己殺的。這名近侍的死,不僅證明了他夢中果然能殺人的本領,同時也成了他警告那些利用他睡覺時試圖謀害他的人的一副血淋淋的道具。做曹操的近侍,活得緊張,死的冤枉。

七、曹操殺楊修。

曹操曾說:「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這說明曹操對自己的智慧謀略很自信,也很自負。楊修是曹操的「行軍主簿」,被曹操「委以軍政錢糧」的重任,「早晚多蒙丞相教誨,極有開發」,按理說楊修對曹操應該是非常了解的。「恃才放曠」是楊修最大的毛病,在一個非常自信也極其自負的上司面前,不時的耍些小聰明是非常不理智的,但楊修卻偏偏就是這種人,因此「數犯曹操之忌」。一次兩次的在上司面前表現自己的過人才智,顯露自己的非凡鋒芒,上司雖然心裡不願意,嘴上還是會表揚你的,說你「太有才了」。時間長了,次數多了,上司就會記恨你、討厭你,甚至會抓住機會除掉你而後快。曹操在攻打漢中時,「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據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此時正在氣頭上的曹操,心情非常鬱悶煩亂,胸中有氣還不好發作。楊修自作聰明的毛病又犯了,偏偏在這個時候「假傳軍令」,「擾亂軍心」,撞在槍口上,被老早就想收拾他的曹操抓住了機會,砍下了他那顆裝滿智慧的腦袋。楊修之死是必然的,但也有些冤枉的成分摻雜在裡面。

八、呂蒙殺鄉人。

用詭計襲占荊州後,為了安撫荊州百姓的民心,削減關羽將士的鬥志,傳令軍中:「如有妄殺一人,妄取民間一物者,定按軍法。」有一天呂蒙在雨中巡查時,發現自己的一個老鄉「取民間箬笠以蓋鎧甲」,呂蒙要殺老鄉,老鄉含淚申辯道;「恐雨濕官鎧,故取遮蓋,非為私用。」呂蒙當然知道老鄉是為了「覆官鎧」才「取民間之物」的,但是「號令已出」豈能收回,最終還是不「念同鄉之情」砍了老鄉的腦袋。呂蒙殺掉老鄉,換來了「三軍震肅」,老鄉因公被殺,確實冤枉的很。

九、曹操殺華佗。

曹操的頭疼病犯了之後,痛不可忍,到處尋醫問藥,效果甚微。有人舉薦了名醫華佗,曹操很高興,急忙派人星夜把他請來。在「診脈視疾」後,華佗認為曹操的病是「小可之疾」,沒什麼大礙,只要「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就能「除根」。曹操大怒,認為華佗想謀害自己,為關羽報仇,便把華佗「拿下獄中,拷問其情」。「旬日之後」,一代名醫華佗被曹操殺死在獄中。華佗一心精湛醫術,無意政治鬥爭,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他的職業道德,卻被疑心太重的曹操認作是謀害自己的殺手,華佗的冤情確實很大。

十、劉備殺劉封。

劉封本名寇封,是樊城縣令劉泌的外甥,因為劉備見他「器宇軒昂」,非常「愛之」,於是收他為義子,改名劉封。劉備攻取山城上庸後,派劉封、孟達同守上庸。關羽敗走麥城後,派廖化突圍到距離麥城比較近的上庸搬救兵。劉封與孟達商議出兵救麥城之危時,孟達趁機挑唆、離間關羽和劉封的叔侄關係,並唆使劉封以「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為由,拒絕出兵。不久,缺兵少糧的關羽被伏遇害。劉備知道後要殺劉封、孟達,孟達得到消息後被迫投靠曹丕,隨後修書一封派使者勸降劉封,被「勃然大怒」的劉封「扯書斬使」,「引軍溺戰」。劉封兵敗回到成都,劉備因其「不救叔父之難」將其斬首。劉封雖然是劉備的義子,但駐守上庸時只是「副將軍」,一切軍務還是以孟達惟命是從,出兵不出兵孟達說了算。即使出兵,面對「東吳兵精將勇」,面對「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也無濟於事,只會白白送死。劉封死後,劉備聞聽劉封曾「毀書斬使之事,心中頗悔」,自己錯怪了劉封,劉封死的確實有些冤枉。[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