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瓜绿斑花叶病毒

黄瓜绿斑花叶病毒


黄瓜绿斑花叶病
原圖鏈接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严重为害葫芦科作物,为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然界主要侵染甜瓜、西瓜、黄瓜、南瓜瓠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通过种子和土壤传播,此外也可通过汁液,农事操作及叶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带毒种子传播是该病毒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瓜绿斑花叶病毒病

别 名:黄瓜绿斑花叶病

病原中文名:黄瓜绿斑花叶病毒

病原拉丁学名: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病原分类地位:+ssRNA目、芜菁花叶病毒科、烟草花叶病毒属

病原类型:病毒

 
黄瓜绿斑花叶病1
原圖鏈接

主要危害作物:黄瓜,西瓜,瓤瓜,甜瓜

主要为害部位:整株系统性侵染

病害症状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主要通过带毒种子远距离传播或通过接触性传染,在田间主要通过病株汁液、嫁接、土壤中的病残体等方式进行传播,病毒在种子或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植株受害后,叶片出现黄斑、花叶或产生绿色突起或凹凸,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严重的可导致不孕;果实外部症状不明显,内部果肉常出现油渍状深色病变,中心纤维质呈深色,向果肉内部条状聚集;种子周围形成暗紫红色油泽状空洞。在不同作物上有以下具体体现。

黄瓜受害后,有黄色小斑点着生于新叶上,后逐渐变成花叶并带有浓绿色突起,有色斑、水泡及变形情况发生,叶脉间褪色呈绿带状。大部分果实黄化或变白并产生墨绿色水疱状的坏死斑。植株矮化,结果延时,导致产量受损,甚至因不孕而绝产。[1]

病原特征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称黄瓜绿斑花叶病毒,简称CGMMV,属+ssRNA目、芜菁花叶病毒科、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杆状,粒子大小300×18 nm,超薄切片观察,细胞中病毒粒子排列成结晶形内含体。

病原生理特性:

钝化温度80~90℃,10分钟,稀释限点10-6,体外保毒期1年以上。可经汁液摩擦或土壤传播,体外存活期数月至1年,除侵染瓠瓜、葫芦外,还可侵染西瓜、黄瓜及甜瓜等。

侵染循环

种子和土壤传毒,遇有适宜的条件即可进行初侵染,种皮上的病毒可传到子叶上,20天左右致幼嫩叶片显症。此外,该病毒易通过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块及病毒汁液借风雨或农事操作传毒,进行多次再侵染,田间遇有暴风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叶摩擦或锄地时造成的伤根都是侵染的重要途径,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发病条件

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土壤积累病菌多的易发病。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播种过密、株行间郁闭,抗性降低的易发病。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易发病。种子带菌或用易感病种子易发病。[2]

发病特点

黄瓜是喜水喜光性的作物,发生该病的时期大多在夏季,高温环境会使病菌加速发展,提高传染性。暴风暴雨会导致植株之间相互碰撞,枝条之间相互摩擦造成伤口,或是耕地施肥时没有注意将根锄坏烧根,病菌就会通过伤口趁虚而入。

发生规律

汁液和蚜虫能传毒。桃蚜甜菜蚜也可传毒。病毒还可通过鳞茎传递到下一年。

传播途径

叶花绿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土壤和种子进行传播,而且传播的条件较宽,种子上的病菌可以传播到叶子上,三周左右后导致幼叶出现病状。此外,这种病的病菌极其容易通过手,衣物以及其他的人工介质进行传播。进行园内农事操作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导致病菌大规模传播,感染其余植株。[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选用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3)、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

(4)、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不得混有植物病残体。

(5)、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6)、和非葫芦科植物3年以上轮作,或水旱轮作,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

(7)、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打杈、绑蔓、授粉、采收等农事操作注意减少植株碰撞,中耕时减少伤根,浇水要适时适量,防止土壤过干。

(8)严格检疫,严禁疫区瓜类种子及瓜类果实对异地调运。

物理防治

在常发病地区或田块,种子经70℃处理72小时可杀死毒源。


相关视频

黄瓜棒孢叶斑病


小黄瓜出现花叶 菜农怀疑是病毒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