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昌景教寺院壁画

高昌景教寺院壁画
图片来自freewechat

高昌景教寺院壁画(德语:Wandbilder aus einem christlichen Tempel, Chotscho)是指德国吐鲁番考察队于20世纪初在高昌古城郊外发现的一座废弃的唐朝基督教景教寺院内出土的三幅公元9世纪末的壁画残片,现藏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亦名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Museum für Indische Kunst)。

目录

发现经过

20世纪初,德国Ethnological Museum of BerlinAlbert Grünwedel艾伯特·冯·李·寇克率领的考察队在吐鲁番进行了三次考察,期间发现了两座摩尼教寺院和一座景教寺院,皆属废寺遗址。其中出土了一批摩尼教和景教的壁画、纸画、绢画及麻布画,包括色彩鲜丽夺目,带有浓郁波斯风格的手抄本和丝织品、挂轴[1]

这座小型景教寺院位于高昌古城东城墙北端与小佛塔群之间,现存三个殿堂,长约20米,宽近7米。李·寇克在寺内发现残缺的壁画,主要绘于东厅北墙、东墙和西厅,大多都非常残破,他揭取了两幅较为完整的壁画:“做忏悔的红衣女子”和“圣枝主日祭”。克伦威德尔则以写生画方式临摹了另一幅壁画“基督荣进耶路撒冷城”。

历史背景

北宋年间,使者王延德于公元981年出使高昌回鹘。他见到当地仍有摩尼教寺院和波斯僧,即景教僧,各持其法,就是被当时的佛教称为外道的僧侣。东方教会初入唐帝国时称“波斯经教”,因当时教会大本营位于波斯萨珊帝国,所以唐朝时来到中土的景教教士阿罗本景净又被称做“波斯僧”。《宋史·天竺传》记载:“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五月三日,西州回鹘与波斯外道来朝贡。”这里所谓的“波斯外道”指高昌回鹘王国的景教信徒。

参考文献

  1. 张惠明. 德国考察队在高昌故城收集的摩尼教、景教绘画残片. 中国美术报. 2016-05-30 [2018-07-03].